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瘿蚊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导航: X技术> 实用小本创业技术 > 食用菌类 > 食用菌瘿蚊的发生及防治

分类:食用菌类 点击量:217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时,掌握一门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换碗饭吃的技术,至少生存无忧。特别是近两年后疫情时代,更是显现出了掌握一门生存技术的优势。这些小本创业技术资料是历经1年收集而来,赠送给支持我们的用户。


提示:您尚未登录,请点 登 陆 后下载,如果您还没有账户请点 注 册 ,登陆完成后,请刷新本页查看详细信息。

一、形态特征瘿蚊又名小红蛆、菇蚋,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见。虫体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幼虫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体幼虫生殖。每条雌虫平均可产20多条幼虫。幼虫早期在料中危害,造成菌丝稀少,微弱。后期转移到菌丝和子实体。子实体被害,先在菇柄基部繁殖,后爬上菇柄与菇盖交接处,有的钻入菌褶,被虫蚀成伤痕道,呈淡桔红色。一朵菇多者常聚20~30条幼虫,严重影响了蘑菇的质量和产量。 二、
小本创业技术资料需要登录后并加入会员才可以查看全部。


  • 上一篇: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
  • 上一篇:大棚畸形菇发生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