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0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耕作机械,特别是一种采用爪筒轮既作承重和传动轮,又作耕作器的小型、微型旋耕式耕作机。尤其适合用于山坡地及水、旱田等的翻耕作业。
背景技术
在专利号为ZL02245457.8,发明名称为《一种爪筒轮耕作机》的专利文献中,发明人公开了一种在传统的手扶式拖拉机传动箱(减速箱)后部、即在动力输出齿轮组后部增设一簿体型副传动箱,并将动力轮主轴移至该副传动箱动力轮出端,耕作时采用爪筒轮既作承重轮和传动轮,又作耕作器,公路行走时换成常规橡胶行走轮,变速及转弯机构仍采用原系统。该耕作机由于增设了厚度仅为减速箱(传动箱)体二分之一的簿体型副传动箱,使两耕作轮之间的距离大大减小,从而在农田耕作时不但保留了作业时稳定性好,附着力强,动力有效利用率高、效率较高等特点,而且在转动箱下部还不会留下未翻耕的土埂等优点。但由于该耕作机一是增加了一副传动箱,因而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机体较重;二是增加的簿型副传动箱是为了解决翻耕不留埂,箱体虽然簿了,其本身的强度和齿轮的强度却下降了,作业时易发生打坏齿轮等故障,且更换不方便。因此,该耕作机存在结构复杂、机体重、转弯操作不方便,生产成本较高且副传动箱的强度低、工作时易打坏齿轮等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改进设计一种爪筒轮微型耕作机,在保留背景技术的优点的同时,进一步达到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机体重量,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可靠性及灵活性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一组直齿和锥(伞)齿轮组作为减速机构,动力输出端则采用差速机构分别通过两轮轴与动力(耕作)轮连接以传递动力,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及设于其上的动力机、离合器、减速机构,轮轴、紧固于轮轴上的耕作轮、行走轮,离合器手柄及扶手;关键在于减速机构采用一组直齿轮与2~3对锥齿(伞齿)轮组成的组合式减速机构,在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及与两轮轴之间设有一差速机构;直齿轮组的主动齿通过离合器直接与动力机的输出端连接,其从动齿则通过齿轮轴与锥齿轮组的输入齿(主动齿)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则通过锥齿轮的筒形轴套与差速机构的输入齿(主动齿)轮组连接;该齿轮组分别与两轮轴内端的端齿轮啮合以传递动力,而两轮轴则通过其上的花键及锁紧螺帽与耕作轮及行走轮紧固连接并通过轮轴上的锥面定位。上述一组直齿轮可以是一对固定啮合的齿轮,亦可以是两对传动比不同的可交替啮合的变速齿轮组;当采用变速齿轮组时,在减速箱的相应位置还设有一手动拨叉,以调节和控制两对直齿的啮合及脱离。所述组合式减速机构,其直齿轮组及至少一对锥齿轮设于减速箱内,而末级减速齿轮则设于两轮轴的套体内。而差速机构则包括与末级减速齿轮连接且向心设于该齿轮筒形轴套内的2~4个锥齿及与这些锥齿轮啮合的分设于两轮轴内端的端齿轮。为了便于在不规整的田边、地角耕作,在耕作机前还设有一固定式前扶手,而后扶手与机体活动连接并可绕机体水平转动,以便与前扶手配合操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组直齿与2~3对锥齿轮组配合组成减速机构,而具有减速比大、既减少了减速级数,又减小了减速箱的体积和重量,一般可较背景技术轻二分之一以上;采用微型汽车后桥用差速机构来自动调节两耕作轮(或行走轮)转弯时的不同转速,又具有调节方式先进、简便且结构紧凑;在机体前增设一固定扶手,将后扶手改为可水平旋转的活动扶手,从而使操作者可将后扶手旋转90°以上后,一手握前扶手,另一手握后扶手中的一个手柄,便可在转弯半径很小的情况下很方便地对田边、地角进行耕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先进,结构简单,机体轻,减速机构体积小,减速比大,转弯半径小且操作灵活、方便、可靠,特别适合用于坡地、小田块及水田耕作等特点。
附图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差速机构结构及与减速机构、耕作轮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中1、机架,2、8前、后扶手,3、动力机(主机),4、万向连接轴,5、离合器,6、活动固定盘,7、减速箱,9、离合器手柄,10、支承筒,11~17及22、23;轴承,18、轮轴套,19、锥齿轮Z41筒形轴套,20、轮轴,21、耕作轮,24、锁紧螺帽,25、油封。
实施例本实施例以4KW手扶式微型耕作机为例动力机3、离合器5、耕作轮(行走轮)21均与背景技术同。齿轮Z1φ40mm,14齿,Z21φ129.5mm,50齿,Z22及Z32型号K115、7齿(头),Z31及Z41直径φ150mm、型号0302YYL、36齿;其中Z1通过齿轮轴及向心球轴承11、12座于减速箱体上直接与离合器5离、合连接,齿轮Z21、Z22通过齿轮轴及两盘球轴承13悬臂式座于箱体一侧的轴承座上,齿轮Z31、Z32的齿轮轴之间则通过花键及花键槽连接成一体并分别通过向心球轴承14、17及止推锥体轴承15、16座于支承筒内腔,与齿轮Z32啮合的锥齿轮Z41及其筒其轴套18、以及由设于轴套内的4个锥齿Z42及内端分别设有与之啮合的端齿的两轮轴组成的差速机构,本实施例采用“长安”类微面包车后桥差速机构。本实施例当主机转速为2400rpm时,耕作轮转速为30rpm,耕作机重仅85kg(带旱地耕作轮时)~100kg(带水田爪筒轮时),旱地作业每行程耕幅可达700mm,水田可达1762mm。
权利要求1.一种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包括机架及设于其上的动力机、离合器、减速机构,轮轴、紧固于轮轴上的耕作轮、行走轮,离合器手柄及扶手;其特征在于减速机构采用一组直齿轮与2~3对锥齿轮组成的组合式减速机构,在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及与两轮轴之间设有一差速机构;直齿轮组的主动齿通过离合器直接与动力机的输出端连接,其从动齿则通过齿轮轴与锥齿轮组的输入齿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则通过锥齿轮的筒形轴套与差速机构的输入齿轮组连接;该齿轮组分别与两轮轴内端的端齿轮啮合以传递动力,而两轮轴则通过其上的花键与锁紧螺帽与耕作轮及行走轮紧固连接并通过轮轴上的锥面定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直齿轮可以是一对固定啮合的齿轮,亦可以是两对传动比不同的可交替啮合的变速齿轮组;当采用变速齿轮组时,在减速箱的相应位置还设有一手动拨叉。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减速机构,其直齿轮组及至少一对锥齿轮设于减速箱内,而末级减速齿轮则设于两轮轴的套体内。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差速机构则包括与末级减速齿轮连接且向心设于该齿轮筒形轴套内的2~4个锥齿及与这些锥齿轮啮合的分设于两轮轴内端的端齿轮。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爪筒轮小型、微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在耕作机前还设有一固定式前扶手,而后扶手与机体活动连接并可绕机体水平转动。
专利摘要该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小型、微型农田耕作机,包括动力机及其机架,离合器及由直齿和锥齿轮组合而成的减速机构,轮轴及设于两轮轴及减速机构输出端之间的差速机构,耕作轮、行走轮、离合器手柄及前、后扶手。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组直齿轮与2~3对锥齿轮组配合组成减速机构并采用差速机构来自动调节两耕作轮的转速;同时增加前扶手,后扶手采用可水平旋转的活动扶手。而具有设计先进、结构简单、减速机构体积小、减速比大,机体轻,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方便、可靠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坡地、小田块及水田耕作等特点。克服了背景技术变速机箱结构复杂,机体重,转弯操作不方便,生产成本较高且副传动箱强度低,工作时易打坏齿轮等弊病。
文档编号A01B33/00GK2678323SQ200420032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
发明者晏银生 申请人:晏银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