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粉碎机械的关键零部件,即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超细粉碎机械,如球磨机、棒磨机、振动磨粉碎物料时,都需要添介质才能达到超细粉碎的目的,并且介质消耗量较大,由于介质和被粉物料不是同一种物料,粉碎时介质的磨损就会给产品增加部分杂质,人为的给产品造成污染,使被加工物料纯度降低。当前超细粉碎效果比较好、产品纯度较高的要数气流粉碎机,因为它是利用压缩空气携带物体高速运动、使物体相互碰撞剪切来达到超细粉碎的目的,但这种粉碎机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由机械动能换成压缩空气做功时的能耗损失太大,加工附加值不太高的产品不但无利可图,反而要亏本,为了解决能量转换损耗大的问题,直接用机械的离心力把物体甩出去,使物料相互碰撞剪切而达到超细粉碎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离心式粉碎机,可以超细地粉碎各种非金属和金属物料。
这种离心式超细粉碎机,通过皮带轮和三角皮带带动二根主轴,由主轴带动二个相距很近的工作盘分别做正反方向的高速旋转,需粉碎的物料分别进入二个工作盘,由于工作盘的高速旋转把进盘的物料从周边的若干个出料孔中甩出去,二个工作盘甩出去的物料会在很窄的空间范围内高速的碰撞剪切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被抽风机抽走,然后经过分级机进行分级,没达到所需要的产品粒径要求的物料,又重新返回机内重磨,直至达到所需要为止,已达到产品粒径要求的细粉通过分级机后,被旋风收集器收集成为合格产品,还有极少数的特细粉尘被后面的布袋收尘器收集过滤,最后排放出去的空气完全可达到国家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
这种离心式粉碎机不需添加任何介质,也不用碾压与磨擦即可进行超细粉碎,主要是利用物料与物料之间的反向高速运动相互间碰撞剪切来达到粉碎物料的目的,这种工作原理对设备的磨损非常小,粉碎后的产品纯度好。
老一代的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上的受料盘比较深,很笨重,由于两盘相对高速旋转,两盘所夹空间呈负压,物料常滞留其间,另外,工作盘的轴孔为圆柱形,主轴安装很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老一代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笨重、物料不易出盘、主轴安装费力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透气孔的新式工作盘。
这种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由面板、受料盘和轴套组成,其特征在于,面板为圆形平板,其背面是受料盘,受料盘一侧凸起圆柱为轴套,受料盘和面板的周边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料孔,轴套中心有轴孔。
在面板中部均匀分布有2~8个透气孔。
在出料孔中可焊上硬质合金片。
轴孔为二段台阶形,进轴的一段为外大内小的圆锥孔,上螺帽的一段为直径比圆锥孔端部大5~20mm的圆柱孔。
本实用新型用整体厚钢板车削而成,重量轻、强度高,由于中部有透气孔,盘中间的粉尘容易抛出,减少了无用的磨擦,轴孔为圆锥形,安装方便,易于定位,粉碎的物料可以达到2500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述如下图中,1、面板,2、受料盘,3、轴套,4、出料孔,5、透气孔,6、合金片,7、圆锥孔,8、圆柱孔。
图中面板1为圆形平板,其背面是受料盘2,受料盘2一侧凸起的圆柱为轴套3,受料盘2和面板1的周边上均匀分布有40个出料孔4,轴套3的中心有贯通的轴孔,在面板1的中部呈十字形地分布着4个透气孔5,在出料孔4中焊有合金片6,起耐磨的作用,轴孔为二段,进轴的一段为外大内小、锥度为1∶10的圆锥孔,上螺帽的一段为直径比圆锥孔端部大10mm的圆柱孔。
权利要求1.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由面板、受料盘和轴套组成,其特征在于,面板为圆形平板,其背面是受料盘,受料盘一侧凸起圆柱为轴套,受料盘和面板的周边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料孔,轴套中心有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其特征是在面板中部均匀分布有2~8个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其特征是在出料孔中焊有硬质合金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其特征是轴孔为二段台阶形,进轴的一段为外大内小的圆锥孔,上螺帽的一段为直径比圆锥孔端部大5~20mm的圆柱孔。
专利摘要离心式粉碎机工作盘,由面板、受料盘和轴套组成,其特征在于,面板为圆形平板,其背面是受料盘,受料盘一侧凸起圆柱为轴套,受料盘和面板的周边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料孔,轴套中心有轴孔。在面板中部均匀分布有2~8个透气孔。在出料孔中可焊上硬质合金片。轴孔为二段台阶形,进轴的一段为外大内小的圆锥孔,上螺帽的一段为直径比圆锥孔端部大5~20mm的圆柱孔。本实用新型用整体厚钢板车削而成,重量轻、强度高,由于中部有透气孔,盘中间的粉尘容易抛出,减少了无用的摩擦,轴孔为圆锥形,安装方便,易于定位,粉碎的物料可以达到2500目。
文档编号B02C19/00GK2743027SQ200420068959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7日
发明者唐新民 申请人:唐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