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789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外机多数采用轴流风机,因其流量大、静压低的良好特性及其风道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特点而被普遍应用于家用空调室外风机系统中。
[0003]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基于对建筑及空调结构的美观度要求的提高而往往采用将现有的家用空调室外机安装在相对狭小的半封闭空间中,导致室外机组的出风及散热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当室外机均匀安装在同一建筑的各个楼层时容易形成室外机组群,则极容易会出现由于机组散热不良、热风无法及时排走而产生的“热岛效应”,大大降低了空调的使用效率。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存在散热不良、热风无法及时排走而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从而导致空调的使用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新的空调器室外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存在散热不良、热风无法及时排走而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从而导致空调的使用效率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及位于所述室外机壳体内部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部的离心风机系统,所述离心风机系统设置于沿气流流向方向位于所述冷凝器下游的位置处、且与所述冷凝器相邻设置,所述离心风机系统包括后向离心风机以及与之搭配的离心风机电机。
[0007]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设置为其轴向与所述压缩机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
[0008]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设置为平板型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平板型结构的冷凝器与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轴线相垂直地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沿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轴线方向进风,从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进行出风。
[0011]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沿水平方向向前、后两侧进行出风的方式。
[0012]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出风方向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进行出风的方式。
[0013]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进风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风机轴线方向进行进风。
[0014]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出风方向为从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进行出风。
[0015]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出风方向包括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风机轴线方向进行出风的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轴流风机而言能够有效地提升风机的静压、进而增加换热出风的距离,从而使得空调室外机散热充分、将热风及时排出,防止产生“热岛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的使用效率;
[0018]2.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前向离心风机系统而言,本技术方案的后向离心风机系统的轴向高度尺寸可相应的减少,可完全适用于超薄系列新型室外机,进而既可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使得室外机组安装尺寸更加的小型化;
[0019]3.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比于需要与蜗壳配套使用的前向离心风机系统而言,本技术方案采用的后向离心风机系统省去了复杂的蜗壳结构,使得风机系统部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明了,装配方便,从而故障率相应的减少;
[0020]4.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后向离心风机并将冷凝器设置为平板型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轴流风机而需要将冷凝器设置为“L”型折弯部分而言,本技术方案取消了引起风速分布不均的“L”型折弯部分,极大的改善了换热器上的风速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升了换热效率;还能有效地减小室外机整体的尺寸,可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给室外机组安装尺寸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轴流风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主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第一种进、出风方式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图2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右视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第二种进、出风方式的主视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第三种进、出风方式的俯视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8]I 一室外机壳体,2—冷凝器,3—离心风机系统,31—后向离心风机,4 一轴流风机,5-“L”型冷凝器,6—室外机安放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I及位于所述室外机壳体I内部的压缩机(未示出)和冷凝器2,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体I内部的离心风机系统3,所述离心风机系统3设置于沿气流流向方向位于所述冷凝器2下游的位置处、且与所述冷凝器2相邻设置,所述离心风机系统3包括后向离心风机31(后向离心风机为后倾式离心风机,即风机叶轮的叶片出口角小于90度的离心风机,该叶轮称之为后倾叶轮或后向叶轮)以及与之搭配的离心风机电机。
[0030]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轴流风机而言能够有效地提升风机的静压(相比现有的普通轴流风机系统而言,静压可提升2倍左右)、进而增加换热出风的距离(根据流体力学常规理论:有静压差的地方就会有气流流动,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空调吹出的气流静压越高,则其与大气的静压差就越大,则其克服阻力的能力就越强,送风的距离就越远,采用本方案可提升风机的静压,提升静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了送风距离。),从而使得空调室外机散热充分、将热风及时排出,防止产生“热岛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的使用效率;
[0031]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前向离心风机系统而言,本技术方案的后向离心风机系统的轴向高度尺寸可相应的减少,可完全适用于超薄系列新型室外机,进而既可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使得室外机组安装尺寸更加的小型化;
[0032]通过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相比于需要与蜗壳配套使用的前向离心风机系统而言,本技术方案采用的后向离心风机系统省去了复杂的蜗壳结构,使得风机系统部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明了,装配方便,从而故障率相应的减少;
[0033]通过将离心风机系统设置于沿气流流向方向位于所述冷凝器下游的位置处能够使得气流在离心风机的驱动下,先轴向流经平板型冷凝器与换热系统进行对流换热后,经风机做功提升静压再径向流出空调室外机系统,将离心风机系统与所述冷凝器相邻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热量的损失或回流,使该被加热后的气流能够被及时地排出室外机,进一步防止产生“热岛效应”;
[0034]通过与离心风机搭配的离心风机电机产生驱动力驱动离心风机旋转,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0035]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31设置为其轴向与所述压缩机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即后向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方向与压缩机转子旋转轴向垂直)。这样的布置是一种优选的后向离心风机的布置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室外机沿后向离心风机轴线方向的尺寸,实现了结构小型、紧凑的有益效果;同时使得压缩机出口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直接进入冷凝器中放热并由风机排出,减小了行径路径,进一步防止气流热量回流形成“热岛效应”。
[0036]优选地,所述冷凝器2设置为平板型结构。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设置为平板型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轴流风机而需要将冷凝器设置为“L”型折弯部分而言,本技术方案取消了引起风速分布不均的“L”型折弯部分,极大的改善了换热器上的风速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升了换热效率;还能有效地减小室外机整体的尺寸(由于“L”型结构导致尺寸不必要的增加),可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给室外机组安装尺寸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0037]优选地,所述平板型结构的冷凝器2与所述后向离心风机31的轴线相垂直地设置(即所述平板型结构的冷凝器2与所述后向离心风机31相平行设置)。这是平板型结构的冷凝器与后向离心风机之间相对优选的位置设置方式和结构形式,能够使得经过平板型结构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