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7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尤其是适合水稻抛秧盘使用的均匀播种器。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区普遍推广使用水稻抛秧技术,在实施水稻抛秧技术过程中,往水稻抛秧盘洒水稻种子时,常常不能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洒入水稻抛秧盘的空穴中,造成有的空穴种子过多,有的空穴没有种子,因此,洒到抛秧盘上的水稻种子疏密不均,浪费水稻种子和抛秧盘,影响水稻抛秧技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水稻抛秧盘使用,能均匀地在水稻抛秧盘空穴播1-2粒水稻种子的均匀播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由底板,边框和承种板组成,底板均匀分布与抛秧盘空穴相对应的底孔,承种板均匀分布与底孔相对应大小为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的承种孔,底孔比承种孔略大,底板上的底孔孔间距至少大于承种孔的孔径,承种孔和底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方形孔、棱形孔或不规则形孔。承种板的厚度为1-2mm,承种板的一对边长与边框的一对内边长相同,承种板的另一对边长比边框的另一内边长至少小于一个底孔的孔径,承种板与底板可紧贴相对两边移动。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底板均匀分布与抛秧盘空穴相对应的底孔,承种板均匀分布与底孔相对应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的承种孔,通过承种板与底板的相对两边移动,承种孔中的水稻种子通过底孔落在水稻抛秧盘的空穴中,因此,播种均匀准确,节约种子和抛秧盘,操作简便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由底板1,边框2和承种板3组成,底板1均匀分布与抛秧盘空穴相对应的底孔4,边框2固定在底板1上,底板1和边框2的大小与抛秧盘大小相同,承种板3均匀分布与底孔4相对应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的承种孔5,底孔4比承种孔5略大,底板1上的底孔4孔间距至少大于承种孔5的孔径,承种板3的厚度为1-2mm,承种板3的一边长与边框2的一内边长相同,承种板的另一边长比边框2的另一内边长至少小于一个底孔4的孔径,承种板3与底板1可紧贴相对两边移动,当承种板3与底板1相对移到一边时,承种孔5正好位于底孔4之间,承种孔5与底孔4完全不相通,当承种板3与底板1相对移到另一边时,承种孔5与底孔4完全相通。
使用时,将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的承种板3与底板1相对移到一边,使承种孔5正好位于底孔4之间,承种孔5与底孔4完全不相通,把适量精选浸泡的水稻种子洒到承种板3上,然后,左右前后稍稍倾钭,使水稻种子落入每个承种孔5内,由于承种孔5的大小仅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且承种板3的厚度1-2mm,因此,每个承种孔5内基本是1-2粒水稻种子,然后,把水稻抛秧盘均匀器放在水稻抛秧盘上,将承种板3相对移到底板1的另一边,承种孔5与底孔4完全相通,且底孔4比承种孔5略大,承种孔5内的1-2粒水稻种子均匀地落入抛秧盘的空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由底板(1),边框(2)和承种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底板(1)均匀分布与抛秧盘空穴相对应的底孔(4),承种板(3)均匀分布与底孔(4)相对应大小为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的承种孔(6),底孔(4)比承种孔略大,底板(1)上的底孔(4)孔间距至少大于承种孔(5)的孔径,承种板(3)的厚度为1-2mm,承种板(3)的一边长与边框(2)的一内边长相同,承种板的另一边长比边框(2)的另一内边长至少小于一个底孔(4)的孔径,承种板(3)与底板(1)可紧贴相对两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承种孔(5)和底孔(4)可以是圆孔、椭圆孔、方形孔、棱形孔或不规则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底板1,边框2和承种板3组成的水稻抛秧盘均匀播种器。底板1均匀分布与抛秧盘空穴相对应的底孔4,边框2固定在底板1,承种板3均匀分布与底孔4相对应大小为可容纳1—2粒水稻种子的承种孔5,承种板3与底板1可紧贴相对两边移动。尤其适合在水稻抛秧盘播种使用,使水稻种子均匀分布在水稻抛秧盘的空穴中。播种均匀准确,节约种子和抛秧盘,操作简便省力。
文档编号A01C7/00GK2414600SQ00207889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1日
发明者廖聪添 申请人:廖聪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