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漆器,ancient lacquer object
1)ancient lacquer object古代漆器
英文短句/例句

1.A study of a classic work on lacquer in ancient China;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论《髹饰录》
2.The result proves that an effective and new way for gaining age message of ancient lacquer film on lacquerware is furnished by the method.结果证明本法为解析古代漆器漆膜年代信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3." China's unique lacquer painting uses a technique centuries old, and is based on China'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acquer crafts. Its material, natural lacquer, was discovered even before man knew what painting was."中国独特的漆画技法非常古老,并以中国传统和现代漆器工艺为基
4.The Lacquerware and the Lacquerware Technology in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Ancient Times;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漆与漆艺
5." Early in the Neolithic age ancient Chinese used lacquers of different colors to paint pottery and wooden instruments,"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中国人便用天然漆对陶器和木制乐器进行彩绘。
6.after the Han Dynasty, the variety of lacquer ware increased,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
7.Lacquer ware reached its heyday in the Han Dynasty and more lacquer ware products emerged.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
8.The Mutual Effection about Han Dynasty Lacquer Ware and Han Various Arts;论汉代漆器与同时代艺术的相互影响
9.Research & Discovery on Modern Lacquerwork Design--Lacquerwork "Serious Machine" Design Report;现代漆器设计语言实践与探索——漆器“器系列”设计报告
10.Bone-and-stone inlaying technique, which is a traditional kind of lacquerware, was created by Zhou Zhu of the Ming Dynasty.骨石镶嵌工艺,为明代漆器艺人周著所创,是漆器传统品种。
11.The Fascination of the Handcraft /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Modern Lacquer手工的魅力——浅析现代漆器的特征
12.Han Dynasty lacquer ware mainly used black and red colors.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
13.Marks on Lacquer Articles Produced by the Ming Imperial Workshops and Their Authentication;明代御用监造漆器的款识及伪款辨识
14.The radiation discussion of lacquer on modern design for decoration传统漆器色彩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15.Classical furniture, carved wood, bamboo, Carved on Roots, lacquerware, archaized decorations, folk artworks, etc.古典家具、木雕、竹雕、根雕、漆器、仿古装饰品、民间艺术品等。
16.Reason the use of lacquer for colored drawing in terracotta figures of Qin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cquer-ware in the Warring States and Qin dynasty;从战国和秦代漆器的发展看秦俑彩绘用漆的原因
17."they include screens, cabinets, coffee tables, musical instruments, even coffins."漆器包括屏风,漆柜,咖啡桌,乐器和漆棺。
18.Ancient Buddhist Sarrira Containers in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中国古代和韩国古代的佛教舍利容器
相关短句/例句

Zhongguo gudai qiqi中国古代漆器
3)ancient lacquer painting古代漆画
1.Chinese ancient lacquer painting is a kind of symbolically visual language, which is rooted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中国古代漆画中抽象特性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性的视觉语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抽象特性造就了漆画内在的抽象特性,"抽象特性"是中国古代漆画重要的"文化基因"。
4)modern lacquer现代漆器
1.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haracters of modern lacquer in terms of designing ideas; 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the prospect; and puts forwards my own opinions.文章以设计思想、发展方向、前景特征三方面来阐述现代漆器的特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lacquer-ware in Han Dynasty汉代漆器
6)Lacquerware in Song Dynasty宋代漆器
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鎗金、 描金等工艺制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明代隆庆年间由黄成撰、杨明注的《髹饰录》,记述了漆的制作方法、原料、工具、漆工禁忌、漆器分类及各种品种之形态等。近年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一书,则又对该书进行了新的研究,对中国现存的古代漆工专著作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3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体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代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漆器在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陕西西安普渡村西周墓群、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地、信阳光山县黄君孟夫妻墓等都有发现,多描绘花纹或镶嵌蚌泡作为装饰。在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发现的"蚌组花纹",则是螺钿漆器的初制。东周漆器如山东临淄郎家庄发现的残片以人物、屋宇、花草、禽鸟为题材,是现知较早的有生活气息的漆画。在山西长治分水岭发现的漆器上,所绘蟠龙、蟠螭图案和青铜器花纹相似,显示了铜器与漆器装饰的关系。    战国时代的漆器 战国在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蛙鸟兽盘结而成的彩绘透雕小座屏(见彩图),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见东周漆器)。      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锺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鎗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釦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见汉代漆器)。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像,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纻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代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是用稠漆堆塑的。1977年武进南宋墓中出土的几件鎗金漆器,有朱漆莲瓣式奁盖面鎗划园林仕女,奁壁为折枝花卉,有朱漆地长方盒鎗划沽酒老人。另一件黑地长方盒,盖面鎗划池塘水景,花纹之外,密布用钻眼做成的斑纹地,在一幅画面上有两种髹饰技法。这些说明有纹饰的漆器在宋代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宋代漆器有铭文,写明制作地点、工匠姓氏。元代漆器品种甚繁,最重要的是螺钿、鎗金和雕漆中的剔红和剔犀。尤其是薄螺钿,过去一般认为明代才有,1970年在北京元大都遗址中发现的广寒宫图黑漆盘残片,证明元代薄螺钿的技法已相当成熟。元代有名工匠彭君宝、陶宗仪著《辍耕录》,对鎗金的做法有详细的记载,唯传世实物多流往日本。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栀子纹剔红盘、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代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鎗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器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的名称,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鎗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是厚、薄并存的。薄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架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腴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疏,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地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鎗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鎗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玳瑁、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高起的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参考书目   東京国立博物馆:《东洋の漆工芸》,東京株式会社,便利堂,1977。   黄成撰、杨明注:《髹饰录》,紫江朱氏刊本,1927。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