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操作此种鱼槽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405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操作此种鱼槽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
1前叙部分所述的强化养鱼的鱼槽和包括几个养鱼槽的装置以及操作这种养鱼槽或装置的工艺方法。该种强化养鱼的鱼槽装有向养鱼水中供入空气及/或氧气的装置,最好设计成长鱼槽。
在开放式水体内进行强化养鱼是熟知已久的做法。由于这类开放式水体内的生态平衡与日俱增地被沉积的有害物质破坏,从而使繁殖条件不断变差,因此人们转而采用人造池塘来养鱼。但这种设备的开支很大,特别是它需要新鲜水和占用地面,因此该饲养方法在经济上成为问题。这种已知方法的另一显著缺点,是水温随着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换在不断地变化,鱼瘟的风险以及进入池塘的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带来的危险。
基于这些,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发展一种用于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一种操作这种鱼槽的方法,它没有现用方法的巨大的风险,并可在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条件下以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营。
这一任务通过采用本说明书开始时所述的那种具有特色的鱼槽得到了解决。按照本发明,就序言中所述型式的鱼槽而言,上述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
1的特征部分来达到的,即沿长鱼槽纵向中线有一条凹沟,凹沟中有一个不断有养鱼水流过、其高度至少达到水面的填料体,填料体中具有从凹沟下部最好垂直向上伸到水面的流道,气水混合物可从通道的下端导入,而从其上端导出,流入养鱼水中。在纵向中线上具有凹沟的鱼槽的特殊形状以及凹沟内的填料体使得有可能以非常简单和耗资少的方式维持养鱼水的洁净并提高其含氧量,从而可以满足保持鱼类健康生长的两个基本条件。
后面权利要求
5至8所要保护的,是由多个平联的、按本发明的鱼槽组成的装置,一种装有向养鱼水供入空气及/或氧气装置的用于强化养鱼的鱼槽,它最好被设计成一种长形的槽,其特征在于该长槽(10)沿着它的纵向中线有一条沟状的凹槽(11),凹槽中有一个至少高达水面并有养鱼水在内流通的填料体(31),填料体具有从凹沟下部最好垂直延伸到水面的通道(37),在填料体下端可以导入空气和水的混合物,而在其上端则可将空气和水的混合物导出到养鱼水中去;由多个平联的上述鱼槽、一个前置的供存养已完成饲养并决定出售的鱼的存养槽、以及后置的澄清槽所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鱼槽(10)装有可沿格栅纵向长度被导向的网或格栅,利用这些网或格栅可以对鱼槽中的鱼进行挑选分类,以便将已完成饲养的鱼捞出放到存养槽中去;所述的网或格栅具有不同的网眼尺寸或格栅间距,以便按鱼的大小可用不同的网将其分类后分别捞出;所述的网绷紧在框架内,这些框架可以沿着嵌装在鱼槽壁内及/或底部的导轨(34、35)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其澄清槽(12)最好是圆形的,其中心有一个凹坑(26),沉积下来的鱼的排泄物和残余的饲料可从该凹坑中吸出,一个环室(25)在该澄清槽的周沿区域被分隔出来,脏污的养鱼水最好从切向导入该环室,从每个澄清槽内部空间内流动较弱处吸出澄清的养鱼水。而操作本发明的鱼槽或本发明的装置的工艺方法,则在权利要求
9至14中作了叙述,即用于上述鱼槽或上述装置的操作工艺方式,其特征在于鱼槽(10)中的水维持在均匀的、与所养鱼种相适应的温度下,有一股连续的空气流经填料体(31)的入口输入流道(37),使养鱼水在大尺寸泵效应作用下被在垂直流道内上升的气流带着一起上升,从而使鱼槽中的水得到通风并流经填料体作每小时约30次的循环,使鱼槽中的水通过粘附活化污泥工艺的生物学方法用粘附于填料体上的微生物进行净化(硝化),鱼槽中的水的pH值通过向澄清槽(12)内添加石灰浆有效地保持恒定;由深井或从存养槽(18)向鱼槽(10)内添加温度较低的新鲜水,根据鱼种其添加量最好是鱼重每增加1公斤为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鱼槽(10)内的水要进行处理,根据鱼种,其被处理的水的份额相当于鱼重每增加1公斤添加新鲜水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鱼槽(10)和存养槽(18)内的水始终保持有氧的;为剥离在鱼槽(10)运行中生长于填料体(31)的软管(30)上的植被,可暂停向原来承受着预应力的软管供应空气,并将在填料体内的软管松弛;水从鱼槽(10)的底部被吸到澄清槽(12)中,并在经过净化的状态下被泵送回鱼槽。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它装有从鱼槽中捞取鱼的网栅,以及澄清槽具有特别有利的设计形状以解决鱼池的杂质或残剩料问题。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的特征尤其在于养鱼水的有效循环,它的硝化作用以及方法简单,其中输送大气中氧的软管,在鱼槽操作期间保持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其中图1是由多个平行排列的鱼槽组成的养鱼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设备中的一个澄清槽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装有一个填料体装置的鱼槽部分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填料体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养鱼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1所示的养鱼设备由四个相邻布置的鱼槽10所组成,鱼槽是长型的,在它的纵向中线上有一条沟形的凹槽11。每个鱼槽10的后面接有一个圆形的澄清槽12,后者经由出水管13、回水管14以及泵15与其相对应的鱼槽10连接。此外,澄清槽12还经由管道16与一个污泥集中槽17相连以汇集从澄清槽中吸出的脏水和污泥。
澄清槽12位于长槽10的两个端壁之一的前面;在另一端则是一间供操作这套设备的人员使用的工作室19。在工作室19内设置一个存养槽18供存养从鱼槽10内捞出来的完成饲养的鱼。从工作室19中分隔出一间贮藏室20。工作室的一旁并有为操作人员准备的生活间21。在房屋建筑的外面建有三个喂鱼用的饲料仓22。
图2是一个带有输入和排出管道的澄清槽12的垂直剖视图。在图中左侧从鱼槽10的底部经由管子24吸出含有鱼的排泄物和残余饲料的脏水,它以顺时针的方向流入围着圆形澄清槽12内壁的一个V形环室25。在相对缓慢流动时水中的污泥向下沉降,强迫穿过澄清槽12底部中的间隙降落到澄清槽12的底部,并移动到澄清槽中心的凹坑26内。沿着这一路线,污泥流过在澄清槽12底部的供氧管路27。从管子27流出的大气中的氧气对污泥进行澄化,完成污泥活化程序的第一道步骤,即将其硝化。经管子28将污泥从凹坑中吸出并将其送入污泥集中槽17。
洁净的水从澄清槽12的上表面被吸出,一部分被一个按大尺寸泵效应工作的泵29重新送回鱼槽10,另外一小部分被送入环形空间25以形成在环室25与澄清槽12内部空间之间的一股有利于将污泥从环室25排出的水流。
图3示出了在纵向中心线上具有凹沟11的鱼槽10的局部剖视图。在凹沟11底部布置着带有预应力的聚氨基甲酸乙酯软管30,它们可消微在其纵轴线方向拉伸。软管30的向上一面开有小孔,流经软管30的空气-氧气混合物可以从这些小孔最终弥散地流出。凹沟11内在软管的上面装有一个其高度及于鱼槽10的水面的填料体31。该填料体31由蜂窝状的、可以互相连通的塑料件组成,其内部形成垂直延伸的通道。从软管30流出的弥散的空气-氧气气泡流入填料体下端的通道孔口,在大尺寸泵效应的作用下带着养鱼水在填料体31的垂直通道内向上流动,在到达通道上端出口时水中已富集了溶解氧,从该处水重新流回鱼槽10的左右两半。以这种方式鱼槽10中的水每小时可循环30次,同时还加入氧气,也就是说,在2分钟时间内整个鱼槽10的水都要经填料体31循环一次。而在现用的养鱼的人造池塘中的水则通常每天仅循环六次。在循环中养鱼水受到粘附于填料体31面上的微生物在粘附活化污泥工艺的作用下被一种生物学的过程所净化,即得到硝化,这样可以仅用较少的技术装备费和能源消耗就能保证养鱼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最高的清洁度。所谓“硝化”,指的是在生活于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将氨经由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在填料体31中的较高的水速可以防止生物在填料体内表面上生长。鱼槽10运行中生长于软管30外表面的生物植被则不时将其去除。清除植被时将预加于软管30的应力撤除,即将软管放松并暂停向管内通入空气-氧气混合物。
将填料体31夹持于凹沟11内的侧壁32约终止于填料体的最上面第二层至第三层塑料蜂窝状构件处,这样从填料体上端流出的通气的养鱼水可以不受阻拦地向两侧流回到鱼槽10内。
在填料体31的上部有一个机械支架33。它的作用之一是固定一条滑轨34,在此润轨34与对壁上的类似的滑轨35之间垂直地挂有一幅张紧的网,网的下缘可沿着鱼槽底部的滑轨(图中未示出)移动。如不用网,也可使用最好由一定间距相隔的平行延伸的垂直杆组成的金属格栅。这样就可将网或格栅以平行于鱼槽端壁的方式向前后移动,从而将鱼集中到一个较小的空间内,便于捞出。可以有利地使用不同网宽度或不同间距的格栅,这样就可选得不同大小的鱼。这一措施对于需要按大小等级出售饲养的鱼时是特别必要的。以此法选出的待出售的鱼被养在存养槽18内,槽内的水温略低于鱼槽10内的水温。选择待出售的鱼的工作也可利用在长鱼槽10的一端另外装设一个可垂直地上、下移动的网而更方便些。
由于养鱼水在鱼槽10内作快速和频繁的循环,因此本设备所需的新鲜补充水量很少。根据不同鱼种,鱼重每增加一公斤需要的新鲜水量约为50至500升不等,亦即是在一个贮水500立方米的鱼槽中每小时的补充水约为1至10立方米,可以由一台装于养鱼设备附近的深井水泵来提供,这样被补充的水可不含重金属和氧化铁。也可使用槽中的水经处理后来代替新鲜水作为补充水,例如使用反渗透装置来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的份额相当于上述的补充水量。重要的是,养鱼水在其循环过程中不能在任何处所或任何时候出现厌氧性。为了保持养鱼水的pH值恒定,可在澄清槽12内适当地加入石灰浆。养鱼水的温度根据不同鱼种保持在16~28℃,该温度可由鱼类代谢作用散发出的热量来维持,不需化费另外的热量。
图4示出了填料体31的断面。填料体31由互相胶合或熔合的塑料制的蜂窝状组件36组成,组件36逐层叠置,其每个蜂房形格子形成一个垂直的通道37,从软管30出来的空气-氧气混合物小气泡带着养鱼水向上流过通道37,并从其顶端流出。
整套设备中的水循环流程示意地示于图5。鱼槽10的凹沟11以及置于软管30上面的填料体31都可以清楚地从图中看出。由于前已述及的大尺寸泵效应的作用,养鱼水在填料体31的辅助下以每小时约30次的频率沿着标有“50”的流程进行循环,并得到大气中氧气的溶入。另外一个流程“51”是用来将沉积着鱼的排泄物和残余饲料的养鱼水从鱼槽10的底部吸出并送到澄清槽12的环室25内,水中的脏污物在环室中按前述的方式沉积下来,经由管道16被导入污泥集中槽17内(见图1及2),在图5中则以标示流向的箭头(52)表示。经澄清的养鱼水则从澄清槽12被一台依靠前述的大尺寸泵效应工作的泵29吸出,并被送到鱼槽内对应于污水吸出侧的另一边。这样可以保证澄清后的水在再度与带有脏污物的水混合吸出之前流经鱼槽10的整个长度。
因此,不论是鱼类排泄物和残余饲料的分解还是养鱼水的净化都是依靠一种生物学的过程,因此可以将整套设备置于循环再生的条件之下,这样(前已提及)就只需要很少量的新鲜补充水。又可无需外源加热。
鱼的饲养用图中未示出的自动化装置来完成,因此可以免除饲料过多的现象,使养鱼水中残余饲料减至最少。
由于整套设备采用模块组合的结构方式,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毫无困难地通过增加或减少鱼槽来适应对容量的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装有向养鱼水供入空气及/或氧气装置的用于强化养鱼的鱼槽,它最好被设计成一种长形的槽,其特征在于该长槽(10)沿着它的纵向中线有一条沟状的凹槽(11),凹槽中有一个至少高达水面并有养鱼水在内流通的填料体(31),填料体具有从凹沟下部最好垂直延伸到水面的通道(37),在填料体下端可以导入空气和水的混合物,而在其上端则可将空气和水的混合物导出到养鱼水中去。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鱼槽,其特征在于其填料体(31)是由蜂窝状的可连接的塑料组件(36)构成,该蜂窝状塑料组件形成垂直的流通道(37)。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的鱼槽,其特征在于在填料体(31)的底下布置了导入新鲜空气用的软管(30)(最好是聚氨基甲酸乙酯软管),并在进入流道(37)入口的下面这些软管开有孔,由鼓风机送入软管的新鲜空气流经这些孔带着周围的水一起向上流入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
3的鱼槽,其特征在于在软管(30)内的孔与流道(37)内的入口之间装有分配装置,它将新鲜空气配置成细小气泡。
5.由多个平联的根据权利要求
1至4中任一项的鱼槽、一个前置置的供存养已完成饲养并决定出售的鱼的存养槽、以及后置的澄清槽所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鱼槽(10)装有可沿格栅纵向长度被导向的网或格栅,利用这些网或格栅可以对鱼槽中的鱼进行挑选分类,以便将已完成饲养的鱼捞出放到存养槽中去。
6.根据权利要求
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或格栅具有不同的网眼尺寸或格栅间距,以便按鱼的大小可用不同的网将其分类后分别捞出。
7.根据权利要求
5或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绷紧在框架内,这些框架可以沿着嵌装在鱼槽壁内及/或底部的导轨(34、35)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
5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
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澄清槽(12)最好是圆形的,其中心有一个凹坑(26),沉积下来的鱼的排泄物和残余的饮料可从该凹坑中吸出,一个环室(25)在该澄清槽的周沿区域被分隔出来,脏污的养鱼水最好从切向导入该环室,从每个澄清槽内部空间内流动较弱处吸出澄清的养鱼水。
9.用于根据权利要求
1至4中任一项的鱼槽或权利要求
5至8中任一项的装置的操作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鱼槽(10)中的水维持在均匀的、与所养鱼种相适应的温度下,有一股连续的空气流经填料体(31)的入口输入流道(37),使养鱼水在大尺寸泵效应作用下被在垂直流道内上升的气流带着一起上升,从而使鱼槽中的水得到通风并流经填料体作每小时约30次的循环,使鱼槽中的水通过粘附活化污泥工艺的生物学方法用粘附于填料体上的微生物进行净化(硝化),鱼槽中的水的pH值通过向澄清槽(12)内添加石灰浆有效地保持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
9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深井或从存养槽(18)向鱼槽(10)内添加温度较低的新鲜水,根据鱼种其添加量最好是鱼重每增加1公斤为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
11.根据权利要求
9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鱼槽(10)内的水要进行处理,根据鱼种,其被处理的水的份额相当于鱼重每增加1公斤添加新鲜水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
12.根据权利要求
9至11任一项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鱼槽(10)和存养槽(18)内的水始终保持有氧的。
13.根据权利要求
9至12中任一项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剥离在鱼槽(10)运行中生长于填料体(31)的软管(30)上的植被,可暂停向原来承受着预应力的软管供应空气,并将在填料体内的软管松弛。
14.根据权利要求
9至13中任一项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从鱼槽(10)的底部被吸到澄清槽(12)中,并在经过净化的状态下被泵送回鱼槽。
专利摘要
开式水体强化养鱼渐受沉积于内的有害物质干扰。人造鱼塘饲养因需水量和占地面积的巨大开支而不经济。这些缺点可籍特殊形式的养鱼槽及其操作工艺而克服。鱼槽(10)在其纵向中线上有一条凹沟(11),凹沟内装一个具垂直流道(37)的填料体(31),养鱼水会同空气—氧气混合物约30次/水时通过该垂直流道。籍附于填料体上的微生物作用,养鱼水按粘附活化污泥工艺的生物学方法净化(硝化)。按不同鱼种,鱼重每增1公斤需补充50至500升新鲜水。
文档编号A01K61/00GK87104165SQ87104165
公开日1988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12日
发明者维尔克·恩格尔贝特 申请人:梅茨·曼海姆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