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口防堵式滴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97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口防堵式滴灌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管,是一种侧口防堵式滴灌管。
目前的滴灌管的滴水流道一般只有一条,并且只能在地面上使用,不能在土壤中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现象,由于滴灌管的管体与滴水流道分为两部分,需要分别进行生产,在生产滴灌管时,需要将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滴灌管,从而造成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既具有结构紧凑又具有抗堵性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该侧口防堵式滴灌管的管体上有滴水流道和进水流道,滴水流道包括流水道和紊流道,进水流道与流水道之间有通水口,进水流道内侧有与管体内相通的进水口,紊流道的外侧有与管体外相通的滴水口。
在上述的进水流道的进水口上有档片。
在上述的通水口上有档片。
在上述的滴水口处的管体上有防堵片。
上述的紊流道内的紊流台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度为45至60度。
上述的滴水流道、进水流道、通水口、进水口和滴水口由管体接口处的上管壁与下管壁压制而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
图1的管体壁的P-P1至M-M1的展开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的B-B向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
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C部分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管体,2为滴水流道,3为进水流道,4为流水道,5为紊流道,6为通水口,7为进水口,8为滴水口,9为档片,10为防堵片,11为上管壁,12下管壁。
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
图1至6所示,该侧口防堵式滴灌管的管体1上有滴水流道2和进水流道3,滴水流道2包括流水道4和紊流道5,进水流道3与流水道4之间有通水口6,进水流道3内侧有与管体1内相通的进水口7,紊流道5的外侧有与管体1外相通的滴水口8。这样使管体1及滴水流道2、进水流道3、通水口6、进水口7和滴水口8成为一个整体,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并且进水流道3上的进水口7的数量不受限制,从而保证水能够畅通流入进水流道3,同时由于进水口7及进水流道3的过滤作用,使通水道6、流水道4和紊流道5不易被堵,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堵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如附
图1至6所示,在进水流道3的进水口7上最好有档片9,在通水口6上有档片9,起到压力补偿作用;在滴水口8处的管体1上最好有防堵片10,使滴水口7更不易被堵住,并且使本实用新型埋在土壤中仍能正常使用,这是因为防堵片10可有效防止植物根系或微生物或土壤中的杂物堵住滴水口8;紊流道5内的紊流台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度为45至60度;滴水流道2、进水流道3、通水口6、进水口7和滴水口8由管体1接口处的上管壁11与下管壁12压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制造,并且具有较好的防堵性。
权利要求1.一种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管体上有滴水流道和进水流道,滴水流道包括流水道和紊流道,进水流道与流水道之间有通水口,进水流道内侧有与管体内相通的进水口,紊流道的外侧有与管体外相通的滴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进水流道的进水口上有档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通水口上有档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滴水口处的管体上有防堵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滴水口处的管体上有防堵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滴水口处的管体上有防堵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紊流道内的紊流台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度为45至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滴水流道、进水流道、通水口、进水口和滴水口由管体接口处的上管壁与下管壁压制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侧口防堵式滴灌管,其管体上有滴水流道和进水流道,滴水流道包括流水道和紊流道,进水流道与流水道之间有通水口,进水流道内侧有与管体内相通的进水口,紊流道的外侧有与管体外相通的滴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制造,并且具有较好的防堵性。
文档编号A01G25/00GK2487222SQ0122588
公开日2002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9日
发明者曹明钢 申请人:曹明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