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9196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连接器主体是由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组装而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如今的连接器领域,连接器主体由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组装而成的生产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61848.7揭露的一种显示埠插座,其主体是由第一复合构件(第一主体)和第二复合构件(第二主体)相互组装而成,所述第一复合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二复合构件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二端子部,两复合构件通过插槽与卡榫固定在一起。结合其说明书附图,所述插槽表现为第一绝缘本体的舌板前端边缘设有的开口,其开口中设有阶梯状卡扣,所述卡榫表现为第二绝缘本体的舌板前端边缘对应所述开口设有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扣锁和,将两复合构件固定在一起。
[0004]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连接器小型化、轻薄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连接器的部件都很精细而且是由较脆的塑胶材料制成时,对其主体组合的强度带来巨大考验,上述连接器在两主体组装或是在与对接连接器插拔过程中,所述卡钩作为固定两主体的主要部件,尤其还是位于连接器最前端,不可避免的承担大部分冲击力,因此很容易发生破坏性形变甚至发生断裂,从而两主体组装结构被破坏导致连接器损坏。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使其既满足小型化、轻薄化需求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组装、耐拔插强度。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互组装形成的连接器,同时满足小型化、轻薄化需求的和具有足够的组装、耐拔插强度。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器主体,包括一第一主体和一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卡钩和位于卡钩前方的一凸块,所述第二主体对应设有一开口和一凹槽,所述开口中进一步设有一卡扣,所述卡钩伸入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卡扣锁和,同时所述凸块卡止于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一第二端子组和一金属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下表面形成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侧壁设有一插槽;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向上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的一凸台,所述凸台侧壁设有一凸肋;所述凸肋插接于所述插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自所述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自所述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上表面设有一台阶,所述第一舌板前端抵接于所述台阶。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舌板下表面前端;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舌板上表面与所述台阶相连。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卡钩自所述第一舌板下表面向下延伸再向前弯折;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舌板并在前端设有一阶梯形成所述卡扣。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舌板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向前伸出所述第一舌板前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二舌板下表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槽。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在所述第二舌板厚度方向上对称分布。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凸台后端向上设有一第一凸起,所述凹陷部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凸起设有一开孔,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于所述开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下表面后端向内凹设有一卡槽,所述凹陷部后端边缘设有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部分伸入所述卡槽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和一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围成一收容腔,套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外壳体罩设于所述内壳体表面并与所述内壳体通过激光焊接在一起。
[0019]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末端设有一对耳扣,所述第二主体对应设有一对缺口,所述耳扣与所述缺口相扣和。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设有一尾部,所述第一主体对应设有一挡块,所述尾部挡止于所述挡块。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其主体组装是通过细小的卡钩与卡扣锁和实现的,并且在所述卡钩与卡扣前方设有由凸块和凹槽组成的卡合结构,在其组装和与对接连接器拔插过程中,所述卡合结构抵消分解所述卡钩的受力,使其既满足小型化、轻薄化需求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组装、耐拔插强度。
[0022]【【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部份立体分解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主体的剖视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8]【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9]电连接器100 连接器主体10 第一主体I第一绝缘本体11
[0030]第一基部12 凹陷部121内侧壁122插槽123
[0031]开孔124第二凸起125第一舌板13卡钩131
[0032]凸块132第一端子组14 第一接触部141 第一焊接部142
[0033]挡块15第二主体2第二绝缘本体21 第二基部22
[0034]凸台221凸肋222第一凸起223卡槽224
[0035]第二舌板23 开口 231卡扣2311凹槽232
[0036]台阶233第一端子槽234 第二端子槽235 第二端子组24
[0037]第二接触部241 第二焊接部242 金属片25缺口 26
[0038]金属壳体3内壳体31外壳体32收容腔311
[0039]耳扣312尾部321支撑脚322
[0040]【【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2]请参阅图1至图4,一电连接器100包括一连接器主体10和套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0的金属壳体3。
[0043]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连接器主体10,包括一第一主体I和一第二主体2,所述第一主体I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1及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 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组14;所述第二主体2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21及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 —体成型的第二端子组24和一金属片25。
[0044]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设有一第一基部12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2向前延伸的一第一舌板13,所述第一基部12下表面形成一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内侧壁122设有插槽12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设有一第二基部22及自所述第二基部22向前延伸的一第二舌板23,所述第二基部22向上设有与所述凹陷部121配合的一凸台221,所述凸台221侧壁设有凸肋222,所述第二舌板23上表面设有一台阶233;所述凸肋222插接于所述插槽123,所述第一舌板13前端抵接于所述台阶233。
[0045]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凸台221后端向上设有第一凸起223,所述凹陷部121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凸起223设有开孔124,所述第一凸起223收容于所述开孔124。所述第一凸起223下表面后端向内凹设有卡槽224,所述凹陷部121后端边缘设有第二凸起125,所述第二凸起125部分伸入所述卡槽224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2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223,第二凸起125,开孔124以及卡槽224都为两个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