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2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垂钓用具,涉及一种手链式鱼线收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鱼杆垂钓时,都尽量使用细一些的鱼线,因为线径较细有利于信号的传导,提高灵敏度,但线径细了,强度就比较差。一旦钓到较大的鱼,鱼线的强度就不够了,就将鱼杆扔到水中,等待鱼儿体力消耗,然后再将鱼杆和鱼一起捞起,为了解决鱼杆与岸边的连接问题,就出现了一种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螺旋状的失手绳,一头连接鱼杆,另一头固定在岸边,虽然解决了断线的问题,但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鱼杆与垂钓者之间的连线,使这种连线容易收放,并且放线时有一定的阻力。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特别是在外壳(2)中安装有绕线轮(4)。绕线轮(4)的中心设置有孔,孔中的轴(5)与外壳(2)外的手轮(6)相连,绕线轮(4)的内圈设有棘爪(11),相对应安装的棘轮(3)的中心通过螺栓(9)、螺母(12)连接在外壳(2)上,在棘轮(3)的端面与螺栓(9)之间设有摩擦片(8)。
外壳(2)上连有挂钩(1)。外壳(2)内的进出线口处设有引导线(7)用的弹簧卡(10)。轴(5)的转动用键或用四方或用六方传给绕线轮(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收线时无阻力,放线时能够预制阻力,阻力大小可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外壳2上下同心设有孔,在外壳2的上孔中通过轴5在绕线轮4的中心孔安装有绕线轮4,轴5与外壳2外的手轮6相连,绕线轮4的内圈设有棘爪11,与之相对应,棘轮3的中心孔通过螺栓9螺母12连接在外壳2的下孔中,在棘轮3的端面与螺栓9之间设有摩擦片8。外壳2上连有挂钩1,外壳2内的进出线口处设有引导线7用的弹簧卡10。轴5的转动用键或用四方或用六方传给绕线轮4。
使用时将线7缠绕在绕线轮4的凹槽中,根据需要调节螺母12的松紧,使棘轮3旋转有一定的摩擦阻力,将线7的另一头系在鱼杆上,将挂钩1挂在手表链或专门的手链上。一旦钓到大鱼,将鱼杆放入水中,线7就随着鱼杆的漂动放出,由于棘轮3与外壳2有一定的摩擦阻力,绕线轮4顺时针转动受棘轮3的限制旋转放线7时,线7需要一定的拉力,使鱼的体力消耗更大一些。等鱼的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就开始逆时针转动手轮6,带动轴5转动,轴5通过键或四方或六方带动绕线轮4也逆时针转动,这时棘轮3不影响绕线轮4转动,就可以很容易的收回线7。钓到大鱼而钓鱼线不断。
权利要求1.一种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其特征是在外壳(2)中安装有绕线轮(4)。绕线轮(4)的中心设置有孔,孔中的轴(5)与外壳(2)外的手轮(6)相连,绕线轮(4)的内圈设有棘爪(11),相对应安装的棘轮(3)的中心通过螺栓(9)、螺母(12)连接在外壳(2)上,在棘轮(3)的端面与螺栓(9)之间设有摩擦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外壳(2)上连有挂钩(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外壳(2)内的进出线口处设有引导线(7)用的弹簧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其特征是所说的轴(5)的转动用键或用四方或用六方传给绕线轮(4)。
专利摘要一种手链式失手绳收放器,属于垂钓用具,本实用新型是在外壳中安装有绕线轮,绕线轮的中心设置有孔,孔中的轴与外壳外的手轮相连,绕线轮的内圈设有棘爪,相对应安装的棘轮的中心通过螺栓连接在外壳上,在棘轮的端面与螺栓之间设有摩擦片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收线时无阻力,放线时能够预制阻力,阻力大小可调。
文档编号A01K97/00GK2629431SQ032189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
发明者王继平 申请人:王继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