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水田插秧机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我国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水田插秧机根本上都是用手工插秧,传统的插秧机一是需配能源,二是成本高,不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能源,成本低、使用人力推动机械的水田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机底壳、传动机构、秧箱等组成。
机底壳是机底上焊秧箱支架,开有滑槽的横向送秧滑板、插口、秧床等组成。
传动机构部分由横向送秧轮、秧叉转轴、摆动杆、纵杆、秧叉横梁、秧叉、变向三角槽、斜杆、联杆、曲杆、起动杆、拉杆、拉线、纵向送秧半杆和纵向送秧回原杆等组成。
秧箱机构部分由秧苗隔板、纵向关秧杆、纵向送秧转轴、往返送秧推进板、前进推进杆、后拉推进板杆、往返推进拉杆等能源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水田插秧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无需能源动力。


图1是机体结构图。
图2是秧箱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1)支撑秧箱支架(2)安有开滑槽(4)的横向送秧滑板(3),机底(1)前端上安装有插口(5)的秧箱架,送秧轮(6)安装在机底,且与送秧滑板(3)连接,动力轮(7)与送秧轮(6)连接,动力轮(7)通过送秧回原杆(9)与弹簧(8)一端连接,弹簧(8)另一端固装在机底上支架连接,起动杆(10)分别连接秧叉转轴(11),拉杆(12)通过拉线(13)与送秧轮(6)相连,秧叉转轴(11)上安装摆动杆(14),斜杆(15)上焊接摆动杆(14),斜杆(15)的一端焊接操纵杆(16),另一端与联杆(17)相连,秧叉横梁(18)上安有秧叉(19),秧叉横梁(18)固定在机底上的两个开有槽孔的支架(20)上,秧叉横梁(18)的一端通过曲杆(21)与支架(20)旁边安装的秧叉弯向三角槽(22)相连,秧箱(24)相连,秧箱(24)固定在秧箱架上,秧箱(24)是由秧苗底板(25)和秧苗隔板(26)组成框架,纵向送秧板(27)是由弹簧连接的两块板,纵向送秧板(27)固在秧苗隔板(26)下,纵向送秧轴(28)固在秧苗底板(25)上,往返送秧推进板(29)固定在秧箱的两端,且与固定在纵向送秧板(27)上的往返推进(30)相接,后拉推进杆(31)和前进推进杆(32)固定在纵向送秧板(28)上。
权利要求1.一种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壳、传动机构和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机底壳上机底上焊秧箱支架和横向送秧滑板,横向秧滑上开有滑槽,开有插秧的插口的秧箱架;传动机构是送秧轮固定在机底上,送秧轮与送秧滑板连接,动力轮与送秧轮相连,动力轮通过送秧回原杆与弹横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上端固装在机底上支架连接,起动杆分别连接秧叉转轴,拉杆通过拉线与送秧轮相连,秧叉转轴上安接摆动杆,斜杆上焊接摆动杆,斜杆的一端焊接操纵杆,另一端与联杆相连,秧叉横梁固定在机底上的两个开有槽孔的支架上,秧叉横梁的一端通过曲杆与支架旁边安装的秧叉弯向三角槽相连,秧箱固定在秧箱架上,秧箱是由秧苗底板和秧苗隔板组成框架;纵向送秧板是由弹簧连接的两块板,纵向送秧苗底板上,往返送秧推进板;固定在秧箱的两端,且与固定纵身向送秧板上的往返推进拉杆相接,后拉推进杆和前进推进杆固定在纵向秧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壳、传动机构和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传动机构是由横向送秧滑板3、秧叉转轴11、摆动杆14、操纵杆16、秧叉横梁18、秧叉19、秧叉变向三角槽22、斜杆15、联杆17、曲杆21、起动杆10、拉杆12、拉线13、纵向送秧杆和纵向送秧回原杆等组成;秧箱固定在秧箱支架2上,其是由秧苗隔板、纵向送秧板和送秧转轴、往返送秧推进板和拉杆前进推进杆、后拉推进板杆等组成。
文档编号A01C11/02GK2579147SQ022308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8日
发明者王业陶 申请人:王业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