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负式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施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负式施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农村大多是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独自经营。在施肥尤其在追肥时仍以手工方式为主,农民一手端着盆或其他容器,另一只手一把一把的将肥料撒入田中。这种方式不仅劳动效率低,且在施肥时需要农民不停地弯腰,劳动强度也很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将农民从这种原始操作中解放出来的施肥机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省力、施肥均匀且劳动效率高的背负式施肥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背带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根带有调节装置的第一施肥管。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施肥管为两根;所述第一施肥管为弧形;所述壳体底部为漏斗式;所述调节装置为活动拨片;所述活动拨片上标有刻度;所述第一施肥管与包裹有至少两根第三施肥管的第二施肥管相连接,所述第三施肥管一端集中于第二施肥管的进肥口,另一端与第二施肥管管壁上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施肥管为4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负式施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壳体的底部安装弧形第一施肥管,在给玉米等行距较大农作物施肥时,通过调节两根第一施肥管的角度使得出肥口距离与农作物行距相匹配,再通过调节装置调好出肥量,将壳体背在肩上,人向前正常行走即可实现对农作物均匀施肥,既节省劳力,又提高了效率;其二,在给小麦等行距较小农作物施肥时,安装上包裹有至少两根第三施肥管的第二施肥管,则可以同时对几垄农作物均匀施肥,更加节省劳力提高效率;其三,在第一施肥管上设有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施肥需求任意调节出肥量,且调节装置上标有刻度,可以使得不同施肥管的出肥量相同。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负式施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施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施肥管上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背负式施肥器的结构和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背负式施肥器包括带有背带1的壳体2,在漏斗式的壳体底部3安装有两根带有调节装置4的第一施肥管5。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第一施肥管5可以连接如图2所示的包裹有第三施肥管6的第二施肥管7。第三施肥管6一端集中于第二施肥管7的进肥口71处,一端与第二施肥管管壁上的出口72相连通。调节装置4可以为拨片、阀门或如图3所示能插入调节槽8的带有调节孔9和刻度10的插片11。
使用时,先调节好第一施肥管5的角度或在第一施肥管5上连接好包裹有第三施肥管6的第二施肥管7,然后将肥料放入壳体2,再将壳体2通过背带1背在人肩上,其后根据需肥量调节好调节装置4,此时,肥料即可顺第一施肥管5或第三施肥管6流出。这样,在施肥过程中,人们不用弯腰,也不用动手,只要像散步一样前进既可均匀施肥,达到了省力、增效的目的。
权利要求1.背负式施肥器,包括带有背带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根带有调节装置的第一施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肥管为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肥管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为漏斗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为活动拨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拨片上标有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肥管与包裹有至少两根第三施肥管的第二施肥管相连接,所述第三施肥管一端集中于第二施肥管的进肥口,另一端与第二施肥管管壁上的出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负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施肥管为4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施肥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负式施肥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背带的壳体,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根带有调节装置的第一施肥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负式施肥器能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通过调节施肥管和调节装置,调整出肥口距离和出肥量,只需将壳体背在肩上,人向前正常行走即可实现对农作物均匀施肥,既节省劳力,又提高了效率。
文档编号A01C3/00GK2699638SQ2004200158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8日
发明者魏中毅 申请人:魏中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