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虫科,Dactylogyrinae
1)Dactylogyrinae指环虫科
1.Trinigyrus Hanek,Molnar & Fernando,1974(Monogenea,Dactylogyrinae)and Unilatus Mizelle & Kritsky,1967(Monogenea,Ancyrocephalidae)were reported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with the descriptions of two newly recorded species,Trinigyrus hypostomatis Hanek,Molnar & Fernando,1974 and Unilatus unilatus Mizelle & Kritsky,1967.记述了寄生在珠江水系外来鱼类清道夫Hypostomus plecostomus鳃上的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单殖吸虫中国1新纪录属,1新纪录种,即下口鲶三环虫Trinigyrus hypostomatis Hanek,Molnar & Fernando,1974和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1新纪录属,1新纪录种,即单侧虫Unilatus unilatus Mizelle & Kritsky,1967,对新纪录属种作了新的形态描述并给出特征图。
2)Criconematidae环科线虫
1.Description of Two New Recorded Species of Criconematidae in China;中国环科线虫2个新记录种的描述
2.Important Host Plants and Distribution of Criconematidae in China;中国环科线虫的主要寄主植物种类和地域分布研究
3)Dactylogyrus指环虫
1.Study on active site of 8 plants to control the Dactylogyrus of fish;8种植物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部位研究
2.Activity of Sanguinarine from Macleaya cordata to Dactylogyrus and Six Pathogenic Bacteria in Aquaculture;博落回杀灭鱼类指环虫和病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3.Dactylogyrus Killing Efficacies of 22 Plants Extracts and Its 6 Compounds;22种植物提取物及其6种化合物对鱼类指环虫的杀灭研究
英文短句/例句

1.Studies on Active Components from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Against Fish Dactylogyrus独活杀灭鱼类指环虫活性成分的研究
2.Observation on the Life Cycle and Analysis of Specific Antigen of Pseudodactylogyrus Spp. from Eel鳗鲡拟指环虫生活史观察及特异性抗原分析
3.Study on Dactylogyrus-killed Active Compounds from Datura Metel L.;洋金花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成分研究
4.The Curative Effect for Anguilla mossambica Suffering from Pseudodactylogyrus spp莫桑比克鳗鲡拟指环虫病药物防治研究
5.Ethanol extract of plant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against dactylogyrid Dactylogyrus intermedius found in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盾叶薯蓣提取物对鱼类指环虫的杀灭效果
6.Antiparasitic Efficacy of 17 Plant Extracts Against Dactylogyrus1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杀灭鱼类指环虫研究
7.Study on Active Site of 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 to Control Dactylogyrus of Fish*长柄扁桃叶杀灭指环虫活性部位的研究
8.Monogenea from Yunnan Province A New Species of Bychowskyella from Glyptosternum yunnanensis;云南省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兆科鱼类的贝氏属一新种(指环虫目 :锚首虫科 )
9.Co mebendazole treatment against the pseudodactylogyrus and the toxicity to European eel ( Aguilla anguilla ):复方甲苯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效果和对欧洲鳗的毒性
10.Studies on toxic effects on European eel(Anguilla anguilla L.) of some drugs and their therapeatic efficacy for treatment of Pseudodactylogyrus anguillarum几种药物对欧洲鳗鲡毒性及对拟指环虫病冶疗效果的观察
11.Comparison on the Efficacies among Three Common Drugs Used in Killing Pseudodactylogyrus in Anguilla anguilla三种常用药物对欧洲鳗拟指环虫的杀灭效果比较
12.A bristle or seta, especially of an annelid worm.刚毛尤指环节动物毛虫类的毫毛或刚毛
13.An aphid, especially one of the genus Aphis.蚜属昆虫蚜虫,尤指蚜虫属昆虫
14.Nematodes as an Indicator of Their Habitats at Shapotou in the Tengger Desert, China沙坡头人工固沙区线虫群落对其栖居环境指示作用研究
15.Study on the model between the area of grasshopper occurrence and index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的研究
16.of parasitic animals such as tapeworms or some beetles; having the same host during the entire life cycle.用来指例如绦虫或者一些甲虫之类的寄生动物,在整个生命循环中只有同一个寄主。
17.worm-like larva of an insect,esp in fruit or wood(似蠕虫的)昆虫幼虫(尤指果实或木中的)
18.Infestation by vermin, especially parasitic vermin.害虫孳生;寄生虫孳生害虫,尤指寄生虫的侵扰
相关短句/例句

Criconematidae环科线虫
1.Description of Two New Recorded Species of Criconematidae in China;中国环科线虫2个新记录种的描述
2.Important Host Plants and Distribution of Criconematidae in China;中国环科线虫的主要寄主植物种类和地域分布研究
3)Dactylogyrus指环虫
1.Study on active site of 8 plants to control the Dactylogyrus of fish;8种植物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部位研究
2.Activity of Sanguinarine from Macleaya cordata to Dactylogyrus and Six Pathogenic Bacteria in Aquaculture;博落回杀灭鱼类指环虫和病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3.Dactylogyrus Killing Efficacies of 22 Plants Extracts and Its 6 Compounds;22种植物提取物及其6种化合物对鱼类指环虫的杀灭研究
4)Pseudodactylogyrus spp拟指环虫
1.Immunogenicity of Pseudodactylogyrus spp. from eel,Anguilla sp.;鳗鲡拟指环虫的免疫原性
2.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aziquantel and propargite on eradicating Pseudodactylogyrus spp.hosted in European eels;吡喹酮和克螨特对寄生欧洲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效果
3.The Curative Effect for Anguilla mossambica Suffering from Pseudodactylogyrus spp莫桑比克鳗鲡拟指环虫病药物防治研究
5)Dactylogyrus指环虫属
1.Initial radiation of Dactylogyrus and coevolution with the dactylogyrid-cyprinid association;指环虫属的早期辐射及其与宿主鲤科鱼类的协同进化关系
6)Dactylogyrus hypophthalmichthys鲢指环虫
1.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alternation of Dactylogyrus hypophthalmichthys on gills of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D.作者在 1995— 1996年期间 ,对同一口池塘中的鲢和草鱼寄生鲢指环虫 (Dactylogyrushypophthalmichthys)和鳃片指环虫 (D 。
延伸阅读

环 境 科 学 环 境 科 学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来说,环境科学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环境和环境问题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划分。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车间、厂矿、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地球表面有四个圈层,即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会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有的学者将土壤-岩石圈分为土壤圈和岩石圈,有的学者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划出,另立智能圈)。这四个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呈现出万物竞新、生生不息的景象。人类只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组织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同地壳的元素及其丰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出现后,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然后又将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界,从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环境。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以说在古代就有了。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由于大规模地毁林垦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渐沦为贫瘠土壤。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环境污染。19世纪下半叶,世界最大工业中心之一的伦敦,曾多次发生因排放煤烟引起的严重的烟雾事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在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太大,即使发生环境问题也只是局部性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数量激增,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的反作用便日益强烈地显露出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 到18世纪末,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总共只有20多种。今天94种天然元素已经全部被发现,而且还制成了十多种人造元素。人工制取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与年俱增,据统计目前已超过500万种。在这些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 400万吨。大量人工制取的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质在内进入环境,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60年代末爱尔兰海上成千上万只海鸟死去,经生物学家解剖发现,海鸟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从生息在冰原覆盖、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在北极附近格陵兰冰盖层中,近几十年来铅和汞的含量不断上升。日本在40年代出现主要由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在50年代先后出现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水俣病和由于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四日市哮喘。许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还会产生潜在的和远期的危害。这一切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大地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从而影响全球的环境质量。据70年代估计,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约6000~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使大气和水体的组成起了变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现在的 0.032%。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起着调节作用。科学实验证实,如果它的含量继续增高,势必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西欧一些国家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经风传送,随雨水降落,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一些淡水湖的湖水酸度显著上升。瑞典一些湖泊水中的氢离子浓度70年代比30年代几乎增加了100倍,鱼产量因而大幅度下降。近年来世界上每年由于海运、沿海钻探和开采石油、事故溢漏和废物处理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到500多万吨。海洋被石油污染,使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据估计,现在大气圈中的氧气,有四分之一是海洋中的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浮游植物一旦遭到严重的损害,势必影响全球的氧含量的平衡。 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强,成为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许多种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耗竭的危险。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矿物燃料,20世纪初不足15亿吨(按标准大卡计算),70年代增至70~80亿吨。地球森林面积,1862年约为55亿公顷,20世纪60年代约为38亿公顷,70年代末只剩下不到26亿公顷了。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砍伐,将产生严重后果。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世界上被风蚀、盐碱化的土地日益增多。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土壤由于侵蚀每年损失240亿吨,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大600万公顷,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加上城市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农田,全世界现有的12.4亿公顷耕地20年后将损失三分之一,世界粮食生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由于原生环境的消失、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污染,世界上的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急剧减少了。估计有 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的种、亚种和变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对人类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以上事实说明,当今世界上大气、水、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已达到危险的程度。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扰,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正在退化。环境科学就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任务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