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89877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在某些应用场合,要求合光中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具有不同的光束半径但光轴重合,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符合此类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0059]实施例七:
[006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1发出的第一光与第二光源201发出的第二光具有不同的光束直径,具体地,第二光的光束直径更大,优选地,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的光轴重合,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二者光轴也可以不重合,只需保证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光束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光束部分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考距离等于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第二参考距离等于第二光的光束半径值。
[0061 ]在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光束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二者光轴也不重合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参考距离仍等于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但第二参考光的直径与第二光的直径可能不同,因此第二参考距离等于第二参考光的光束半径值。
[0062]在某些应用场合,要求合光中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具有不同的光束半径但光轴重合,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符合此类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0063]实施例八:
[0064]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1发出的第一光与第二光源201发出的第二光具有不同的光束直径,具体地,第二光的光束直径更大,且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的光轴不重合,使得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光束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光束部分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考距离等于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第二参考距离等于第二参考光的光束半径值。由于第二参考光的光束直径与第一光、第二光的光束直径均不相同,因此第二参考距离不等于第二光的光束半径值。在某些应用场合,要求合光中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具有不同的光束半径且光轴不重合,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符合此类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0065]实施例九:
[ΟΟ??]如图14所不,本实施例的第一光源101发出的第一光与第二光源201发出的第二光具有相同的光束半径rI,但是,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的光轴不重合,使得从偏振片302透射的第一光光束与被偏振片302反射的第二光光束部分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考距离A等于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rl,第二参考距离B等于第二参考光的光束半径值。由于第二参考光的光束直径与第一光、第二光的光束直径均不相同,因此第二参考距离B不等于第二光或第一光的光束半径值,如图可见,第二参考距离B大于rl。在某些应用场合,要求合光中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具有相同的光束半径但光轴不重合,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符合此类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0067]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从偏振片出射第一光和第二光至少部分重合,使得第一光和第二光的合光更加均勾,合光效果更好,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以及反光镜和偏振片的组合,可将发光装置最终形成的光斑之间的距离压缩,提高光斑的填充率,缩小后续光路中聚光透镜的口径,减小发光装置的整体体积。
[006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主权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阵列、第二光源阵列、合光单元阵列;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包括至少一排第一光源组,所述第一光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光; 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包括至少一排第二光源组,所述第二光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光; 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和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相互平行面对设置,且一个第一光源和一个第二光源对应组成一个光源对,每个光源对中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的错位; 所述合光单元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阵列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之间,所述合光单元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合光单元,每个光源对与预定的一个合光单元对应;所述合光单元包括反射装置和透反装置,所述反射装置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第一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路上,用于对入射的第一光进行反射;所述透反装置设置在经反射装置反射后的第一光的光路上,同时也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路上,用于对入射的第一光进行透射并对入射的第二光进行反射;所述反射装置和所述透反装置相对于第一光和第二光具有预定的入射角度以使得从所述透反装置透射的第一光和从所述透反装置反射的第二光都沿预定的合光方向传播且第一光和第二光所形成的光斑至少有部分重合,从而输出第一光和第二光的合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装置最靠近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边缘为反射装置下边缘;在所述反射装置上与所述反射装置下边缘处于同一端的边缘为反射装置上边缘; 所述透反装置最靠近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边缘为透反装置下边缘;在所述透反装置上与所述透反装置下边缘处于同一端的边缘为透反装置上边缘; 入射到所述透反装置的第一光的光轴到所述反射装置上边缘的距离为第一参考距离; 被所述透反装置透射的第一光与被所述透反装置反射的第二光至少部分重合得到的合光为第二参考光;所述第二参考光的光轴到下一个合光单元的反射装置和/或透反装置的下边缘的距离为第二参考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参考距离的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光的半径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考距离的值等于被所述反射装置反射的第一光的半径值。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透反装置透射的第一光的光轴与被所述透反装置反射的第二光的光轴重合,从而得到第二参考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透反装置透射的第一光的光束半径、被所述透反装置反射的第二光的光束半径以及第二参考光的光束半径相等; 相邻合光单元之间的错位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参考距离、所述第二参考距离的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光的光束半径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光; 所述透反装置包括偏振片,所述偏振片用于透射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光并反射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光。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光源组中,相邻两第一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光/第二光的光束直径值; 在所述第二光源组中,相邻两第二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光/第二光的光束直径值。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包括按照排和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包括按照排和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光源; 将光束发射至同一合光单元的一个第一光源和一个第二光源对应组成一个光源对,每个光源对中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在行和列上都具有预定距离的错位; 一个合光单元与同一列的光源对相对应。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所述第二光源阵列与所述合光单元阵列之间还设置有半波片; 所述半波片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光源阵列/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出的第一光/第二光的偏振态,从而使得第一光/第二光的窄边对应所述反射装置/透反装置的窄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第一光源阵列、第二光源阵列、合光单元阵列。合光单元阵列设置在第一光源阵列与第二光源阵列之间,合光单元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合光单元,合光单元包括反射装置和透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光源将第一光发射至反射装置,第二光源将第二光发射至透反装置,反射装置将第一光反射至透反装置,透反装置透射第一光并反射第二光,使得从透反装置出射的第一光和第二光至少部分重合从而形成合光并沿预定方向出射,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以及反射装置和透反装置的组合,可将发光装置最终形成的光斑之间的距离压缩,缩小后续光路中聚光透镜的口径,减小发光装置的整体体积。
【IPC分类】G02B27/14, G03B21/20
【公开号】CN205301795
【申请号】
【发明人】胡飞, 侯海雄, 李屹
【申请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