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26640阅读:来源:国知局
共用同一根纵向支架(纵向支架3)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34]在结合图3所示,第一组装模块的支承板组件21与第二组装模块的支承板组件22通过两组卡扣组件9相连接。卡扣组件9的第一部件91固定于支承板组件21的底部,第二部件92固定于支承板组件22的底部,卡扣93将第一部件91和第二部件92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支承板组件21与支承板组件22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连接以卡扣组件4实现,也可以是螺栓连接、燕尾槽连接等,均属本领域内同等效果的连接方式。
[0035]同时,结合图2和图3,支承板组件21上的第一部件91开设有与顶部板323通孔所对应的螺栓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部件91作为支承板固定部,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部件91的螺栓孔和顶部板323的通孔并锁紧,使第一部件91与顶部板323固定连接;由图可知,支承板固定部与支承架固定部的连接结构有多个,而不仅仅限于一个。通过该种方式,实现了支承板组件21固定于支承架11上;同理,支承板组件22也是以该方式固定于支承架12上。
[0036]结合图1、图2以及图3,首先,本实用新型将组装床分解为组装模块,组装模块的支承架I以及支承板组件2所包括的各个构件为可拆卸连接方式,在实现单个组装模块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保证了安装的便捷性以及满足了易于搬运的要求;其次,床体由两个组装模块连接组成,组装模块间的连接包括有支承架11与支承架12之间的连接以及支承板组件21以及支承板组件22之间的连接,双层面的连接方式确保了床体的稳固性,解决了现有组装床强度不足以及搬运不便的问题。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还可以有三个或者更多组装模块相连接组成,各个组装模块间的连接关系与该实施例相同,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组装强度强、搬运便捷的目的,该实施例公开的两个组装模块为兼顾安装简易性能以及搬运便捷指标的最佳技术方案。
[0037]实施例2:
[0038]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床体由第一组装模块以及第二组装模块组装组成,其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0039]如图1所示,第一组装模块的支承板组件21包括第一活动板211、第二活动板212以及第一固定板213三部分,第二组装模块的支承板组件22包括第二固定板221以及第三活动板222两部分。
[0040]结合图2,脚部支撑版211与第二活动板212通过第一枢接部51相枢接,第二活动板212通过第二枢接部52枢接在第一固定板213上;且第二固定板221通过第三枢接部53与第三活动板222相枢接;第二固定板221与第一固定板21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也是由两卡扣组件9相连接。
[0041]再结合图3,第一固定板213通过顶部板323以及第一横向杆上的顶部板313固定于支承架11上,且第二固定板221通过顶部板423以及顶部板413固定于支承架12上。支承架11与支承架12也是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相连接。另,第一活动板211还通过两根转动杆6与支承架11相连接,其具体实现方式为转动杆6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活动板211的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支承架11的横向支架上。
[0042]结合图6以及图7,第一动力组件81—端铰接于支承架11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枢接部51上,当第一动力组件81工作,改变两铰接点直线距离,起到联动调解第二活动板212以及第一活动板211的作用;同时第二动力组件82—端铰接于支承架12上,另一端铰接与第三枢接部53上,当第二动力组件82工作,改变两铰接点直线距离,起到调解第三活动板221的作用;两动力组件联动即可使床体由图6工作状态变化为图8的工作状态,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固定部7与支承架11、支承架12紧固连接,相对不动,三者共同起到连接整个床体结构的作用。该实施例的动力组件可以是液压缸、丝杆结构或电机齿轮结构。
[0043]结合图8,该实施例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具有曲度调解作用,作为非平面床板使用,提供更舒适使用体验的同时不影响组装床的连接强度以及搬运便捷性。
[004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个组装模块,每一组装模块包括一支承架和一支承板组件,且支承板组件具有与支承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区域; 这些组装模块组装成一个床体; 相邻组装的两组装模块中,相邻两个支承架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支承板组件的也是可拆卸连接; 所述支承板组件与支承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每一组装模块中,支承架上形成至少一个支承架固定部,支承板组件的固定区域固定在该支承架固定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相邻组装的两支承板组件中,两支承板组件的固定区域邻近设置且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形成支承板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为矩形框架,包括横向支架以及纵向支架,横向支架与纵向支架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承板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固定该活动板的固定板之间为枢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具有与支承架进行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架固定部为门字型结构,包括顶部板以及两根垂直于顶部板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顶部板相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支承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承板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固定该活动板的固定板之间为枢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具有与支承架的固定部进行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区域;固定板的固定区域上设置有带螺孔的支承板固定部,该支承板固定部上具有与支承架固定部相对应设置的螺孔,二者通过螺栓锁固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相邻组装的两矩形框架通过共用同一根纵向支架的方式相连接;当床体包含多个矩形框架时,各个矩形框架依次串连组装。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承板组件以及第二支承板组件;所述第一支承板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一固定板以及转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板一端枢接于第一固定板上,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相枢接;所述第二支承板组件包括第三活动板以及第二固定板,第三活动板枢接于第二固定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第一支承板组件固定于第一支承架上,第二支承板组件固定于第二支承架上; 还包括有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该第一动力组件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承架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板上,以调节第二活动板相对第一固定板夹角;该第二动力组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承架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三活动板,以调节第三活动板相对第二固定板的夹角; 第一活动板与第一支承架间还设置有转动杆,该转动杆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支承架上,另一端枢接于第一活动板上,以调节第一活动板相对第二活动板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床,包括至少两个组装模块,每一组装模块包括一支承架和一支承板组件,且支承板组件具有与支承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区域;这些组装模块组装成一个床体;相邻组装的两组装模块中,相邻两个支承架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支承板组件的也是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承板组件与支承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组装床分解为各个组装模块,每一个组装模块的支承架与支承板组件连接为整体结构,强度可达到一体式床体强度水平;更进一步的通过支承架单独连接、支承板组件单独连接的方式使不同组装模块组装在一起,避免了现有组装床体单点或单边固定的设计缺陷,使整体结构牢固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IPC分类】A47C19/02, A47C19/00
【公开号】CN205338313
【申请号】CN201520942360
【发明人】林锋, 林景
【申请人】厦门福泽万家工贸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