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67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是我公司针对目前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的破碎高、损失大而发明的新产品,属联合收获机领域的一项新发明。这一发明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对作物进行脱粒和分离,从而取代传统键式逐稿器,在工作过程中采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脱粒分离过程长,减少谷粒的破碎及损失。
目前各种传统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部分主要由脱粒滚筒、逐稿轮和逐稿器组成。作物喂入后沿切线方向进入滚筒进行脱粒,从脱粒装置抛出的茎杆和裹带的残余籽粒,经过多边形逐稿轮作用,落在栅格键式逐稿器上,逐稿器的运动使茎杆疏松并向后移动,使残余籽粒从茎杆中分离出来落入清选装置。通过加强谷物的疏松达到籽粒分离率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如通过逐稿轮的辅助作用或通过二次分离部件完成)。由于机器本身特定结构的限制,这种配置存在许多不足。(1)谷物在滚筒和凹板之间脱粒时间短促,为了脱粒干净,需要保持滚筒转速较高(一般为900-1100rpm),虽然谷物中的籽粒已经基本上被脱下来,但强烈的冲击往往产生很高的破碎率;(2)传统的键式逐稿器因为有谷粒损失而限制了其生产能力;(3)逐稿器对负荷很敏感,当滚筒脱出物潮湿、杂草增多,均会使谷粒损失率急剧增加。(4)为了减少谷粒损失,键式逐稿器体积都很大,一般大型传统联合收割机上其长度已达到4-5米,致使机器庞大臃肿;即使这样,收获水稻时收获性能仍无法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就是我公司针对目前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的破碎率高、损失大、用户难以接受的现状而发明的新产品。
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技术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对作物进行脱粒和分离。
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主要由切流滚筒、辅助喂入装置和分离部件等组成,切流滚筒采用传统脱粒滚筒,通过降低其转速(500-900rpm)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使用要求,脱粒作用柔和,破碎率低;在切流滚筒装置和纵轴流滚筒装置之间装有辅助喂入装置,辅助喂入装置由一个直径较小的光滚筒和一个直径稍大一点的板齿滚筒组成,两个滚筒旋向相反,用以引导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辅助喂入装置在引导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的同时,有利于物料层的松散,易于被抓取分离;纵轴流滚筒装置由对向回转的纵轴流分离滚筒、具有导流叶片的上盖板和底部栅格组合凹板构成,纵轴流滚筒的型式是板齿结构,前端板齿短且分布较密,后端板齿长且分布较稀。上罩板分布许多导流叶片,对作物层起引导作用;凹板为组合式栅格结构;滚筒与外围凹板系偏心配置,滚筒间隙在上方显著扩大,使物料层每旋转一周得以松散一次,纵轴流分离滚筒具有一定的脱粒能力,该滚筒以低转速,大间隙作业,降低了对谷物的损伤。
其工作流程是物料首先进入脱粒滚筒装置进行脱粒,脱粒后的物料在两个旋向相反的喂入辊引导下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在纵轴流滚筒与上盖板、凹板之间沿轴向螺旋运动。纵轴流滚筒沿轴向分成三个部分,即喂入、分离和排料,作物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又有轴向运动,所以谷物在分离过程中的运动的圈数或路程比传统键式逐稿器多或长,其不但兼顾部分脱粒,而且在脱粒的同时又进行谷粒的分离,由于凹板分离面积大,谷层薄,离心力大,有利于提高脱粒和分离性能。作业负荷对其性能影响很小,在超过其生产能力时仍可保持原有功能,脱净率高而破碎率低。(见附图
)该项发明能够兼顾脱净和减少破碎,降低收获损失,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籽粒破碎、脱不净和分离损失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切流滚筒装置在降低其转速、增大凹板间隙后,脱粒作用柔和,破碎率低,其脱不净可以由纵轴流滚筒装置给予弥补。
2.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的作物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又有轴向运动,谷物分离过程中的运动路程比传统键式逐稿器长,籽粒分离率高。而且纵轴流滚筒装置兼有脱粒和分离两种作用,有利于提高脱粒和分离性能。
3.利用纵轴流滚筒装置替代传统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其工作平稳,适应性强,性能显著,在超过生产能力时仍可以满足分离性能的要求。附图名称注释1.脱粒滚筒(切流)2.光滚筒3.板齿滚筒2和3组成辅助喂入装置4.纵轴流分离滚筒5.上盖板6.栅格组合凹板4,^5和6组成纵轴流分离装置
权利要求
本发明属于水稻收获机械技术(装置)。目前传统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籽粒破碎、脱不净和分离损失大的问题,用户难以接受。该项技术发明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技术),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脱粒分离过程长,克服了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破碎率高、损失大的问题,收获效果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这一发明就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轴流装置的对转分离部件代替空间结构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脱粒能力。其分离作用强,对谷粒损伤小,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多种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1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该技术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对作物进行脱粒和分离,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长,减少对谷粒的损伤,其设计思路是切流与纵轴流的组合。2纵轴流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纵轴流分离滚筒、分离凹板和上罩板,纵轴流分离滚筒的型式是板齿结构,前端板齿短且分布较密,后端板齿长且分布较稀。凹板为组合式栅格结构;上罩板分布许多导流叶片,对作物层起引导作用;滚筒与外围凹板系偏心配置,滚筒间隙在上方显著扩大。使物料层每旋转一周得以松散一次,降低了对谷物的损伤。3辅助喂入装置辅助喂入装置位于脱粒滚筒和分离滚筒之间,由一个直径较小的光滚筒和一个直径较大的板齿滚筒组成,两个滚筒旋向相反,用以引导从切流滚筒装置出来的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辅助喂入装置在引导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的同时,有利于物料层的松散,易于被抓取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稻收获机械技术(装置)。目前传统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籽粒破碎和脱不净问题,用户难以接受。该项发明是将切流单滚筒与纵轴流双滚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纵向带板齿的双分离滚筒装置(技术),用分离部件代替空间结构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功能。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长,对谷粒损伤小,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克服了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的问题,收获效果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文档编号A01F12/18GK1360818SQ0013771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6日
发明者邵惠培, 李海, 庞凤斌, 赵振芳, 朱孔欣 申请人: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