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植物组织结构的复型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植物表面复型膜载片。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植物体的内、外结构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各项能力。为观察植物内、外组织的显微构造,传统的方法是将植物的部分组织取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进行观察。但是这种方法步骤十分繁琐,尤其对于一些不易撕下的植物组织(如针茅的叶片表皮等),操作复杂,耗时费力,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无法在短时间内(1分钟内)获取非离体自然状态下对植物进行定点或大范围取样的植物调查与环境监测。若再要观察结构上的附属物(如叶片表面附着的空气悬浮颗粒)的显微构造就更麻烦甚至不可行。透明—离析法应用化学药品浸泡植物组织,经过一段时间使植物组织透明,从而直接显示从而直接显示气孔本身的结构和大小。该方法可以保留植物组织本身,离析后的组织仍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染色,观察和拍照。然而该方法只适用于叶片和对角质层较厚的种类,如木兰科,壳斗科,不适用于叶片和角质层较薄的种类。
以上两种方法均采用破坏性取样,无法获取非离体自然状态下的植物样本进行定点或大范围取样的植物调查与环境监测,更不可能对珍贵园林、庭院植物进行健康诊断和生态适应性调查研究。
植物复型技术是新兴技术,它为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植物显微构造提供了方便。其方法是采用适当的材料,对要复型的样本的表面或内部结构进行复制,再对复型品进行观察和检测,以达到间接了解原型特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体的内外结构特征研究的日益深入,复型技术应运而生。其中,树脂复型技术可以利用植物体内存在的空隙,将液状树脂注射或渗透到植物组织或细胞内的空隙,待其凝固后把样品置于解析液中把植物组织分解掉,然后根据树脂模型进行形态结构研究。但是该法过程繁杂,其中树脂的凝固需要条件苛刻且时间较长,而且需要破坏样本。另一种方法是指甲油复型法,它是直接在需观察、统计的部位,涂上一层指甲油;待指甲油固化后,用解剖针和镊子从叶面上剥下印膜,进行观察。缺点是油膜厚度不好掌握,膜的厚度难以保证均匀,从而影响观察效果。还有一种方法是印迹法,即在植物叶的表面涂抹牛皮胶液、火棉胶液,胶体风干后就凝成薄膜,此膜就印有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及气孔结构。其优点是胶膜干燥速度快,缺点是胶液包装大,费用高,且在中小城市及农村不易购买,不适合于教学。由于后两种复型法,虽然克服了破坏性取样的弊病,但是它们皆需要直接在样本表面涂抹复型剂,进行现场制膜;待风干后再从样本表面剥下,在载玻片上展平、封好、编号。由于制膜胶液属挥发性,不仅其浓度及涂抹后成膜薄厚和质量难以保证(易带气泡),而且制膜胶液不宜携带。另外,其步骤繁琐,操作比较复杂,耗时费力,工作量较大,特别对大批量普查很是不便,尤其是从植物组织表面上撕下复型膜及将膜“展平”等工序,难度较大,从而影响镜下观测。
综上所述,生物学上至今仍缺乏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植物复型方法和植物复型膜制品。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为简化现有技术对植物叶片表面复型时,需要直接在样本表面涂抹复型剂,进行现场制膜、再进行后处理的工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厚均匀的植物复型膜片,从而省去现场制膜和后处理中,复型膜的展平、夹装工序并为保证植物复型膜观测质量排除了隐患,且缩减了操作步骤,提高了采样及复型制作的效率。
技术方案植物表面复型膜片是由膜A和带孔的夹片B构成的,膜A为醋酸纤维素和丙酮的混合制品,其各组分含量,即醋酸纤维素和丙酮质量比为18~25∶100。该比例也可以为19∶100。带孔的夹片B为两片长宽呈载玻片大小的塑料胶片或平纸板,其中一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上钻有一圆孔C,膜A面积要大于圆孔C。各部件组装方式为膜A夹于夹片B即两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中,且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并使夹片B即两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带孔的夹片B为两片厚度均为0.2~0.25mm的塑料胶片或两片厚度均为1~1.5mm的平纸板。圆孔C直径可以为10mm。
膜A,其规格为边长15~18mm的方形,厚度为0.1~0.2mm。
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具体制作方法是采用醋酸纤维素为复型剂,丙酮为复型液,将二者按18~25∶100的质量比混溶。该比例也可以为19∶100。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因丙酮有挥发性,故用锡箔罩住容器,然后将混合物加盖,于70度烘箱中静置1.5~2h,其间可以从烘箱中取出,用玻璃棒压碎未溶的醋酸纤维素凝块,动作要轻,以防带入气泡。将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均匀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刮涂出厚度为0.1~0.2mm的膜A。
另外,将双层平纸板或塑料胶片裁成载玻片一样大小,并在其中一片上钻一圆孔C,将制好的薄膜A剪裁,其面积大小要大于圆孔C;将剪好的薄膜A夹放在双层纸板或塑料胶片中,使复型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用胶水固定好双层纸板或用压膜机封口固定好塑料胶片,即得植物表面复型膜片。
需要说明的是制备膜A时,可以用用带凹型缺口的刮板(缺口高0.1-0.2mm),刮涂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的共溶物,以使薄膜A薄厚度均匀。
薄膜A也可剪裁成边长15~18mm的方形;双层平纸板或塑料胶片裁成26mm×76mm;圆孔C的直径可以为10mm。
其具体用途是对植物表面进行复型。
其具体方法为在待测植物表面(如叶面)上滴加一滴99%的丙酮,立即将制好的复型膜片,即从圆孔C处裸露出来的膜面,压于植物表面被测部位1min,待复型膜干燥,轻轻地将膜与植物表面分离,即完成植物表面的复型。
将制得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保存或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用相差显微镜拍摄叶片表面复型膜的显微照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叶片表面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以及气孔的数量、结构、大小及其张开程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厚均匀的植物复型膜片,该膜硬度适中,延展度适宜,具有与植物叶片的良好亲和性和延展度,且可复溶和重塑。使用它对植物叶片表面复型时,不需要直接在样本表面涂抹复型剂,进行现场制膜;另外由于膜始终平整地夹放在夹片中,还省去现场制膜后的展平、夹装工序并为保证植物复型膜观测质量排除了隐患,且缩减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效率。在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均匀刮涂成膜,比直接在样本表面涂抹复型剂,进行现场制膜,更容易保证膜的均匀程度,提高复型膜的质量。使用本发明植物复型膜片,对植物叶片表面复型,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突破了传统方法步骤繁琐,耗时费力,效果不佳的缺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1分钟内)获取非离体自然状态下叶片表面的气孔数量、张开程度及表面附着物的复型样本,非常适于定点或大范围取样的植物调查与环境监测。此外,由于该技术对植物采用非破坏性取样,因此对于珍贵园林、庭院植物的健康诊断和生态适应性调查研究也将发挥良好作用。植物复型膜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及环保科学普及教育上。该产品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易于商品化的特点。本发明便利于植物复型膜的显微观察分析,将成为科普教育、环境监测、植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的常规工具,从而具有长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图1本发明复型膜片组装示意图;图2本发明复型膜片结构示意图;图3用本发明复型膜片观察到的叶表面结构彩色显微照片;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复型膜片的制作采用15g醋酸纤维素溶于100ml的丙酮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因丙酮有挥发性,故用锡箔罩住容器,然后将混合物加盖,于70度烘箱中静置1.5h,其间可以从烘箱中取出,用玻璃棒压碎未溶的醋酸纤维素凝块,注意动作要轻,以防带入气泡,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将之均匀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并刮涂均匀,使之成为厚度为0.1mm的透明薄膜A。如图1所示将制好的薄膜A剪成边长为15mm的方形,取两片厚度均为1mm的平纸板,裁成载玻片一样大小(26mm×76mm),并在其中一片的中央部位上,钻一直径10mm的圆孔C;将剪好的薄膜A夹放在夹片B即双层纸板的正中央,使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组装好的复型膜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胶水固定封好双层纸板,即得植物表面复型膜片。
其具体用途是对植物表面进行复型。
·复型膜片的使用使用时,在待测植物叶面上,滴加一滴99%的丙酮,立即将制好的复型膜片(即从圆孔C处裸露出来的膜面),压于植物叶面被测部位上。1min后,待复型膜干燥,轻轻地将膜与植物叶面分离,即完成植物表面的复型。
将制得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保存或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用相差显微镜拍摄叶片表面复型膜的显微照片。
图3为在40×10倍光学像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表面复型膜照片,从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叶片表面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以及气孔的数量、结构、大小及其张开程度。
实施例2复型膜片的制作采用20g醋酸纤维素溶于100ml的丙酮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因丙酮有挥发性,故用锡箔罩住容器,然后将混合物加盖,于70度烘箱中静置2h,其间可以从烘箱中取出,用玻璃棒压碎未溶的醋酸纤维素凝块,注意动作要轻,以防带入气泡,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将之均匀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刮涂出厚度为0.2mm的均匀的薄膜A;刮涂时,可以用用带凹型缺口的刮板,缺口高0.1-0.2mm。
另外,如图1所示将制好的薄膜A剪成边长为18mm的方形,取两片厚度均为15mm的平纸板,将其裁成载玻片一样大小(26mm×76mm)并在其中一片的中央部位上,钻一直径10mm的圆孔C;将剪好的薄膜A夹放在双层纸板的正中央,使复型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组装好的复型膜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胶水固定封好双层纸板,即得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采用18g醋酸纤维素溶于100ml的丙酮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因丙酮有挥发性,故用锡箔罩住容器,然后将混合物加盖,于70度烘箱中静置1.8h,其间可以从烘箱中取出,用玻璃棒压碎未溶的醋酸纤维素凝块,注意动作要轻,以防带入气泡,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将之均匀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刮涂出厚度为0.1~0.2mm的膜(A);厚度为0.15mm的透明薄膜A。如图1所示将制好的薄膜A剪成边长为16mm的方形,夹片B为两片厚度均为12mm的平纸板,将其裁成载玻片一样大小(26mm×76mm),并在其中一片的中央部位上,钻一直径10mm的圆孔C;将剪好的薄膜A夹放在双层纸板的正中央,使复型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组装好的复型膜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胶水固定封好双层纸板,即得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4夹片B采用两片厚度均为0.2mm的塑料胶片;封装时,用压膜机封好双层塑料胶片。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5取两片厚度均为0.25mm的塑料胶片;封装时,用压膜机封好双层塑料胶片。其它同实施例2。
实施例6取两片厚度均为0.23mm的塑料胶片;封装时,用压膜机封好双层塑料胶片。其它同实施例3。
权利要求
1.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膜(A)和带孔的夹片(B)构成;该膜(A)为醋酸纤维素和丙酮的混合制品,其各组分含量,即醋酸纤维素和丙酮质量比为18~25∶100;带孔的夹片(B),为两片长宽呈载玻片大小的塑料胶片或平纸板,其中一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上钻有一圆孔(C),膜A面积要大于圆孔(C);各部件组装方式为膜(A)夹于夹片(B)即两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中,且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并使夹片(B)即两片塑料胶片或平纸板固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A),其规格为边长15~18mm的方形,厚度为0.1~0.2m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A),其各组分含量,即醋酸纤维素和丙酮的质量比为19∶10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孔的夹片(B)为两片厚度均为0.2~0.25mm的塑料胶片或两片厚度均为1~1.5mm的平纸板;圆孔(C)直径为10mm。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醋酸纤维素为复型剂,丙酮为复型液,将二者按18~25∶100的质量比混溶,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用锡箔罩住容器,然后将混合物加盖,于70度烘箱中静置1.5~2h,其间可以从烘箱中取出,用玻璃棒压碎未溶的醋酸纤维素凝块,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将之均匀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刮涂出厚度为0.1~0.2mm的膜(A);将双层平纸板或塑料胶片裁成载玻片一样大小,并在其中一片上钻一圆孔(C),将制好的薄膜(A)剪裁,其面积大小要大于圆孔(C);将剪好的薄膜(A)夹放在双层纸板或塑料胶片中,使复型膜(A)的中央部位恰好从圆孔(C)处裸露,用胶水固定好双层纸板或用压膜机封口固定好塑料胶片,即得植物表面复型膜片。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纤维素和丙酮的质量比为19∶100,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将之倾倒于平面玻璃板或塑料胶片上,用带凹型缺口的刮板,缺口高0.1-0.2mm,刮涂出厚度均匀的薄膜(A);将薄膜(A)剪裁成边长15~18mm的方形;双层平纸板或塑料胶片裁成26mm×76mm;圆孔(C)的直径为10mm。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对植物表面进行复型,应用方法为在待测植物表面上滴加一滴99%的丙酮,立即将制好的复型膜片,即从圆孔(C)处裸露出来的膜面,压于植物表面被测部位1min,待复型膜干燥,轻轻地将膜与植物表面分离,即完成植物表面的复型;将制得的植物表面复型膜片保存或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用相差显微镜拍摄叶片表面复型膜的显微照片,可清楚地看到叶片表面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以及气孔的数量、结构、大小及其张开程度。
全文摘要
植物表面复型膜片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植物表面结构复型膜载片及制备技术。本发明省去了现场制膜和后处理中复型膜的展平、夹装等工序,为保证复型膜观测质量排除了隐患,简化了步骤,提高了效率。该复型膜片由含醋酸纤维素和丙酮的膜和带孔的夹片构成。带孔的夹片为两片载玻片大小的塑料胶片或平纸板,其中一片钻有圆孔。膜夹于夹片中,且恰好从圆孔处裸露。其制作方法是将醋酸纤维素、丙酮混溶,经搅拌于70度烘箱中静置1.5~2h,获得稠状透明溶液,刮涂成膜。该膜具有复溶和重塑性,可对植物表面进行复型,且为非破坏性取样,适于大范围植物调查与环境监测,将成为科普教育、环境监测、植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的常规工具。
文档编号A01G7/00GK1596591SQ200410020300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9日
发明者石福臣, 张蕊, 李宁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