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1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墙101以及厚度和宽度为600 X 950mm的框架柱102为例,具体描述该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的结构:
[0042]请参阅图1?图4,作为优选,木模板112的厚度为18mm,木方105采用的是50X10mm的木方105,钢管106的外径为48mm,管壁厚度为3mm。对拉螺栓107采用M14的对拉螺栓107。
[0043]请参阅图1和图3,木方10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铝合金固定部,铝合金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铝合金管109。作为优选,铝合金管109的直径为40_、长度为150_。
[0044]通过设置铝合金固定部,能够在其上固定若干铝合金管109,从而进一步起到加固墙柱转角的作用。
[0045]请参阅图1和图3,铝合金管109倾斜地焊接于第一加固板103或第二加固板104上。倾斜设置的铝合金管109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在墙柱转角施工中,能够使墙柱转角结构更加稳固。
[0046]请参阅图1和图4,木方105的中部以及铝合金固定部分别设置有铝合金固定件预留洞110。作为优选,铝合金固定件预留洞110的直径为20mm。
[0047]通过设置铝合金固定件预留洞110,方便安装铝合金固定件,能够对墙柱转角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
[0048]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加固板10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L形的角铝固定件111分别与剪力墙101以及位于木方105上端的铝合金固定部连接,第二加固板10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L形的角铝固定件111分别与框架柱102和位于木方105下端的铝合金固定部连接。
[0049]以剪力墙101为例,第一加固板103与铝合金固定部两者的端部平齐,角铝固定件111的L形的其中一边将第一加固板103的端部和铝合金固定部的端部连接,而另一边与剪力墙101固定,从而将第一加固板103和招合金固定部固定于剪力墙101上。框架柱102的情况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50]L形的角铝固定件111能够将第一加固板103分别与剪力墙101以及铝合金固定部固定住,将第二加固板104分别与框架柱102和铝合金固定部固定住,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牢靠,墙柱转角定型加固效果更好。
[0051]请参阅图3,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以及支撑板108形成支撑单元,支撑单元为多个,分别设置于剪力墙101和框架柱102的转角腋部、中部以及底部。
[0052]通过在墙柱转角加腋,能够更好地起到加固的作用。并且使整个墙柱转角的腋部、中部以及底部均得到加固,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牢靠。
[0053]请参阅图2,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靠近第二加固板104的一侧与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连接,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远离第二加固板104的一侧与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远离第一加固板103的一侧分别与支撑板108的两侧连接,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以及支撑板108形成三角形。
[0054]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以及支撑板108形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结构稳固,能够对墙柱转角起到更好地加固作用,使得墙柱转角施工更加牢靠。作为优选,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的厚度为50mm,长度为450mm,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的厚度为50mm,长度为500mm,支撑板108为梯形,且厚度为100mm,下底长度为650mm,那么第一加固板103的木方105、第二加固板104的木方105以及支撑板108形成两直角边为500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0055]请参阅图1?图4,钢管106为多组,分别设置于剪力墙101的内外两侧以及框架柱102的内外两侧,每组钢管106为两根且为上下并排设置。
[0056]通过设置多组钢管106,能够对木方105、第一加固板103以及第二加固板104形成多点固定,使加固效果更好,并且每组钢管106为并排设置的两根,进一步提高了加固效果。
[0057]作为优选,第一加固板103和第二加固板104均为5mm厚的招合金板。采用5mm厚的铝合金板,使第一加固板103和第二加固板104承载能力更强,能够提高加固效果。
[00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用于加固剪力墙和框架柱的转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剪力墙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与所述框架柱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和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木方,所述剪力墙和所述框架柱的背侧也分别设置有木方,所述木方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钢管,所述剪力墙的内外两侧的钢管分别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并将内外两侧的木方和所述第一加固板固定,所述框架柱的内外两侧的钢管分别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并将内外两侧的木方和所述第二加固板固定,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木方与所述第二加固板的木方通过支撑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铝合金固定部,所述铝合金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铝合金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管为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的中部以及所述铝合金固定部分别设置有铝合金固定件预留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L形的角铝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剪力墙以及位于所述木方上端的铝合金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L形的角铝固定件分别与所述框架柱和位于所述木方下端的铝合金固定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木方、所述第二加固板的木方以及所述支撑板形成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剪力墙和所述框架柱的转角腋部、中部以及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木方靠近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加固板的木方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木方远离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加固板的木方远离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木方、所述第二加固板的木方以及所述支撑板形成三角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多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剪力墙的内外两侧以及所述框架柱的内外两侧,每组钢管为两根且为上下并排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和所述第二加固板均为5mm厚的招合金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的内外两侧和所述框架柱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木模板,所述木模板也设置有木方,所述木方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通过对拉螺栓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属于墙柱转角施工工具领域,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与剪力墙连接,第二加固板与框架柱连接,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木方,剪力墙和框架柱的背侧也分别设置有木方,木方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钢管,剪力墙的内外两侧的钢管分别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并将内外两侧的木方和第一加固板固定,框架柱的内外两侧的钢管分别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并将内外两侧的木方和第二加固板固定,第一加固板的木方与第二加固板的木方通过支撑板连接。该新型墙柱转角定型化加腋加固工具能够对剪力墙和框架柱的转角处进行定型和加固,实现墙柱转角加腋,增强了施工结构的牢固性。
【IPC分类】E04G17/02, E04G17/00
【公开号】CN205243004
【申请号】CN201520884102
【发明人】樊琼文, 商先鹏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