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因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77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藏因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植物引种栽培技术。
藏药以其神秘的疗效,来自无污染的世界第三极万里引人瞩目。近年来,随着藏药开发的不断深入与加剧,藏药资源逐年锐减,藏药原材料的价格直线上升,许多工业化开发成功的藏药均因资源匮乏而处于半停产状态。藏药资源的现状是开发一种,毁灭一种。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野生资源植物长于极度为独特的高原环境,有其对高原环境长期适应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尽管曾经有一些生产厂家曾投入巨资种植青藏高原藏药植物,均因不了解这些植物对高原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而以失败告终。对藏药的继续开发,如无资源的保证,还会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藏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藏药产业化的最根本保障。
“藏茵陈”是藏药中的极品之一,在治疗肝炎、腹泻、肠胃病以及感冒等病方面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疗效。其主要的药效成分为齐墩果酸、獐牙菜甙和龙胆甙等。“藏茵陈”作为传统的藏药产品主要有八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獐牙菜丸等,中成药产品有“藏茵陈片”、“藏茵陈注射液”等。各药材公司和药厂收购的“藏茵陈”植物在分类上主要包括如下10个种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膜边獐牙菜、尼泊尔獐牙菜、大籽獐牙菜、四数獐牙菜、花锚、湿生扁蕾、麻花艽和管花秦艽。在近五年之内,“藏茵陈”原植物的收购价上涨近十倍,资源量减少六-七成。1998年,所有“藏茵陈”入药原植物的收购价平均在10-40元/斤之间,销售价在20-67元/斤之间;各种原植物的收购总量不及10吨,仅青海省的几大药厂需要量就在200-500吨,而省外的药厂需要量也逐年在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各藏药新药的开发以及工业化生产的目光放在“藏茵陈”上,因为相对其它植物储量而言,“藏茵陈”资源还是相对较多的,并且其在治疗肠胃病以及感冒等流行病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开发。
与中药近千年的繁殖和栽培研究历史相比,藏药的引种与栽培几乎是一片空白。藏药绝大多数产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与中药相比,必有其适应高原的独特结构、独特生理与生态机制,而这些均没有研究,从而也成为引种栽培的主要障碍。“藏茵陈”药材的一些原植物种类有部分药厂(青海大地药厂)曾投资种植,均因不了解这些藏药的生殖特点、繁殖规律与栽培要点而以失败告终。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促使种子发肓成熟可成功引种天然植物的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是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置于含沙量较高的土壤中,并将其在温度为-20-10℃下放置1周-4个月。
一种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是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用浓度为1-50mg/mL的赤霉素浸泡处理,处理时间为1-24小时。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采用人工种子处理方法能将藏茵陈种子萌发率从不发芽提高到发芽率达80-95%;从而完成藏茵陈种子的引种栽培,解决该药材资源严重缺乏现状,同时也能做到保护藏茵陈野生植物资源,提高高原土地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还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从野外收集的阴于保存的藏茵陈种子,在西北地区的立冬前后、土地封冻之前进行秋播(土地平整及播种方式与芹菜类似,种子和土、沙或者烧灰拌匀,浅播1-2厘米),让种子在自然温度较低(-20-10℃)状况下放置50天,保持种子的含水量为0.1(以重量计);即可完成种子的后熟处理。
实施例2从野外收集的阴干保存的藏茵陈种子,利用较粗的河沙按1∶1比例混匀,拌上一定量的水(最后的含水量为20-40%),放在冰箱保存,温度为-2-4℃下放置1周-4个月;即可完成种子的后熟处理。
实施例3从野外收集的阴干藏茵陈种子,在室温干燥保存,在播种前2天利用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用浓度为25mg/mL的赤霉素浸泡处理,处理时间为1-24小时,然后播种(土地平整及播种方式与芹菜类似,如前所述),种子在一周后开始发芽,成长。
权利要求
1.一种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置于含沙的土壤中,并将其在温度为-20-10℃下放置1周-4个月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含水量为0.05-0.8。
3.一种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用浓度为1-50mg/mL的赤霉素浸泡处理,处理时间为0.5-2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藏茵陈植物引种栽培工艺,该工艺是将藏茵陈植物种子置于含沙量较高的土壤中,并将其在温度为-20-10℃下放置一段时间或将其用赤霉素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即可;本发明将藏茵陈种子萌发率从不发芽提高到发芽率达80-95%;从而完成藏茵陈种子的引种栽培,解决该药材资源严重缺乏现状,同时也能做到保护藏茵陈野生植物资源,提高高原土地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C1/00GK1360819SQ0013712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刘建全, 曹一凡, 杨慧玲, 薛春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