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7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用于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的灌溉施肥,尤其适用于滴灌或微喷的前置调压和过滤施肥,属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农业微灌技术领域的施肥设备,调压设备和过滤设备大都独立设置,通过施肥罐、网式过滤器以及流量调节阀门分体安装来实现施肥、调压和过滤,组合使用;施肥、过滤和调压系列设备生产成本高,在安装使用中操作复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灌技术的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把过滤装置、自动调节水压装置和施肥罐设计为一体结构,在简化系统结构,减少备件成本的同时实现自动调压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特点是调压装置设置于施肥罐进水管内,过滤网设置于施肥罐内并与出水管连接,进、出水管固定在施肥罐的端盖上。灌溉水经过调压装置进入装有肥料的施肥罐,经过滤网从出水管流出。
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调压装置为设置在进水管内的浮子与卡在管壁上的调压弹性垫。
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调压弹性垫为带内齿的环状弹性体,浮子置于调压弹性垫的内齿上。
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的浮子卡在进水管端部凸台内。
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浮子可以是陀螺形、球形或锥形。
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过滤网是安装在出水管端部的平网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将商灌或微喷灌溉中使用的施肥、过滤和调节水压设备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大幅度地降低了灌溉配套设备的成本,并且自动控制进入施肥罐的水压保持恒定,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功能。


图1是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1-1的俯视图图中1、调压装置 2、出水管 3、滤网 4、施肥罐5、端盖 6、进水管 1-1、调压弹性垫 1-2、内齿 1-3、浮子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中主要的设计思想是将施肥罐4,过滤网3和调压装置1设计为一个整体,其中调压装置1设置于进水管6的端部。
图1和图2给出的实施例是浮子式调压装置,由设置在进水管内的调压弹性垫1-1、浮子1-3和进水管接头组成;调压弹性垫为带内齿1-2的环状弹性体;浮子1-3置于调压弹性垫的内齿上;在浮子和调压弹性垫之间形成调压通道;调压通道面积理论上小于进水管进水面积。因此在调压通道内的水流速较高、水压较低,浮子上下表面存在压差,浮子在此压差作用下挤压弹性调压垫内齿,浮子下移,直至浮子上下表面压差与弹性调压垫的弹力相等时,浮子处于平衡状态,由于调压通道进水面积随浮子的下移而减小,进水流量随之降低,系统水压越大浮子上下表面的压差越大,浮子对调压弹性垫内齿的压缩量越大,调压通道截面积越小,进水流量则越小,当系统水压降低时,浮子上下表面的压差减小,则浮子在弹性调压垫的弹力作用下上移,调压通道进水面积增大,从而保证施肥罐4内压力稳定。
这种实施方式的浮子1-3可以是陀螺形、球形或锥形,浮子卡在进水管端部的凸台内。
图1还示意了进水管6和出水管2在施肥罐端盖上的安装位置,过滤网的形状可以是网罩或平网,安装在出水管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适于在农村大棚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调压装置设置于施肥罐进水管(6)上,过滤网(3)设置于施肥罐内并与出水管(2)连接,进出水管固定在施肥罐的端盖(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装置(1)为设置在进水管内的浮子(1-3)与调压弹性垫(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调压弹性垫为带内齿(1-2)的环状弹性体,浮子置于调压弹性垫的内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装置(1)的浮子卡在进水管端部凸台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装置(1)浮子1-3可以是陀螺形、球形或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是安装在出水管端部的平网端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子式自动调压的过滤施肥罐,调压装置设置于施肥罐进水管上,过滤网设置于施肥罐内并与出水管连接,进、出水管固定在施肥罐的端盖上。所述的调压装置为设置在进水管内的浮子与卡在管壁上的调压弹性垫。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将滴灌或微喷灌溉中使用的施肥、过滤和调节水压设备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大幅度地降低了灌溉配套设备的成本,并且自动控制进入施肥罐的水压保持恒定,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功能。
文档编号A01C23/04GK2708618SQ03257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2日
发明者崔建伟, 胡春胜, 孙国新, 陈素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