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病害综合整治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37401阅读:来源:国知局
5第一销轴
[0038]46主臂47中转座
[0039]48连接杆49第二驱动装置
[0040]50第二销轴51拉杆[0041 ]52副臂6探地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病害综合整治系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1所示的方向一致。
[0044]适当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隧道病害综合整治系统可以包括工作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隧道病害检测系统和隧道病害整治系统,所述工作平台包括能够在隧道内移动的车体1、安装在所述车体I上的升降臂2和安装在所述升降臂2上端的吊篮3,所述隧道病害检测系统包括隧道病害检测设备,所述隧道病害整治系统包括隧道病害整治设备,所述隧道病害检测设备和/或隧道病害整治设备能够设置在所述吊篮3内。
[0045]本实用新型隧道病害综合整治系统在进行隧道病害整治时,首先使工作平台移动到一个指定的位置,然后控制升降臂2,使安装在升降臂2上的吊篮3移动到需要进行病害整治的部位,即可通过安装在吊篮3内的隧道病害检测设备和/或隧道病害整治设备对隧道病害进行整治。
[0046]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工作平台上安装各种隧道病害检测和治理的设备,其中所述隧道病害检测设备可以包括断面检测仪、探地雷达和混凝土无损检测仪,所述隧道病害整治设备可以包括打孔设备、吹灰设备和注浆设备。
[0047]对于一些不需要抬升的较重的设备,例如吹灰设备中的空压机等可以安装在车体I上。在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车体I上安装有储气罐11和用于给所述储气罐11供气的空压机12,以及还安装有水箱和注浆机等。对于一些需要举升后与隧道接触的设备,例如探地雷达、钻孔设备等可以安装在吊篮3上。
[0048]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车体I上的升降臂2可以采用各种能够实现抬升功能的机械臂,例如图1中所示的升降臂2。
[0049]为了更加适应隧道病害的整治,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臂2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I上的底盘2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盘21上的主体22和一端与所述主体22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的升降杆23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23围绕第一铰接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24,所述吊篮3安装在所述升降杆23的另一端上。
[0050]其中,底盘21可以通过沿底盘周向均布的多个螺栓固定在车体I上,所述主体22与所述底盘21之间可以通过旋转支承连接。由于主体22及其上的升降臂2和吊篮3等装置较重,结合图3所示,为了更加容易的使所述主体22转动,所述主体22或者所述底盘2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主体22旋转的第二驱动件25。第二驱动件25可以是带减速机的电机或者液压马达,电机或者液压马达与主体22之间的传动形式可以为齿轮传动或者带传动等。例如,可以将减速电机固定在主体22上,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小齿轮,在主体22上固定套装或加工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从而驱动所述主体22转动。
[0051]结合图2、图3所示,第一驱动件24也可以采用能够驱动升降杆23转动的各种动力元件。例如,可以通过大功率的减速电机驱动第一铰接轴旋转,此时升降杆23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相对固定,从而带动升降杆23转动。为了节省安装空间,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4为输出直线运动的装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4连接在所述主体22和所述升降杆23上。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4可以采用液压缸,液压缸缸体的下端铰接在主体22上,液压缸的活塞杆外端铰接在升降杆23上,通过液压缸活塞杆的伸出或者缩回,即可实现升降杆23围绕第一铰接轴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液压缸反向安装时,也可以实现驱动升降杆旋转的功能,即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升降杆23,活塞杆铰接在主体22上。
[0052]为了保证升降杆23在抬升或者落下时,安装在升降杆23上的吊篮3均能够保持水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图4所示,所述吊篮3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升降杆23上,所述第二铰接轴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杆23和所述吊篮3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液压缸26,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能够驱动所述吊篮3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可以通过安装在吊篮3上的传感器检测吊篮3的水平状体,来控制液压元件,使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活塞杆伸出或者缩回,通过控制活塞杆伸出或者缩回量,即可控制吊篮3围绕第二铰接轴转动的角度,从而保证吊篮3—直处于水平状态。
[00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两个随动液压缸相互作用以保证吊篮3处于水平状态。具体地,所述吊篮3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升降杆23上,所述第二铰接轴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杆23和所述吊篮3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液压缸26,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能够驱动所述吊篮3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平行,所述主体22和所述升降杆2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联动的第二随动液压缸27,所述第二随动液压缸27连接在所述主体22和所述升降杆23上,当所述升降杆23旋转时,所述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活塞杆随之伸出或缩回,带动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活塞杆运动,以驱动所述吊篮3旋转,使所述吊篮3保持水平。
[0054]第一随动液压缸和第二随动液压缸的油口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例如,所述升降杆23抬升时,所述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有杆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无杆腔通过管路连通。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活塞杆伸出后,使得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流动到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有杆腔,使第一随动液压缸26的活塞杆缩回,从而使由于升降杆23抬升而导致的吊篮3向上抬起角度被第一随动液压缸26使吊篮3向下旋转而下降的角度所抵消,保证吊篮3处于水平状态。
[0055]基于上述技术构思,根据第一随动液压缸26在吊篮3上的铰接位置与第二铰接轴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随动液压缸27在升降杆23上的铰接位置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位置不同,第一随动液压缸26和第二随动液压缸27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连通关系可以做适应性调整。
[005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操作安装在所述吊篮3内的所述隧道病害检测设备和/或隧道病害整治设备,优选地,在所述吊篮3上还安装有机械臂4,其中安装在吊篮3上的机械臂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适当参照图5所示,所述机械臂4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吊篮3底板上的底座41、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41上的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