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拨式耕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90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拨式耕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田耕作机械,尤其是由五爪轮直接拨动行走轮前进的直拨式耕田机。
现在我国广大水稻种植地区的耕种一般都采用水田耕整机来进行,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由于稻田相对丘块较小,灌溉方便,使用耕整机进行耕作显得尤为方便快捷,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现有普遍使用的稻田耕整机都是采用动力(柴油机)带动皮带机再经过减速箱减速后带动行走轮前进这一传动方式来实现耕整机的运行的,采用四级减速式箱体的安装在耕整机的左边,采用三级减速式箱体的安装在耕整机的右边,因此这些使用减速箱减速的耕整机的重心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这对机手操作是比较困难的,同时由于使用了减速箱,整机重量增加15-30公斤,不仅使成本相应增加,而且维修也不方便,不利于在广大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精巧,重量轻,维修使用方便,不设减速箱的直拨式耕田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动力(柴油机)带动皮带轮,皮带轮经一对耩合齿轮减速后由五爪轮拨动行走轮向前行进来实现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特点1、由于没有采用减速箱,使整机重量更轻,成本更低,维修更方便。
2、结构更紧凑,机手操作使用容易,耕作半径小,转移方便,更加适应在小块水田中耕作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拨式耕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拨式耕田机的传动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阐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动力1、机架8、扶手架9、犁10、平衡杆11、平衡轮12、动力1装在机架8的前部上方,扶手架9接在机架8的后部上方,平衡杆11和平衡轮12设在机架8的一侧,犁10设在机架8的后部下方,动力1上的小皮带轮2与大皮带动轮3配合,大皮带3通过转轴带动耦合的小齿轮4和大齿轮5,大齿轮5通过转轴带动五爪轮6,五爪轮6直动设在机架8中间的行走轮7上的齿牙而带动整个耕田机向前行进。
工作原理如下将耕田机置于水田之中,发动动力1,通过小皮带轮2与大皮带轮之间的离合而实现整机的运停,其小皮带轮2转动而带动大皮带轮3转动,经过转轴使耦合的小齿轮4和大齿轮转动,大齿轮5再转动同轴上的五爪轮6,由于行走轮7上有许多拨齿,五爪轮6上的爪牙就会拨动拨齿使得行走轮7行进而带动犁10工作,平衡杆11和平衡轮12配合使整机稳定运行。机手只需手扶扶手架9掌握方向即可。
上述行走轮7上的拨齿的横截面可以是一字形成V字形。
权利要求1.一种直拨式耕田机,它包括有动力(1)、小皮带轮(2)、大皮带轮(3)、机架(8)、扶手架(9)、犁(10)、平衡杆(11)、平衡轮(12),其特征在于在机架(8)上,设置有同轴的大皮带轮(3)和小齿轮(4)、大齿轮(5)和五爪轮(6),小齿轮(4)与大齿轮(5)耦合,五爪轮(6)与行走轮(7)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拨式耕田机,其特征在于五爪轮(6)上的爪牙数可设计成3个以上的数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拨式耕田机,其特征在于行走轮(7)上的拨齿的横截面还可以是V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田耕作机构,它主要由设在耕田机架上的动力、大小皮带轮、耦合的大小齿轮和五爪轮组成,五爪轮直接拨动行走轮前进。由于取消了减速箱构件,降低了整机的重量和成本,使得维修更简便,转弯半径更小,操作更便捷,能大幅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适应做为一种水田耕作机械,特别适应作为丘陵山区的水田耕作。
文档编号A01B3/50GK2585538SQ022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晏益浩, 晏才原 申请人:晏益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