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2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辣椒切柄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
背景技术
辣椒切柄,通常的办法是人工采用剪刀剪除,它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辣椒切柄机”(CN2359904Y,2000年1月26日公告)的夹持对象为辣椒果实部分,其操作时系将辣椒柄部按对应的刀具位置用手工喂料,故工效较低,安全性差,由于柄部悬空无固定,导致该机操作时易留下辣椒须柄而影响辣椒的切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提供一种能自动送料、喂料,自动调头,自动分离返回,且能夹持辣椒柄部,定位切柄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该机操作时不留下须柄,工效高,安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由主、副机部分构成。为提高台时产量,本实用新型是在副机两侧设置具有相同结构和功效的主机。主机部分由主机架,盛料斗,双槽轮,挡板,返回输送带主、被动轮,滑板,大、小振动曲轴轮,电机,电机轮,刮片,分离导槽,返回输送带,振动架,U型槽,U型槽横梁,调距螺栓,滑斗,送料轴,胶棒部件组成。副机部分由副机架,梳形隔栅,出料槽,刀架,刀片,电机,传动轮,减速机,减速齿轮,上、下夹持输送轮,夹持输送齿轮,定位挡板,振动曲轴轮,夹持输送带,弹性垫片,固定垫板部件组成。
主机部分的盛料斗倾斜固定于主机架上,主机架上分别设置有振动架、电机。电机上的电机轮与振动曲轴轮连接,与振动曲轴轮同轴上的另一振动曲轴轮与双槽轮连接,双槽轮分别与返回输送带主动轮、送料轴连接,送料轴上设置有胶棒。返回输送带主动轮经返回输送带与返回输送带被动轮连接。振动架上设置有倾斜的滑板,构成振动平台。U型槽与U型槽横梁连接组成的至少2组呈阶梯形的U型槽组经调距螺栓紧固于振动架的两侧。返回输送带上固定有刮片,返回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返回输送带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滑斗、分离导槽,分离导槽的一侧固定于主机架上。
副机部分的副机架上分别设置有电机、减速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上的减速齿轮和电机上的传动轮分别与夹持输送齿轮、振动曲轴轮连接。振动曲轴轮的轴上设置有刀架,刀架上设置有刀片,出料槽的一侧紧固于主机架上。横向排列的夹持输送齿轮相邻吻合,与夹持输送齿轮同轴上的下夹持输送轮经夹持输送带与上夹持输送轮连接组成夹持输送带组,夹持输送带组的上端设置有梳形隔栅。定位挡板的上端与夹持输送带紧贴、下端与出料槽连接。夹持输送带的相邻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垫片与固定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操作时,将辣椒放入盛料斗内,辣椒由送料轴上的胶棒送入由滑板与振动架构成的振动平台上,经其均匀地展开后滑入U型槽内,U型槽将辣椒调头,其辣椒柄部由U型槽的尾端出口处穿入梳形隔栅的间隙进入夹持输送带。夹持输送带将辣椒柄部夹持向刀片方向输送,由振动着的刀片实现对辣椒的切柄,切柄后的辣椒果实部分由出料槽收集后滑出机体。少数未被夹持输送带夹持的辣椒由分离导槽收集后滑入返回输送带上,由返回输送带上设置的刮片将辣椒向上运行返回于滑斗内,再经由滑斗滑入振动平台上再次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结构紧凑,它能自动送料、喂料,自动调头,自动分离返回,且能直接夹持辣椒柄部,定位切柄,不留下须柄,工效高,安全性强,易于推广。


图1系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的主视图(示意);图2系图1中A--A左视图;图3系图1中主机部分B--B剖视图;图4系图1中副机部分C--C俯视图;图5系U型槽的立面视图(示意);图6系定位挡板的主视图(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由主、副机部分构成。副机两侧设置具有相同结构和功效的主机,主机部分由主机架24、盛料斗1、双槽轮3、挡板4、返回输送带主动轮5、返回输送带被动轮22、滑板6、振动曲轴轮8与7,电机10、电机轮9、刮片11、分离导槽23、返回输送带25、振动架26、U型槽27、U型槽横梁33、调距螺栓28、滑斗29、送料轴30、胶棒38部件组成。副机部分由副机架32、梳形隔栅2、出料槽12、刀架13、刀片20、电机14、传动轮15、减速机17、减速齿轮18、上夹持输送轮31、下夹持输送轮16、夹持输送齿轮19、定位挡扳21、振动曲轴轮34、夹持输送带35、弹性垫片36、固定垫板37部件组成。
主机部分的盛料斗1倾斜固定于主机架24上,主机架24上分别设置有振动架26、电机10。电机10上的电机轮9与振动曲轴轮8连接,与振动曲轴轮8同轴上的另一振动曲轴轮7与双槽轮3连接,双槽轮3分别与返回输送带主动轮5、送料轴30连接。送料轴30上按2~6厘米间距均匀设置胶棒38。双槽轮3带动送料轴30运转,使送料轴30上的胶棒38将辣椒循环地送出。返回输送带主动轮5经返回输送带25与返回输送带被动轮22连接。振动架26上设置有倾斜的滑板6,构成振动平台。振动平台将辣椒均匀地展开,向U型槽27滑入。U型槽27与U型槽横梁33连接组成的至少2组呈阶梯形的U型槽组经调距螺栓28紧固于振动架26的两侧。该机操作时,可根据辣椒的长度,用调距螺栓28调节各U型槽组之间的距离,使辣椒在U型槽27的出口处调头。返回输送带25上固定有刮片11,返回输送带25的两侧设置有档板4,返回输送带2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滑斗29、分离导槽23,分离导槽23的一侧固定于主机架24上。少数未被夹持输送的辣椒滑入分离导槽23内,由分离导槽23收集后滑入返回输送带25上,返回输送带25上的刮片11向上运行将辣椒返回于滑斗29内,再经由滑斗29滑入振动平台上再次运作。
副机部分的副机架32上分别设置有电机14、减速机17。电机14与减速机17连接,减速机17上的减速齿轮18和电机14上的传动轮15分别与夹持输送齿轮19、振动曲轴轮34连接。振动曲轴轮34的轴上设置有刀架13,刀架13上设置有刀片20,出料槽12的一侧紧固于主机架24上。电机14带动传动轮15运转,传动轮15带动振动曲轴轮34运转,振动曲轴轮34将刀架13振动,使固定于刀架13上的刀片20实现对辣椒的自动切柄。
横向排列的夹持输送齿轮19相邻吻合,与夹持输送齿轮19同轴的下夹持输送轮16经夹持输送带35与上夹持输送轮31连接组成夹持输送带组。夹持输送带组的上端设置有梳形隔栅2,它用钢条制成,并按0.5~1.5厘米的间距排列,能避免辣椒果实部分不会进入夹持输送带35内,柄部则可穿过其间隙进入夹持输送带35内。定位档板21的上端与夹持输送带35紧贴、下端与出料槽12连接。定位挡板21由留有缝隙的钢板制成,辣椒在靠近刀片20时,其果实部分被紧贴于定位挡板21上,故确保刀片20的切柄位置。由于辣椒果实与柄部均相对固定,切柄时不会留下须柄,从而提高辣椒切柄质量,切柄后的辣椒果实由出料槽收集后从其出口处滑出机体。夹持输送带35的相邻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垫片36和固定垫板37。夹持输送带35依靠弹性垫片36和固定垫板37的支撑作用,使夹持输送带35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度,从而达到夹持的辣椒能顺利地向刀片20的位置输送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在副机两侧设置主机,主机的盛料斗(1)倾斜固定于主机架(24)上,主机架(24)上分别设置有振动架(26)、电机(10),电机(10)上的电机轮(9)与振动曲轴轮(8)连接,与振动曲轴轮(8)同轴上的振动曲轴轮(7)与双槽轮(3)连接,双槽轮(3)分别与返回输送带主动轮(5)、送料轴(30)连接,送料轴(30)上设置有胶棒(38),返回输送带主动轮(5)经返回输送带(25)与返回输送带被动轮(22)连接,振动架(26)上设置有倾斜的滑板(6),副机架(32)上分别设置有电机(14)、减速机(17),电机(14)与减速机(17)连接,减速机(17)上的减速齿轮(18)和电机(14)上的传动轮(15)分别与夹持输送齿轮(19)、振动曲轴轮(34)连接,振动曲轴轮(34)的轴上设置有刀架(13),刀架(13)上设置有刀片(20),出料槽(12)的一侧紧固于主机架(24)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其特征在于a、U型槽(27)与U型槽横梁(33)连接组成的至少2组呈阶梯形的U型槽组经调距螺栓(28)紧固于振动架(26)的两侧;b、返回输送带(25)上固定有刮片(11),返回输送带(25)的两侧设置有挡板(4),返回输送带(2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滑斗(29)、分离导槽(23),分离导槽(23)的一侧固定于主机架(24)上;c、横向排列的夹持输送齿轮(19)相邻吻合,与夹持输送齿轮(19)同轴上的下夹持输送轮(16)经夹持输送带(35)与上夹持输送轮(31)连接组成夹持输送带组,夹持输送带组的上端设置有梳形隔栅(2),定位挡板(21)的上端与夹持输送带(35)紧贴、下端与出料槽(12)连接,夹持输送带(35)的相邻内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垫片(36)、固定垫板(3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主、副机部分构成的组合式全自动辣椒切柄机。在副机两侧设置有相同结构和功效的主机,主机部分由主机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送、喂料,振动平台,U型槽组,分离返回输送及动力传动等部分组成。副机部分由副机架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梳形隔栅,夹持输送,定位、切柄,出料槽及动力传动等部分组成。操作时,辣椒经送、喂料部分至振动平台滑入U型槽后,经其尾端出口处调头,柄部穿过梳形隔栅间隙进入夹持输送带内,并被夹持输送带输送至刀片处实现自动切柄,切柄后的果实经出料槽滑出机体。该机结构紧凑,能自动送、喂料,自动调头、分离返回和直接夹持辣椒柄部,定位、切柄,不留下须柄,工效高,安全性强,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23N15/00GK2664416SQ200320115019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
发明者皮永树, 董小利 申请人:皮永树, 董小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