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薯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3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挂式薯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块茎类农作物收获机械。
背景技术
甘薯和马铃薯是我国的两大薯类农产品,侧动力和后动力输出轴小型拖拉机是我国的两大机型。目前,国内公知的薯类收获机以收获马铃薯为主,挖掘深度大多为100~200mm,收获深度较浅,主要原因在于挖掘部件的阻力较大导致动力不足,这在《农业机械》2001年第11期专题综述“浅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概况与研制推广”中曾作专门论述。如把这些机型用于收获生长深度较大的甘薯等块茎类作物时,伤薯现象必然严重,而且它不能同时适应侧动力和后动力输出轴小型拖拉机,这就限制了薯类收获机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中、小型拖拉机的逐年增加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国内急需与之方便配套的块茎类农作物收获机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薯类收获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薯类收获机,它既能适应于后动力输出轴小型拖拉机,又能方便地与侧动力输出轴小型拖拉机相配套,扩大了收获机的使用范围。其采用的挖掘铲能够收获生长深度较大的薯类;驱动偏心链轮,增强了链条的振动,提高了明薯率;活动的导梳用于承接挖出的薯和土进入输送分离链条上,同时它可分离部分泥土,并防止分离链条卡死。
本收获机主要由侧动力换向器、万向节传动轴、悬挂架、传动箱、机架、振动输送分离机构、挖掘铲、导梳、铺放导板等部件组成。其中,侧动力换向器是专门为配套无后动力输出轴的小型拖拉机而设计的。
侧动力换向器安装在拖拉机上;万向节传动轴5一端安装在侧动力变速箱输出轴26上,另一端安装在收获机传动箱7的输入轴上;传动箱7安装在悬挂架6上,水平轴24安装在传动箱7上,带动传动V带8驱动偏心链轮轴11转动,张紧轮9用于调整传动V带8的松紧;悬挂架6安装在机架10上,挖掘铲22安装在机架10的前端;振动输送分离机构安装在机架10的中部;铺放导板15安装在机架10的两侧,由两块钢板加橡胶板组成,可以联动;导梳21安装在机架10的前端,挖掘铲22的后部,用销轴与挖掘铲22连接,它可以向上转动;调节板17安装在悬挂架6和机架10之间,用于调节挖掘铲22的入土角;尾轮12安装在机架10最末端,起支撑作用。
该侧动力换向器由带轮1、V型带2、张紧离合机构3和侧动力变速箱4构成。带轮1安装在拖拉机侧动力输出轴25上,侧动力变速箱4安装在牵引板上,张紧离合机构3安装在半轴套管上,它位于V型带2的下方。张紧位置时,动力结合,并且可使V型带2避开半轴套管,放松位置时,动力与后部传动分离。侧动力换向器整个安装过程不需改动拖拉机上的任何结构。
挖掘铲22由带刃的弓型凸圆和向两侧倾斜的对称犁刀复合而成。其弓型凸圆铲是有效的挖掘部位,可以深入到薯垄的底部,既减轻了阻力又能降低伤薯率;两侧倾斜的对称犁刀起辅助作用,防止挖出的薯块向两侧扩散,提高明薯率。由于其位置比弓型凸圆铲高,所以入土不深,阻力较小。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挖掘阻力,增加挖掘深度。
振动输送分离机构由偏心链轮轴11、输送分离链条18、支撑轮20、托轮16、托滚14、链条滑板19、顶丝13等构成。偏心链轮轴11安装在机架的后部,带动输送分离链条18在抖动中旋转运动;支撑轮20安装在机架的前部,支撑着链条旋转;托轮16和托滚14分别安装在机架的上部和下部托起链条;链条滑板19安装在机架的前部,支撑轮20的后面,引导链条正常运转;顶丝13安装在机架的后部外侧,用于张紧链条。这种振动结构能够提高薯土之间的分离效果。
当机组工作时,挖掘铲将土层和薯类块茎一起铲起,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土层和块茎一起向后推移,经导梳使部分泥土分离,其它部分被输送到分离链上,在升运的过程中,由于振动输送分离机构的运转,绝大部分的泥土被分离,甘薯被抛到机具后部,经铺放导板导向,将薯类块茎铺放于机具前进方向的左后侧或右后侧地面。
本机能够在具有侧动力输出轴的小四轮或具有后动力输出轴的中小型拖拉机上使用,一次完成挖掘、升运、分离、集条铺放四道工序,适用于收获甘薯、马铃薯等多种块茎类农作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能够收获生长深度较大的薯类,克服了国内目前薯类收获机偏重收获生长深度较浅薯类的弊端;②既能适应于后动力输出轴中、小型拖拉机,又能方便地与侧动力输出轴小型拖拉机相配套,扩大了收获机的使用范围。③结构紧凑,运转灵活,明薯率高,薯类损失少,商品薯率高。


附图1是本收获机与拖拉机挂接时的侧视图。
附图2是本收获机挖掘铲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收获机的偏心链轮轴上的偏心链轮主视图附图4是本收获机与后动力输出轴拖拉机挂接时的传动系统图。
附图5是本收获机与侧动力输出轴拖拉机挂接时的传动系统图。
附图中各序号标记的零部分名称分别是1.带轮 2.V型带 3.张紧离合机构4.侧动力变速箱 5.万向节传动轴 6.悬挂架 7.传动箱 8.传动V带 9.张紧轮10.机架 11.偏心链轮轴 12.尾轮 13.顶丝 14.托滚 15.铺放导板 16.托轮17.调节板 18.输送分离链条 19.链条滑板 20.支撑轮 21.导梳 22.挖掘铲23.拖拉机后动力输出轴 24.水平轴 25.拖拉机侧动力输出轴 26.侧动力变速箱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同动力的中、小型拖拉机可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和薯类作物的垄距情况,配置不同收获幅宽的收获机,以满足薯类块茎对收获深度的要求。
在图2所示实施中,配套中型拖拉机挖掘两垄薯类作物时,可用两只组合起来使用,使凸圆的中心距与薯垄的行距相同。
在图4所示实施中,13.2~16.2KW后动力输出轴拖拉机和中型拖拉机均能用所配悬挂架直接挂接收获机,万向节传动轴5一端安装在拖拉机后动力输出轴23上,另一端安装在收获机传动箱7的输入轴上。
在图5所示实施中,13.2~16.2KW侧动力输出轴拖拉机只要安装上侧动力换向器就能和后动力输出轴拖拉机一样使用。其侧动力传输装置可以采用V型带2或链条、传动轴等型式,与之相适应的张紧离合机构3可以采用爪式离合器或摩擦离合器等型式。
权利要求1.一种悬挂式薯类收获机,包括动力传输、万向节传动轴、悬挂架、传动箱、机架、振动输送分离机构、挖掘铲、导梳、铺放导板等部件;其特征是动力传输采用侧动力换向器,其上侧动力变速箱输出轴的位置、转速、转向与配带后动力拖拉机的输出轴完全一致;振动输送分离机构采用偏心链轮振动结构;挖掘铲采用复合犁刀;导梳与挖掘铲之间用销轴连接,可以向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是侧动力换向器由带轮、V型带、张紧离合机构和侧动力变速箱构成,侧动力变速箱安装在拖拉机牵引板上,由一对锥齿轮改变传动方向,本机能够在具有侧动力输出轴的小型拖拉机或具有后动力输出轴的中、小型拖拉机上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振动输送分离机构由偏心链轮轴、输送分离链条、支撑轮、托轮、托滚等构成,其特征是偏心链轮轴上的驱动链轮是带有四齿的偏心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是挖掘铲由带刃的弓型凸圆和向两侧倾斜的对称犁刀复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是挖掘铲后部的导梳可以向上转动。
专利摘要一种悬挂式薯类收获机,包括侧动力换向器、万向节传动轴、悬挂架、传动箱、机架、振动输送分离机构、挖掘铲、导梳、铺放导板等部件。该侧动力换向器由带轮、V型带、张紧离合机构和侧动力变速箱构成;振动输送分离机构由偏心链轮轴、输送分离链条、支撑轮、托轮、托滚等构成;挖掘铲由带刃的弓型凸圆和向两侧倾斜的对称犁刀复合而成;导梳与挖掘铲之间用销轴连接,可以向上转动。本机能够在具有侧动力输出轴的小型拖拉机或具有后动力输出轴的中、小型拖拉机上使用,一次完成挖掘、升运、分离、集条铺放四道工序,适用于收获甘薯、马铃薯等多种块茎类农作物。
文档编号A01D13/00GK2738536SQ200320127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2日
发明者钱炳举, 张 杰, 任彦全, 张书斌, 汝政, 朱海强, 张晓梅, 王侠, 吕朝义, 李昌文 申请人:安徽省阜阳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