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847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法规、新车评价标准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碰撞性能是汽车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与碰撞相关的结构也成为车身结构设计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碰撞结构需要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乘员舱变形最小;又需要有设计有一定的变形吸能空间,减少直接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
[0003]如图1所示,现有下部车身框架结构包括左前纵梁侧连接板104、前座椅前横梁105、前座椅后横梁106、中通道前支撑板107、中通道纵梁108、前地板右纵梁109、前地板左纵梁110、右后纵梁111、左后纵梁112、右门槛113、左门槛114,其中前座椅前横梁105中部设有中通道前支撑板107,前座椅后横梁106中部为中空,前地板右纵梁109、前地板左纵梁110具有一定弯曲度,中通道纵梁108与中部隔板115之间为中空。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身框架的刚度,实现更佳的安全性能。
[0005]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0006]—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具有左前纵梁、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左后纵梁、右前纵梁、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右后纵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接中部横板,具有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前座椅前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前支撑板,前座椅后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后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的截面呈凹形。
[0007]前地板左纵梁斜置于左前纵梁与左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左纵梁呈直线形;前地板右纵梁斜置于右前纵梁与右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右纵梁呈直线形。
[0008]设有中通道左纵梁、中通道左后连接梁,中通道左纵梁一端接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左后连接梁,左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设有中通道右纵梁、中通道右后连接梁,中通道右纵梁一端接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右后连接梁,右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的截面呈凹形,前座椅后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后支撑板,进一步保证了侧碰时,能量路径的有效传递,减小了乘员舱侧面的变形。本实用新型前地板左纵梁斜置于左前纵梁与左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左纵梁呈直线形;前地板右纵梁斜置于右前纵梁与右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右纵梁呈直线形,整条传力路径接近一条直线,保证正碰及偏置碰时能量的有效传递。
[0011]本实用新型设有中通道左纵梁、中通道左后连接梁,中通道左纵梁一端接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左后连接梁,左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设有中通道右纵梁、中通道右后连接梁,中通道右纵梁一端接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右后连接梁,右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本实用新型座椅横梁与前地板纵梁、中通道纵梁、中通道支撑板构成了一个纵向及横向的完整的一个框架,覆盖前地板总成的三分之二以上区域,这提高了前地板总成整体的刚度,使得前地板上安装点的尺寸精度受地板刚度影响较小,提高了精度。另,经CAE分析对比,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下部车身框架,车身的弯曲及扭转刚度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汽车下部车身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下部车身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座椅前横梁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前地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下部车身框架包括右前纵梁201、左前纵梁202、右前纵梁侧连接板203、左前纵梁侧连接板204、前座椅前横梁205、前座椅后横梁206、中通道前支撑板207、中通道左纵梁2081、中通道右纵梁2082、中通道后支撑板209、中通道左后连接梁2101、中通道右后连接梁2102、右后纵梁211、左后纵梁212、前地板右纵梁213、前地板左纵梁214、右门槛215、左门槛216。
[0017]不同于现有下部车身框架,本实用新型前座椅前横梁205、前座椅后横梁206的截面呈凹形,前座椅后横梁206中部设有中通道后支撑板209,进一步保证了侧碰时,能量路径的有效传递,减小了乘员舱侧面的变形。
[0018]不同于现有下部车身框架,本实用新型前地板左纵梁214斜置于左前纵梁202与左后纵梁212之间,前地板左纵梁214呈直线形;前地板右纵梁213斜置于右前纵梁201与右后纵梁211之间,前地板右纵梁213呈直线形。整条传力路径接近一条直线,保证正碰及偏置碰时能量的有效传递。
[0019]不同于现有下部车身框架,本实用新型设有中通道左纵梁2081、中通道左后连接梁2101,中通道左纵梁2081—端接左前纵梁侧连接板204,另一端接中通道左后连接梁2101,左后连接梁2101接中部横板217;设有中通道右纵梁2082、中通道右后连接梁2102,中通道右纵梁2082—端接右前纵梁侧连接板203,另一端接中通道右后连接梁2102,右后连接梁2102接中部横板217。实施时,中通道左纵梁2081、中通道右纵梁2082对应前纵梁侧连接板一端的截面设置较大,对应中通道右后连接梁一端的截面设置较小,满足碰撞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减重。本实用新型座椅横梁与前地板纵梁、中通道纵梁、中通道支撑板构成了一个纵向及横向的完整的一个框架,覆盖前地板总成的三分之二以上区域,这提高了前地板总成整体的刚度,使得前地板上安装点的尺寸精度受地板刚度影响较小,提高了精度。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具有左前纵梁、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左后纵梁、右前纵梁、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右后纵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接中部横板,具有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前座椅前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前支撑板,前座椅后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后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的截面呈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部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前地板左纵梁斜置于左前纵梁与左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左纵梁呈直线形;前地板右纵梁斜置于右前纵梁与右后纵梁之间,前地板右纵梁呈直线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部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设有中通道左纵梁、中通道左后连接梁,中通道左纵梁一端接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左后连接梁,左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设有中通道右纵梁、中通道右后连接梁,中通道右纵梁一端接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另一端接中通道右后连接梁,右后连接梁接中部横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具有左前纵梁、左前纵梁侧连接板、左后纵梁、右前纵梁、右前纵梁侧连接板、右后纵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接中部横板,具有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前座椅前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前支撑板,前座椅后横梁中部设有中通道后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的截面呈凹形。
【IPC分类】B62D21/02
【公开号】CN205239643
【申请号】CN201521020011
【发明人】戴国安, 李晓光, 周世一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