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243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生长中的活体微生物菌落形态进行观察,现在常用的做法是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器皿中,并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然后取出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完成后再进行培养,该过程十分繁琐,也不便于全时进行观察,且有时候由于培养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使培养器皿表面产生雾滴而影响观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能够实现培养过程中全时快捷方便的微生物菌落状态观察,有效避免因培养皿上产生雾滴对观察造成影响。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培养盒上设有培养盒凹槽,培养盒为空腔形结构,培养盒上两端侧面上分别设有排气管、循环出水管和进气管、循环进水管,排气管与进气管两端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凹槽连通,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内部空腔连通;
[0005]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位于培养盒外侧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循环水管道上连接设有第一隔膜栗;
[0006]排气管与进气管位于培养盒外侧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第二空气过滤器。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循环出水管上设有电加热器。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连接,温控仪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固定在培养盒的内部空腔中。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气管位于培养盒外侧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二隔膜栗。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的顶面上有沿顶面外沿设置的密封胶条,培养盒顶面上密封胶条上设有玻璃盖板。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上设有可翻转的环状固定扣环。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与的材质为玻璃或有机玻璃。
[0013]本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将微生物培养皿全程放置在培养盒中,利用隔膜栗和电加热器持续对水流进行循环与加热,保证适宜的温度以对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进行全程的微生物观察,无需在培养箱中培养后再取出观察,提升了观察效率;实时的循环水加热,不仅为微生物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避免了从培养箱中拿出,因温度变化较大造成培养皿上凝结雾滴,对观察过程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培养盒I,第一空气过滤器2,第一隔膜栗3,第二隔膜栗4,第二空气过滤器5,电加热器6,温控仪7,温度传感器8,排气管101,进气管102,循环出水管103,循环进水管104,培养盒凹槽105,玻璃盖板106,密封胶条10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中,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I,其特征是:培养盒I上设有培养盒凹槽105,培养盒I为空腔形结构,培养盒I上两端侧面上分别设有排气管101、循环出水管103和进气管102、循环进水管104,排气管101与进气管102两端将培养盒I外侧与培养盒凹槽105连通,循环出水管103和循环进水管104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I内部空腔连通;
[0020]循环出水管103和循环进水管104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循环水管道上连接设有第一隔膜栗3;
[0021]排气管101与进气管102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2与第二空气过滤器5。
[002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循环出水管103上设有电加热器6。电加热器能够对循环水持续加热,使培养盒空腔内的循环水保持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温度,实现在培养盒中进行微生物培养。
[002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器6与温控仪7连接,温控仪7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的测温探头固定在培养盒I的内部空腔中。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培养盒内空腔温度,然后利用温控仪调节控制电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实现保温的效果。
[002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气管102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二隔膜栗5。第二隔膜栗实现了培养盒凹槽内的空气流通,为微生物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无菌空气。
[002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I的顶面上有沿顶面外沿设置的密封胶条107,培养盒I顶面上密封胶条107上设有玻璃盖板106。采用上述结构,保证了培养皿时刻处于无菌的状态。
[002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I上设有可翻转的环状固定扣环9。
[00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培养盒I与的材质为玻璃或有机玻璃。以此保证能够在各个角度对培养皿内的微生物进行观察。
[0028]装置使用操作步骤如下:
[0029]1、先将待培养观察的微生物培养物接入盛有培养基的的培养皿内,盖好皿盖。
[0030]2、将培养平皿放入培养盒I的培养凹槽中,在培养盒I底面四周粘贴密封胶条107后盖好盖板106,并翻转培养盒I两端的固定卡扣9,将玻璃盖板106固定。
[0031]3、将培养盒I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固定。
[0032]4、在温控仪7上设定好培养温度,开启电加热器6和第一隔膜栗3,使水循环,并加热培养皿至设定的温度。
[0033]5、开启第二隔膜栗4对培养皿中微生物培养物提供氧气。
[0034]6、随时通过显微镜对培养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
[003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将微生物培养皿全程放置在培养盒中,利用隔膜栗和电加热器持续对水流进行循环与加热,保证适宜的温度以对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进行全程的微生物观察,无需在培养箱中培养后再取出观察,提升了观察效率;实时的循环水加热,不仅为微生物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避免了从培养箱中拿出,因温度变化较大造成培养皿上凝结雾滴,对观察过程造成影响。
【主权项】
1.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I),其特征是:培养盒(I)上设有培养盒凹槽(105),培养盒(I)为空腔形结构,培养盒(I)上两端侧面上分别设有排气管(101)、循环出水管(103)和进气管(102)、循环进水管(104),排气管(101)与进气管(102)两端将培养盒(I)外侧与培养盒凹槽(105)连通,循环出水管(103)和循环进水管(104)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I)内部空腔连通; 循环出水管(103)和循环进水管(104)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循环水管道上连接设有第一隔膜栗(3); 排气管(101)与进气管(102)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2)与第二空气过滤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出水管(103)上设有电加热器(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器(6)与温控仪(7)连接,温控仪(7)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的测温探头固定在培养盒(I)的内部空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102)位于培养盒(I)外侧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二隔膜栗(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盒(I)的顶面上有沿顶面外沿设置的密封胶条(107),培养盒(I)顶面上密封胶条(107)上设有玻璃盖板(10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盒(I)上设有可翻转的环状固定扣环(9)。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盒(I)与的材质为玻璃或有机玻璃。
【专利摘要】一种微生物全时显微观察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培养盒上设有培养盒凹槽,培养盒为空腔形结构,培养盒上两端侧面上分别设有排气管、循环出水管和进气管、循环进水管,排气管与进气管两端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凹槽连通,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将培养盒外侧与培养盒内部空腔连通;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位于培养盒外侧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循环水管道上连接设有第一隔膜泵;循环出水管上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连接,温控仪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固定在培养盒的内部空腔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简化了微生物培养及观察的操作,并实现了培养过程的全时显微观察。
【IPC分类】C12M1/00, C12M1/38
【公开号】CN205329057
【申请号】CN201620014900
【发明人】邵伟, 熊泽, 陈菽
【申请人】三峡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