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56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空气炸锅包括机座和锅体,机座中设置热风风扇,热风风扇下方是平面螺旋的电热管。有些空气炸锅没有微动开关,锅体从机座中取出后,机座不会断电,热风风扇和电热管仍会工作;或者有空气炸锅设置微动开关,布置位置不合理,导致微动开关动作不够灵敏,锅体从机座中取出后,机座不能及时断电,热风风扇和电热管仍会工作,因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微动开关能在锅体从机座中取出时及时动作,及时断开机座内的用电器件。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和锅体,机座设有腔体,机座在腔体的一侧设有开口,锅体通过开口推入腔体中或从腔体中抽出,锅体的一侧设有将开口关闭的面板,机座中设有微动开关,机座中设有传动件,传动件从腔体的底面伸入腔体且位于开口处,面板的底部设有触发部,触发部在锅体放置于腔体中到位后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动作,传动件在锅体抽出腔体过程中复位使微动开关复位。
[0005]进一步的,所述触发部为设在面板的底面的上凸筋,上凸筋相对面板向下延伸。
[0006]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底面上设有上凹槽,上凸筋设在上凹槽中,上凸筋的底端不低于面板的底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凸筋的横向两侧中至少一侧与上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传动件包括配合端,配合端从腔体的底面伸入腔体,配合端上设有与上凸筋配合的下凹槽,配合端上位于下凹槽的横向两侧设有与空隙配合的下凸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还包括连接端和动作端,连接端与机座转动连接,动作端对应推动微动开关的弹片,传动件与机座之间设有使传动件复位的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包括炸锅和炸篮,炸篮定位在炸锅中,面板固定在炸锅的一侧,炸锅的底面上设有支撑凸台,炸篮的底面定位在支撑凸台上,支撑凸台位于炸锅底面的边缘并远离面板,支撑凸台或炸篮的底面上设有缓冲垫,炸篮的底面通过缓冲垫压在支撑凸台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中设有电机、隔热罩、热风风扇和电热管,电机位于隔热罩上方,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隔热罩的内腔中,隔热罩位于腔体上方,隔热罩的内腔与腔体连通,热风风扇和电热管均位于隔热罩的内腔中,热风风扇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向腔体中吹风。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的内腔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和第二环形台阶,热风风扇位于第一环形台阶的上方,电热管定位在第一环形台阶上,第二环形台阶位于第一环形台阶的下方,第二环形台阶上设有将电热管与腔体隔开的防护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中位于第一环形台阶上方的内腔壁上设有扰流筋。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的端部通过定位件与隔热罩固定连接,电热管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上,固定件在第一环形台阶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锅体开始从腔体中抽出时,触发部会逐渐削弱对传动件的作用力,所以传动件会马上动作趋向于复位,在锅体还有大部分位于腔体中的时候(只有面板从腔体中移出时),触发部已经不再对传动件产生作用,传动件已经复位,微动开关已经断开,从而确保微动开关能在锅体从机座中取出时及时动作,断开机座内的用电器件,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无锅体);
[0018]图3为图1中I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2中III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1所不实施例中锅体的不意图(底部);
[0021]图6为图1中II处放大图;
[0022]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热罩、电热管和防护板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热罩的示意图(由下向上看);
[0024]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安装示意图(由下向上看);
[0025]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锅体的示意图(略去炸篮并由上向下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I和锅体,机座I设有腔体100,机座I在腔体100的一侧设有开口 101,锅体包括炸锅2和炸篮3,炸篮3定位在炸锅2中,炸锅2的一侧设有将开口 101关闭的面板21,炸篮3上设置有把手31,把手31位于面板21的外侧,把手31上设置有按钮32,把手31内设置有活动卡钩33,面板21与炸锅2之间设置有与活动卡钩33配合的卡扣台阶22,活动卡钩33通过按压按钮32来驱动与卡扣台阶22分离,从而将炸篮3从炸锅2中取出,活动卡钩33通过复位弹簧34来保持与卡扣台阶22的配合。炸锅2和炸篮3装配成一体后,通过开口 101推入腔体100中或从腔体100中抽出。机座I中设有电机4、隔热罩5、热风风扇6和电热管7,电机4位于隔热罩5上方,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隔热罩5的内腔中,隔热罩5位于腔体100上方,隔热罩5的内腔500与腔体100连通,在隔热罩5的上方,电机4的输出轴上还设置了散热风扇42,机座I的前侧设有操作旋钮11,操作旋钮11位于开口 101的上方,操作旋钮11的数量根据产品功能变化而改变,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一个用于调节加热温度,一个用于调节加热时间。机座I上设有散热口和进风口,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座,在散热风扇42的驱动下,从散热口流出,将机座I内部的热量带走,防止机座I过热。
[0027]机座I中设有微动开关12和传动件13,具体是在机座I底部,位于腔体100前端的下方,传动件13从腔体100的底面伸入腔体100且位于开口 101处,面板21的底部设有触发部,触发部在锅体放置于腔体100中到位后作用在传动件13上使微动开关12动作,传动件13在锅体抽出腔体100过程中复位使微动开关12复位。作为具体的一种实施例,触发部可以是设置在面板21的底面的上凸筋211,上凸筋211相对面板21向下延伸,锅体放置于腔体100中到位后,上凸筋211抵到传动件13上,传动件13会运动,从而推动微动开关12的弹片,使微动开关12导通,用户开启机器后,机座I中的用电器件可以得电工作。触发部除了直接与传动件13接触,也可以通过磁力作用实现,例如在面板21的底部嵌置上磁铁作为触发部,在传动件13上设置下磁铁,上磁铁与下磁铁同极相对,当锅体放置于腔体100中到位后,上磁铁对下磁铁的磁力使传动件13驱动微动开关12的弹片动作,这样面板移出腔体后,上磁铁远离下磁铁,传动件也能及时复位。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见图3、图4和图5。因为锅体取出机座I后,一般由面板21支撑锅体,避免上凸筋211影响锅体的放置,所以在面板21的底面设有上凹槽212,上凸筋211设在上凹槽212中,要求上凸筋211的底端不低于面板21的底面。为了确保微动开关12的动作可靠,上凸筋211的横向两侧中与上凹槽212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213,传动件13包括配合端131,配合端131从腔体100的底面伸入腔体100,配合端131上设有与上凸筋211配合的下凹槽1311,配合端131上位于下凹槽1311的横向两侧设有与空隙213配合的下凸筋1312。相当于“凸”与“凹”的配合,这里下凸筋1312与空隙213的配合是过盈配合为佳,这样上凸筋211、上凹槽212与下凸筋1312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在锅体抽出腔体100过程中,上凸筋211和上凹槽212可以拉着传动件13复位,从而使微动开关12可靠地复位。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复位是指恢复到锅体没有放置到腔体100中时的状态,比如传动件13的复位,是恢复到从腔体100的底面伸入腔体100的最终位置,即无法继续伸入腔体100,微动开关12复位即微动开关12的弹片恢复到与静触点分离的状态。当然除了在上凸筋211的横向两侧均有空隙213,也可以仅在上凸筋211的横向两侧中的其中一侧形成空隙213,相应在配合端131上位于下凹槽1311的横向两侧中的一侧设置与空隙213配合的下凸筋1312。所谓横向,即图1或图2中的左右方向。传动件13还包括连接端132和动作端133,连接端132与机座I转动连接,动作端133对应推动微动开关12的弹片,从图3中看,在锅体放入腔体100的过程中,上凸筋211会使传动件13顺时针转动,直到锅体放置于腔体100中到位后,动作端133抵压在微动开关12的弹片上,使微动开关12的弹片上的动触点与微动开关12的静触点可靠导通,而锅体开始从腔体100中抽出时,传动件13会马上动作并趋向于复位,在锅体还有大部分位于腔体100中的时候(只有面板21从腔体100中移出时),传动件13已经复位,微动开关12已经断开,从而确保微动开关12能在锅体从机座I中取出时及时动作,及时断开机座I内的用电器件,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除了通过摩擦力使传动件13复位,也可以在传动件13与机座I之间设置使传动件13复位的弹簧,例如在磁力推动传动件使微动开关导通时需要弹簧,弹簧也可以与摩擦力共同存在使传动件13复位。
[0029]可以结合图1、图6、图7、图8和图9看。隔热罩5的内腔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51和第二环形台阶52,第一环形台阶51位于第二环形台阶52的上方,电热管7定位在第一环形台阶51上,热风风扇6位于隔热罩5的内腔500中并位于第一环形台阶51的上方,热风风扇6固定在电机4的输出轴上并向腔体100中吹风,隔热罩5设有将电热管7与腔体100隔开的防护板8,防护板8固定在第二环形台阶52上。
[0030]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图2中,左右方向称为横向,而上下方向称为纵向。见图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环形台阶51具有横向的第一平面511和纵向的第一环面512,同样的第二环形台阶52具有横向的第二平面521和纵向的第二环面522,第一环面512和第二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