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捕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62阅读:1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巧捕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鱼装置,特别是一种巧捕鱼装置。
目前,人们大面积水域捕鱼时,一般是将拦河网在水面中展开,然后在水域中从上游向下游轰赶鱼类,使顺水的鱼儿游向拦河网中,由于拦河网是一字排开的网形,鱼儿一般喜欢沿障碍物边缘游走,所以,无论是顺水的鱼儿,还是逆水的鱼儿碰到拦河网后,没有进入网中的鱼即沿拦河网的横向方向游走,很容易顺拦河网的横向方向游出拦河网的捕鱼范围而漏捕,漏捕的鱼受到惊吓后,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生长,造成鱼产量降低,使用拦河网捕鱼时捕净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大面积水域捕鱼时捕净率高且不影响鱼的生长习性的巧捕鱼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捕鱼装置有一引网,引网的一端的二边对称有内网墙和外网墙,每一边的内网墙的一端和外网墙的一端连接;外网墙外连接有曲线网,在曲线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在二边的曲线网之间连接有网片,网片上连接有网袋。
内网墙与引网相互垂直,在内网墙与引网之间有引网进鱼口,内网墙后部转折;外网墙与引网相互平行,外网墙一端与内网墙连接,另一端与曲线网连接,曲线网形成三个波浪形网,在二端的二个波浪形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在曲线网袋和网袋内均连接有三层倒须;在内网墙与外网墙的连接处和曲线网与网片的连接处之间有一网片进鱼口,在所有的网墙上连接有支柱,在每个曲线网袋和网袋的端部连接有网袋支柱,在引网、内网墙、外网墙、曲线网、网片的上端连接有浮子;下端连接有坠子。
上述方案中由于采用了引网,充分利用了鱼的习性,沿着障碍物边缘游走,顺着引网游入内网墙的引网进鱼口,在内网墙与网片围成的区域时要么进入网片上的网袋中;要么继续沿着网片游走,进入曲线网的网片进鱼口,然后再游入网袋,鱼儿在不知不觉中被捕获,不影响鱼的生长习性,也不影响鱼的未被捕捉的鱼的生长,该捕鱼装置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利用鱼的习性将鱼捕获,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捕净率高。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图。
实施例该捕鱼装置有一引网8,引网8的一端的二边对称有内网墙7和外网墙6,每一边的内网墙7的一端和外网墙6的一端连接;外网墙6外连接有曲线网5,在曲线网5上连接有曲线网袋9,在二边的曲线网5之间连接有网片4,网片4上连接有网袋3。
内网墙7与引网8相互垂直,在内网墙7与引网8之间有引网进鱼口12,内网墙7后部转折;外网墙6与引网8相互平行,外网墙6一端与内网墙7连接,另一端与曲线网5连接,曲线网5形成三个波浪形网,在二端的二个波浪形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9,在曲线网袋9和网袋3内均连接有三层倒须2;在内网墙7与外网墙6的连接处和曲线网5与网片4的连接处之间有一网片进鱼口11,在所有的网墙上连接有支柱10,在每个曲线网袋9和网袋3的端部连接有网袋支柱1,在引网8、内网墙7、外网墙6、曲线网5、网片4的上端连接有浮子13;下端连接有坠子14。
权利要求1.一种巧捕鱼装置,其特征是该捕鱼装置有一引网,引网的一端的二边对称有内网墙和外网墙,每一边的内网墙的一端和外网墙的一端连接;外网墙外连接有曲线网,在曲线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在二边的曲线网之间连接有网片,网片上连接有网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巧捕鱼装置,其特征是内网墙与引网相互垂直,在内网墙与引网之间有引网进鱼口,内网墙后部转折;外网墙与引网相互平行,外网墙一端与内网墙连接,另一端与曲线网连接,曲线网形成三个波浪形网,在二端的二个波浪形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在曲线网袋和网袋内均连接有三层倒须;在内网墙与外网墙的连接处和曲线网与网片的连接处之间有一网片进鱼口,在所有的网墙上连接有支柱,在每个曲线网袋和网袋的端部连接有网袋支柱,在引网、内网墙、外网墙、曲线网、网片的上端连接有浮子;下端连接有坠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巧捕鱼装置。该捕鱼装置有一引网,引网的一端的二边对称有内网墙和外网墙,每一边的内网墙的一端和外网墙的一端连接;外网墙外连接有曲线网,在曲线网上连接有曲线网袋,在二边的曲线网之间连接有网片,网片上连接有网袋。该捕鱼装置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利用鱼的习性将鱼捕获,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捕净率高。
文档编号A01K69/00GK2425509SQ00220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6日
发明者吴孝顺 申请人:吴孝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