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溴化锂蒸汽压缩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8061阅读:来源:国知局
H7、H8)分别对应各自的各级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2、H3、H4),热侧进口与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出口与低压蒸发器DZ的进口总管经过U型管连接,冷侧进口与低压吸收器DX的冷却水出口连接,冷侧出口与蒸气压缩式热栗M2吸收式热栗的低温热源进口连接。
[0016]相变蓄能器HSM,上部蒸汽出口与第四闪蒸分离罐S4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冷侧进口与外部补水通过管道连接,热侧进口与外部生蒸汽管路连接用于启动时的系统驱动热能的输入,有两个闭式循环管路口分别和蒸气压缩式热栗M2的输出热源水进出管路连接。
[0017]蒸气压缩式热栗M2依靠电力驱动,吸收低温热源的管路与剂水冷却器(H6、H7、H8)的冷侧出口连接,蒸气压缩式热栗M2低温热源水出口与低压吸收器DX的冷却水管的进口连接,蒸气压缩式热栗M2制取的高温热源水出/进口与相变蓄能器HSM的进/出口连接形成闭路循环。
[0018]所述的板式内親合相变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板式蒸发器、板式冷凝器、管壳式换热器。
[0019]所述的冷剂水冷却器为板式结构,对应各自位置的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所需的冷剂水冷却温度通过配置的自控元器件实现控制。
[002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完全利用电力转换机械功驱动方式,全部回用高温剂水凝结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制冷系统尚需的不足热能由辅助补热装置蒸气压缩式热栗M2通过回收低温剂水凝结热制取的高温热水来满足,蒸气压缩式热栗采用外购的方式实现,故在本案例不做详述。
[0021]稀溶液蒸发浓缩由第一至第三级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1、H2、H3)和闪蒸分离罐(S1、S2、S3)组合的蒸发分离单元承担,前一级生成的冷剂蒸汽被下一级用于加热稀溶液所需的热能.
[0022]再生蒸汽是通过第四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4回收前一级冷剂水蒸汽热能对进入H4冷侧的凝结水加热,凝结水焓值达到设定要求后出H4并通过第四闪蒸分离罐S4而生成的.
[0023]机械蒸汽压缩栗Ml吸收来自第四闪蒸分离罐S4的低阶位再生蒸汽经电力驱动的机械功使再生蒸汽增压增温生成高一阶位的再生蒸汽后进入第一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l的热侧,
[0024]通过第二类蒸气压缩式热栗原理设计的蒸气压缩式热栗M2通过回收来自低压吸收器DX冷却循环水平均温度45°C的低温能量经过蒸气压缩式热栗M2在电力驱动下生成了100°C高温热水补充了系统所需的不足能量.
[002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级溴化锂制冷系统制冷附加蒸气压缩式制热装置补热的方式,使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制冷运行时全部回收了冷剂水在高温蒸发凝结时的排放热并加以全部回用于本制冷机系统,蒸气压缩式热栗回用了由低压吸收器DX冷却水和冷剂水冷却器(H6、H7、H8)排放的部分低温凝结热并制取高温热水回用于本制冷系统作为补充热能,因而大幅度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的能效比,由于通过回收了制冷系统的低温排放热用作补充热能满足了系统的平稳运行所必需,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效能。由于本项目提出了全电力输入驱动的溴化锂制冷方法,通常吸收式冷制机运行需要热能的输入,由于采用了全电力输入模式,扩大该类装置的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例的方法和装置的能效比COP可达到13,这比溴化锂制冷机COP = 0.7?1.4要高出约10多倍。以本实用新型例计算如下:获得制取的冷量Q冷=3489kw/h,输入电量总量Q总=265kw,其中:1、MVR蒸汽机械压缩Ml = 126kw,2、各类循环栗E = 64kw。3、水源蒸气压缩式热栗M2 = 75KW.COP = Q冷/Q输入= 3489kw/265kw = 13.[【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的主要设备结构流程图;
[0027]图中第一级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l第一级闪蒸分离罐SI第二级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2第二级闪蒸分离罐S2第三级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3第三级闪蒸分离罐S3第四级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4第四级蒸汽闪分罐S4溶液换热器H5相变蓄能器HSM机械蒸汽压缩栗Ml蒸气压缩式热栗M2第一级冷剂水冷却器H6第二级冷剂水冷却器H7第三级冷剂水冷却器HS循环栗(El?E6)低压冷剂水蒸发器DZ低压吸收器DX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要装置如下:
[0029]蒸汽机械压缩机Ml:可以是离心式、罗茨式、往复式的结构形式,满足水蒸气的增压用途。
[0030]内耦合相变换热器:选择板式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壳管式。包括:结构形式,进出口连接,稀溶液侧流程形式为升膜强制混合模式,热源与冷源为逆流方式。冷剂水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在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和冷剂水冷却器中连续进行,而冷侧由两种介质分段进行,在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段冷却介质为冷侧的稀溶液,在冷剂水冷却器段冷却介质是来自低压吸收器DX的冷却循环水。闪蒸分离罐的真空度、冷剂水冷却温度均由PLC自动锁定控制。
[0031]蒸气压缩式热栗M2输入低温热水,可以是以各种工质或多元工质的制冷剂的各类压缩式热栗,根据本案例需配置双级压缩亦可选择高压比的压缩机来满足输入和输出温差较大的要求。
[0032]相变蓄能器其中的蒸发器采用板式结构形式,包括进口,出口,冷侧强制循环配置的栗,循环倍率按照设计自动控制。
[0033]溶液换热器H5,冷侧进口通过管道循环栗E5连接低压吸收器DX的稀溶液出口,冷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三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3的冷侧进口,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闪蒸分离罐SI下部浓溶液出口,热侧出口与吸收器DX浓溶液进口连接.
[0034]第一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l,冷侧进口与第二闪蒸分离罐S2下部溶液管道连接,连接管路串联溶液循环栗E2,冷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闪蒸分离罐SI,热侧进口连接机械蒸汽压缩机Ml的压缩蒸气出口。
[0035]第二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H2,热侧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闪蒸分离罐SI的上部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热侧出口与第一冷剂水冷却器H6的热侧进口连接,冷侧进口与第三闪蒸分离罐S3下部溶液管道连接,连接管路串联溶液循环栗E3,冷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闪蒸分尚耀S2。
[0036]第三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3,热侧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闪蒸分离罐S2的上部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热侧出口与第二冷剂水冷却器H7的热侧进口连接,冷侧进口与溶液换热器H5冷侧的稀溶液出口管道连接,冷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闪蒸分离罐S3。
[0037]第四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4,热侧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三闪蒸分离罐S3的上部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热侧出口与第三冷剂水冷却器H8的热侧进口连接,冷侧进口与第一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l的热侧下部蒸汽冷凝水出口管道连接,管道中串联冷凝水循环栗El,冷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闪蒸分离罐S4。
[0038]第四闪蒸分离罐S4上部出口与蒸汽机械压缩机Ml的进口连接,中部有两个进口,其一与第四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4的冷侧出口连接,另一与相变蓄能器HSM的上出口连接,下部出口与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4的冷侧进口管路接通。
[0039]机械蒸汽压缩栗Ml,具有进口和出口,其进口与闪蒸分离罐S4的汽相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出口与第一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l的热侧进口通过管道连接。
[0040]三台冷剂水冷却器(H6、H7、H8)分别对应各自的各级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H2、H3、H4),热侧进口与板式内耦合相变换热器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热侧出口与低压蒸发器DZ的进口总管道连接,冷侧进口与低压吸收器DX的冷却水出口连接,冷侧出口与蒸气压缩式热栗的低温热源水进口连接。
[0041 ]相变蓄能器HSM,上出口与第四闪蒸分离罐S4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冷源进口与外部输入水管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