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果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0阅读:1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楂果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乔木树果实采摘器具。
二.技术背景目前,人们在采摘山楂果时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竿打法,用一长竿打击枝条把果实击落,但它极易将果实打伤打破,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和贮藏,而且竿打还往往打断果枝,损伤叶片,不利于山楂树后期营养物质的积累和第二年的开花结果;二是手摘法,但它只能采摘树低处的果实,而且工效低;三是药剂催落法,使用药物乙烯利喷洒,但它有加快叶片老化的副作用,落叶率高,也严重影响了树体后期的营养积累。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确保果实质量,不损伤枝条叶片,工效高的山楂果采摘器。它主要是由抓钩和盛果袋组成,抓钩由若干根相隔一定间距的金属丝组成,一端向下弯成钩,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抓钩的侧面设有挡栏;盛果袋为两端开口,下端口扎住,系在和固定架固定在一起的手竿上,上端口固定在一金属环上,使盛果袋张开,并固定在固定架上,为加强其稳定性,另有拉绳系在金属环的两边,系在抓钩的两侧,使盛果袋固定在抓钩的下面。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抓钩结构,把果实卡入金属丝之间,回拉,即可将果实拉掉而落入下面的盛果袋内,不仅不损伤果实,保证了质量,而且还对树体、枝条和叶片无任何影响,操作简便,摘果效率大为提高。
四.

图中为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法如图中所示,抓钩1由13根钢丝制成,各钢丝的一端下弯成钩,呈50度,钢丝排列成1.5CM的间距,另一端均焊接在固定架4上,为了保证钢丝间的间距和强度,加强筋3横向焊接在钢丝上,在抓钩的两侧,还有由钢丝制成的挡栏2,可防止果实落在袋外;盛果袋7是一种小网眼的网袋,两端开口,下端口用绳系住,再系在手竿8上,上端口用绳系在钢环6上,可使口袋撑开,便于接纳果实,在系有盛果袋7的钢环6上,有三条等距离间隔的系绳5,其中的一条系在固定架4上,另外两条系绳系在抓钩1的两侧,可端正盛果袋的开口,保证其稳定性,手竿8固定在固定架上。使用时,手握手竿,将抓钩伸向山楂果丛中,使果实插入钢丝之间,回拉手竿,因有抓钩阻挡,即可把果实从枝条上拉掉,山楂果落在下面的盛果袋内,当袋内果实积多时,解开袋子的下端口倒出即可。
权利要求1.山楂果采摘器,由抓钩(1)、固定架(4)、盛果袋(7)和手竿(8)组成,其特征在于抓钩(1)由若干根相隔一定间距的金属丝组成,一端下弯成钩,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4)上,盛果袋(7)固定在抓钩的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楂果采摘器,其特征在于盛果袋(7)为两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楂果采摘器,其特征在于盛果袋(7)的上端口固定在金属环(6)上。
专利摘要山楂果采摘器,属于乔木树果实采摘器具,由抓钩、固定架、盛果袋和手竿组成,抓钩由若干根相隔一定间距的金属丝组成,一端下弯成钩,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盛果袋固定在抓钩的下面,采用抓钩结构,使果实卡入金属丝之间,回拉,即可将果实拉掉而落入下面的盛果袋内,不仅不损伤果实,保证了质量,而且还对树体、枝条和叶片无任何影响,操作简便,摘果效率大为提高。
文档编号A01D46/00GK2698047SQ200420010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9日
发明者鄂从军, 李海菊, 鄂白羽, 鄂慧丽 申请人:鄂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