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3719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安装部23a,用以固定上方的面板组件。
[0033]如图7所示,导风罩5内固定有负离子发生器7,其侧壁设有通孔53,负离子发生器的端子71穿过通孔53伸入风道内3毫米至7毫米。一方面,在风道中能够很好的释放负离子,另一方面,避免对气流形成风阻。
[0034]如图8所示,导风罩5与风腔的侧壁31间设有支架54,支架54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导风罩5与风腔侧壁的导风片541,用以支撑导风罩5,较优的,导风片541的切风方向与离心风轮的旋转方向一致,即导风片541倾斜设置,避免导风片541对螺旋上升的气流形成较大风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气流的有序性。进一步的,支架54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导风罩5与风腔侧壁的连接筋542,连接筋542呈U型槽状,连接筋542的槽内设有将位于风腔侧壁的传感器与位于导风罩5内部的控制板进行电连接的导线。进一步的,连接筋542朝向离心风轮一侧设有一个筋位,该筋位高度上应该不小于10_,有利于对气流形成引导,当气流从筋位向上流动时,U型槽两侧的圆弧可以使风的流动更加顺畅,有效降低风阻,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风量。另外,支架54整体将处于该段风道内的气团分成了多个区域,降低了其相互冲击对流的强度,提高了气流的有序性,降低了震动和噪音。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出模,导风罩5为分体式结构,其下半部分呈碗状,通过支架固定,上半部分通过螺钉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下半部分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导风罩也可采用一体式结构,在其侧壁上设置与支架安装固定的结构,或者,支架与导风罩一体成型,支架的另一端设置于风腔侧壁安装固定的结构。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导风罩5b还包括位于第一导风段51b与离心风轮42b之间的第二导风段52b,第二导风段52b靠近离心风轮42b—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另一端的径向尺寸,第二导风段52b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自离心风轮42b向出风口 2b方向逐渐扩张。第二导风段52b所在的风道呈扩张状,降低了离心风轮42b的气流出口处的风阻,使得离心风轮出风更顺畅,同时,由于水平截面面积较大,该段风道气流的平均流速较低,有利于上述导风罩5b周侧气压较高处的气体通过导风罩5b与离心风轮42b之间的间隙补充至气压较低处的运动过程。另外,自风腔侧壁反弹的气流向导风罩5b流动,该部分气流的横向动量在冲击到第二导风段52b时,由于第二导风段52b下大上小的结构,将反弹折向向上流动,与整体的气流方向一致,避免形成乱流,提高机体内循环的效率。较优的,第二导风段52b靠近离心风轮42b—端的径向尺寸与离心风轮42b的径向尺寸一致,使得该处形成平滑的过渡,避免急剧的尺寸变化带来噪音。进一步的,第二导风段52b靠近第一导风段51b—端与离心风轮42b的后端的边沿之间的竖直高度差为20毫米至80毫米。当该高度差小于20毫米时,由于第二导风段52b过短,自风腔侧壁反弹的气流大部分将冲击到第一导风段51b上,难以提高机体内循环的效率。当该高度差大于80毫米时,不仅,无法进一步提高机体内循环效率,而且,由于第二导风段52b过长,在导风罩5b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将造成第一导风段51b过短,影响聚风加速效应,或者,如第一导风段51b高度不变,将拉长了风腔3b的整体高度,反而降低了机体内循环的效率。
[00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0所示,导风罩5c还包括位于第一导风段51c与离心风轮42c之间的第二导风段52c,第二导风段52c靠近离心风轮42c—端的径向尺寸等于另一端的径向尺寸,第二导风段52c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自离心风轮向出风口方向保持不变,即第二导风段52c呈筒状,其两端的径向尺寸保持不变。较优的,离心风轮42c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段52c,形成风道先缩窄后逐渐扩张的形态。本实施例中,电机41c设于导风罩5c内,具体的说是位于第二导风段52c内,电机41c的电机轴伸出导风罩5c并与离心风轮52c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离心风轮42c的后端的中心区域向其气流入口一侧凸起,中心区域的外围向出风口 2c—侧后倾,进而在其后端形成凹腔。第二导风段52c可部分伸入离心风轮42c的凹腔内,其中,第二导风段52c靠近出风口2c—端应当高于离心风轮42c的后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段51c靠近出风口2c—侧设置一段竖直段,有利于竖直导风。
[0037]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主权项】
1.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安装腔、位于过滤筒安装腔侧部周向的进风口和位于过滤筒端部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和过滤筒端部之间为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中心处的气流入口朝向过滤筒方向,所述离心风轮和出风口之间的中心区域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和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出风口呈环状布置于空气净化器的端面且与风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第一导风段,所述第一导风段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自离心风轮向出风口方向逐渐收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段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径向尺寸不小于另一端的径向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还包括位于第一导风段与离心风轮之间的第二导风段,所述第二导风段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自离心风轮向出风口方向逐渐扩张或者保持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段靠近离心风轮一端的径向尺寸不小于另一端的径向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的气流出口处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I,所述导风罩靠近离心风轮一端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2,所述导风罩靠近出风口所在的风道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3,其中,SIS S2,且S3<S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高度为Hl,所述出风口至离心风轮的前端的竖直高度差为H2,其中,0.3 < H1/H2 <0.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端面的中心区域设有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内设有操作电路板,所述出风口位于面板组件的外周,所述导风罩靠近出风口一端与面板组件靠近风腔一端抵靠。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与导风罩一体成型,所述格栅设有格栅孔,相邻的格栅孔之间为实体部分,所述格栅的实体部分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5毫米至15毫米;或者,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内侧延伸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导风罩靠近出风口一端安装固定,所述格栅设有格栅孔,相邻的格栅孔之间为实体部分,所述格栅的实体部分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5毫米至15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侧壁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端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端子伸入风道内3毫米至7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为解决现有塔式空气净化器中风道结构不合理而带来诸多关于气流的机体内外循环效率低下,震动和噪音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安装腔、位于过滤筒安装腔侧部周向的进风口和位于过滤筒端部的出风口,出风口和过滤筒端部之间设有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轮,离心风轮中心处的气流入口朝向过滤筒方向,离心风轮和出风口之间的中心区域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和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风道,出风口呈环状布置于空气净化器的端面且与风道连通。离心风轮和出风口之间的中心区域设有导风罩,限制了风道内气流横向窜动的范围,进而提高了乱流区内气团的有序性,降低了震动和噪音。
【IPC分类】F24F13/08, F24F13/24
【公开号】CN205299865
【申请号】
【发明人】王旭宁, 于晓峰, 唐拥华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