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具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功能播种器。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中,用于播种机中的播种器,不分种子的类型,一律采用毛刷作为闭种挡件,由于毛刷的厚度较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当播种器中的种子压力过大或种子拥挤时,容易把毛刷顶开,这时种子会大量排出,出现播种过密,播种不均匀的现象。另外,当毛刷被弹起时,以毛刷的柔韧性,有时能把播种器窑窝里的种子刷出或把花生种子皮刷掉,导致出现散节、断垄以及烂种的现象,影响了播种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分仓分类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避免出现散节、断垄以及烂种现象的多功能播种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的播种器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该播种器具有播种盒、料仓、播轮转轴转轴、闭种挡件、其主要特征是在播种盒内设置有两个料斗仓,其中一个料斗仓由隔板分隔为左、中、右三个下料腔室,各腔室均与播种盒内设置的播轮转轴转轴连通,闭种挡件采用柔软球体结构,并与播轮转轴接触。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多功能播种器,由于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种子种类的不同,实行分仓播种,同时又采用柔软球体作为闭种挡件,因此,避免和杜绝了播种时常出现的散节、断垄、烂种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种质量。
下面利用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播种器,是由播种盒1、料仓2、播轮转轴5、闭种挡件组成,其中,在播种盒3内设置有两个料斗仓2,分为a仓和b仓,其中,b仓由隔板8、9分隔为左、中、右三个不同种料的下料腔室,(参看图3)在图示位置中,左腔室5为花生下料腔,中腔室6为大豆、玉米下料腔、右腔室7为小麦或其它小颗粒状的下料腔。各腔室均与播种盒1内设置的播轮转轴5连通,并采用柔软球体的海绵球4作为播轮转轴5的闭种挡件,该挡件通过固定件固连在播种盒1上。在进行播种时,用螺钉将该播种器固定在播种机的斗子上,种子可以从斗子漏进a仓,在a、b仓之间设有种子流量控制板3,用于控制a仓的种子不至于过多的流入b仓,以减小种子对海棉球4的压力,避免海绵球4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播花生种时,将右腔室7和中腔室6的仓门用插板关闭,播种量的大小或株距的远近,可根据种子的饱与秕来调整播轮转轴5与花挡5-1之间的窑窝长度,并通过窑窝排列种子的数量来控制播种量的大小。在本案中,因播轮转轴5与海棉球4之间是反向运动,所以,海绵球4能把播轮转轴窑窝的多余种子抿出来,暂时停留在b仓内,等待再次播走。由于海绵是柔软的球体,它与播轮转轴5之间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挤压和磨擦,所以,不会出现把窑窝中的花生种子挤破或全部抿出,因此,也不会出现散节、断垄及烂种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播种器,该播种器具有播种盒、料仓、播轮转轴、闭种挡件,其特征在于在播种盒内设置有两个料仓,其中,一个料仓由隔板分隔为左、中、右三个下料腔室,各腔室均与播种盒内设置的播轮转轴连通,闭种挡件采用柔软球体结构,并与播轮转轴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器,其特征在于闭种挡件是由海绵球构成,并通过固定件固连在播种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料斗仓之间设有种子流量控制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播种器。该播种器具有播种盒、料仓、播轮转轴、闭种挡件、其主要特点是在播种盒内设置有两个料斗仓,其中,一个料斗仓由隔板分隔为左、中、右三个下料腔室,各腔室均与播种盒内设置的播轮转轴连通,闭种挡件采用柔软球体结构,并与播轮转轴接触。该播种器,由于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种子种类的不同,实行分仓播种,同时又采用柔软球体作为闭种挡件,因此,避免和杜绝了播种时常出现的散节、断垄、烂种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种质量。
文档编号A01C7/20GK2696292SQ200420010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9日
发明者李世明 申请人:李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