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焦/炭再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682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活性焦/炭再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焦/炭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化工和电力等工业过程排放到大气中大量的S02、N0x、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造成大气公害,大气治理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如何快速、高效、低价的实现脱硫脱硝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者探索的难题。
[0003]自20世纪70年代起,钢铁厂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逐渐在日本、欧洲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应用。由于各国政府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差异,烟气脱硫技术路线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日本,早期以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为主,近年来则有以活性炭/焦法干法为主,较为有效的解决了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长期以来面临的堵塞和结垢等技术缺陷、脱硫副产物石膏市场处理难以消化以及废水排放等技术难题。采用活性炭/焦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与此同时也带来如何保证活性炭/焦安全使用、可靠活化再生、提高活性炭/焦的活化再生效果和降低消耗值等诸多问题。
[0004]另外,由于烧结烟气量变化较大,致使单个再生塔结构的活性焦/炭再生装置与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匹配性、灵活性较差,活性焦/炭再生装置运行成本较高;其次,在活化再生过程中活性焦/炭与换热器内热风/冷风热交换效果差,经常出现外热内冷的现象,活化再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焦/炭再生装置,增强活性焦/炭再生装置与脱硫脱硝吸附装置的匹配性和灵活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活性焦/炭再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化再生塔、上料系统和卸料系统;
[0007]所述活化再生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段、活化再生段、集气段、冷却段和卸料段;
[0008]所述上料系统的上料出口数量与活化再生塔数量相同,所述上料出口与活化再生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活化再生塔的装料段入口连接;
[0009]所述卸料系统的卸料入口数量与活化再生塔数量相同,所述卸料入口与活化再生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卸料入口与所述活化再生塔的卸料段出口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段包括活化再生换热风箱和活化再生通道,所述活化再生通道包括至少一根活化再生钢管,所述活化再生钢管贯穿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所述活化再生钢管包括直管段、设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一法兰和设置在直管段底端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均与塔体连接;
[0011]所述冷却段包括冷却换热风箱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至少一根冷却钢管,所述冷却钢管贯穿所述冷却换热风箱,所述冷却钢管包括直管段、设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三法兰和设置在所述直管段底端的第四法兰,所述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均与塔体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的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下部设置有热风进口 ;所述冷却换热风箱上部设置有冷风出口,所述冷却换热风箱下部设置有冷风进口 ;
[0013]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和冷却换热风箱内均设置有至少一对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水平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气段设置格栅通道,所述格栅通道设置在与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活化再生通道对应的位置;所述格栅通道的管壁设置为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的通径小于活性焦/炭的粒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装料段和所述卸料段均设置有氮气入口,所述氮气入口与氮气供应管道连接,所述集气段设置有二氧化硫出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系统的入口和所述卸料系统的出口均设置有星型卸料阀。
[0017]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段和所述集气段的塔体外设置有保温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装料端上部设置有料位检测器。
[0019]由于该装置由至少两个活化再生塔组成,可以根据烧结烟气量变化情况进行自适应能力调节,与单个再生塔结构相比,匹配性及灵活性好,大大降低了活性焦/炭再生装置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焦/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A-A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活性焦/炭再生装置包括两个活化再生塔、上料系统I和卸料系统7;所述活化再生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段2、活化再生段3、集气段4、冷却段5和卸料段6;所述上料系统I包括两个上料出口,所述上料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化再生塔的装料段2入口连接;所述卸料系统7包括两个卸料入口,所述两个卸料入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化再生塔的卸料段6出口连接。
[0026]上料系统I用于为每个活化再生塔上料,既可以对单塔上料,也可以同时对两个塔进行上料;装料段2用于将待活化再生的活性焦/炭装入活化再生塔内,待活化再生的活性焦/炭均匀分配到活化再生段3内的活性焦/炭通道内。活化再生段3用于对活化再生通道12内的活性焦/炭进行活化再生,具体为通过换热器装置在热交换气体通道中通入热风,为活性焦/炭加热,活性焦/炭受热,便将吸附产物SO2释放,从而恢复其活性。由于采用了非接触式加热,避免了活性焦/炭在高温时遇到空气发生着火事故。
[0027]活化再生完成之后的活性焦/炭经集气段4,然后进入冷却段5,对活性焦/炭进行冷却。由于活化再生段3内的活性焦/炭进入了冷却段5,装料段2再次补充待活化再生的活性焦/炭,活化再生段3对重新补给的活性焦/炭进行活化再生,而冷却段5内的活性焦/炭冷却完成之后,经卸料段6和卸料系统7排出,从而实现了活性焦/炭的连续活化再生。
[0028]实施例2
[00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活性焦/炭再生装置结构如下:所述活化再生段3包括活化再生换热风箱17a和活化再生通道12,所述活化再生通道12包括至少一根活化再生钢管,所述活化再生钢管贯穿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17a,所述活化再生钢管包括直管段、设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一法兰Ila和设置在直管段底端的第二法兰14a,所述第一法兰Ila和第二法兰14a均与塔体连接;
[0030]所述冷却段5包括冷却换热风箱17b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至少一根冷却钢管,所述冷却钢管贯穿所述冷却换热风箱17b,所述冷却钢管包括直管段、设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三法兰Ilb和设置在所述直管段底端的第四法兰14b,所述第三法兰Ilb和第四法兰14b均与塔体连接。
[0031 ]本实施例在活化再生通道12和冷却通道顶端设置有扩张喇叭口结构,增大了承接活性焦/炭的面积,减少了承接活性焦/炭的盲区,从而能够顺畅的使活性焦/炭进入通道,进行活化再生或冷却。
[0032]实施例3
[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