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09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栽培,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药用植物泰山何首乌的人工繁育与栽培技术,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应该分为A01G小类。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临床应用的何首乌属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而泰山何首乌属于萝摩科,鹅绒藤属的戟叶牛皮消,它只生长在泰山山脉及周围地域的山坡丛林地带,是一种地域性的稀缺珍贵药用物种,一直只有人们采挖的野生块根,其产量太少,供不应求。

发明内容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野生泰山何首乌产量太少,供不应求的缺点,提供一种有关于泰山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技术,使泰山何首乌由野生转变为以人工养植为主,以挽救濒临灭绝的泰山何首乌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其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播种1)选PH值6——7的土壤,制成畦,2)播种前灭菌处理,3)将所述的畦耙平后浇水,4)将泰山何首乌种子撒入畦中,每平方米用种量10——15克,5)下种后覆盖土层2.0——2.5厘米;(二)育苗1)待15——20天泰山何首乌苗出齐后,喷洒1——3次1∶5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每亩白菌清用量50克,2)经过10——20天锻苗,3)待幼苗生出2——4片真叶;(三)移栽1)选PH值6——7的土壤,深耕耙平,施入农家肥3000——7000公斤,2)起垅,
3)在垅上挖穴,穴距7——10厘米,4)将生出2——4片真叶的幼苗栽入穴中,浇水,5)待水渗入土壤后封穴;(四)搭架1)移栽定植20天后泰山何首乌开始爬秧时搭人字架,所述人字架高1.5——2.0米,2)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持相对湿度在50——95%之间;(五)收获1)在当年10月份,泰山何首乌种子呈现黄褐色时采摘何首乌种子,干燥后贮藏,2)在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收刨地下块茎,装箱。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播种前灭菌处理为取泰山何首乌种子置于有灭菌剂的温水中浸泡20——24小时。
所述的播种前灭菌处理为在所述的畦中均匀撒入辛硫磷颗粒剂,再均匀撒入多菌灵粉剂。
所述的灭菌剂为1∶200比例的多菌灵水溶液。
所述的灭菌剂为1∶3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
所述的温水为40——45℃的温水。
所述的畦的宽度为0.8——1.0米。
所述的垅的尺寸为垅高20——30厘米,垅顶宽18——22厘米,垅底宽30——35厘米。
所述的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挽救了濒临灭绝的泰山何首乌野生资源,而且克服了泰山何首乌产量太少、供不应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泰山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技术。该技术还具有容易掌握、简单易学、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下面进一步介绍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基于泰山何首乌喜砂壤土、忌盐碱地和涝洼地、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的特点,首先选择日照充足的PH值为6——7的砂壤土,地形选择在易于灌溉和排涝地方。特别注意要忌选盐碱地、涝洼地。
选择好栽培地方之后,在大田中育苗时,先制成畦,一般畦的宽度为0.8——1.0米。其灭菌处理是在畦中撒入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0公斤;另外,再撒入多菌灵(粉剂),每亩用多菌灵2.5公斤。然后,将畦耙平浇水,再撒种,每平方米用种量10——15克。下种后覆盖土层2.0——2.5厘米。在北方早春播种时,需用小拱棚保护;当温度提高时,例如在5月1日以后播种时则不用小拱棚保护,可以直接露天播种。待15——20天何首乌的苗出齐后,喷洒一至三次农药以防治病虫害,用药是1∶5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每亩百菌清用量为50克。经过10——20天的锻苗过程,待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可以起苗移栽。
在对泰山何首乌种子进行灭菌处理后,也可以把种子放入培养盘中育苗。
播种时,注意尽可能使用上年采收的种子,隔年的种子会降低发芽率。
所说的起苗移栽,在北方一般选择在4——8月份为佳。先选择PH值为6——7的土壤,深耕耙平,施入农家肥3000——7000公斤,一般为5000公斤左右即可。然后起垅,所述的垅的尺寸一般为;垅高20——30厘米,垅顶宽18——22厘米,垅底宽30——35厘米。移栽时,株距一般选择为7——10厘米,随栽随浇水,待水全渗入土里后封穴。天旱时可以浇水二次后再封穴。定植20天后泰山何首乌开始爬秧,这时要插人字架,所述人字架的高度为1.5——2.0米,旱时浇水,涝时排水,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持相对湿度在50——95%之间。
最佳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
平时要注意去除杂草及防治害虫。
接着是收获阶段。收获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采摘种子,以备来年继续泰山何首乌的栽培;二是收刨地下块根,以供药用。在10月份,泰山何首乌种子呈现黄褐色时采摘何首乌种子,晒干后贮藏。在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收刨地下块根,装箱。
泰山何首乌的病害主要是幼苗时期的立枯病和雨季的褐斑病。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是在大田育苗时,向畦中撒入多菌灵,每亩用量为2500克。在幼苗时,喷洒一至三次1∶5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每亩百菌清用量为50克。
褐斑病防治方法是发病期7——10天喷洒一次1∶2∶200比例的波尔多液,连喷2-3次,也可以喷洒1∶600——8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每亩百菌清用量为50克,或者1∶500比例的多菌灵水溶液,每亩多菌灵的用量为60克。
泰山何首乌的主要虫害有红蝽、金龟子、黄蚜,其防治方法是1)喷药法虫害发生时,喷洒1∶800比例的氯氰聚酯,每亩氯氰聚酯的用量为60毫升。蚜虫的防治方法是喷洒1∶800——1000比例的氧化乐果水溶液,每亩氧化乐果的用量是50毫升。2)人工捕捉法红蝽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法,所述的人工捕捉法是在盆中放入洗衣粉溶液,用手拍打有虫的枝条,虫落入盆中即被杀死,然后将虫掩埋土中即可。
实践证明,本发明技术合理,泰山何首乌长势旺盛,其块根的质量良好,而且产量相当高,克服了野生泰山何首乌产量低,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也挽救了濒临灭绝的珍贵的野生泰山何首乌物种。
权利要求
1.一种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一)播种1)选PH值6——7的土壤,制成畦,2)播种前灭菌处理,3)将所述的畦耙平后浇水,4)将泰山何首乌种子撒入畦中,每平方米用种量10——15克,5)下种后覆盖土层2.0——2.5厘米;(二)育苗1)待15——20天泰山何首乌苗出齐后,喷洒1——3次1∶5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每亩百菌清用量50克,2)经过10——20天锻苗,3)待幼苗生出2——4片真叶;(三)移栽1)选PH值6——7的土壤,深耕耙平,施入农家肥3000——7000公斤,2)起垅,3)在垅上挖穴,穴距7——10厘米,4)将生出2——4片真叶的幼苗栽入穴中,浇水,5)待水渗入土壤后封穴;(四)搭架1)移栽定植20天后泰山何首乌开始爬秧时搭人字架,所述人字架高1.5——2.0米,2)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持相对湿度在50——95%之间;(五)收获1)在当年10月份,泰山何首乌种子呈现黄褐色时采摘种子,干燥后贮藏,2)在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时收刨地下块根,装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前灭菌处理为取泰山何首乌种子置于有灭菌剂的温水中浸泡20——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前灭菌处理为在所述的畦中均匀撒入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0公斤;再均匀撒入多菌灵粉剂,每亩用多菌灵粉剂2.5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剂为1∶200比例的多菌灵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剂为1∶300比例的百菌清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水为40——45℃的温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畦的宽度为0.8——1.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垅的尺寸为垅高20——30厘米,垅顶宽18——22厘米,垅底宽30——35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泰山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技术,主要特点是分为播种、育苗、移栽、搭架、收获五个阶段。播种前要进行灭菌处理,待泰山何首乌苗出齐后,喷洒百菌清水溶液,经过锻苗,待幼苗生出2—4片真叶进行移栽,移栽主要分为起垅、挖穴、栽入幼苗浇水、封穴等阶段。移栽20天后搭人字架,人字架高1.5—2.0米,要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合理的相对湿度。最后是收获阶段,当泰山何首乌的种子呈现黄褐色时,采摘种子,干燥后贮藏。当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收刨地下块根,装箱。实践证明,本发明技术合理,何首乌生长迅速,其块根的质量良好,而且产量相当高。
文档编号A01N57/10GK1408204SQ0213071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8日
发明者张玉清 申请人:张玉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