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成虫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仅我省发生面积就达140万亩,并造成大量松树的死亡,严重威胁我省的森林安全。萧氏松茎象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害虫,其卵、幼虫、蛹以及部分越冬成虫都生活在树皮内。目前生产上只能采取人工捕捉这些树皮内的害虫来降低林间的虫口密度,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很难清除生活在土下根颈部的害虫。此外,人工除治必须掰开树皮,这也会对树木造成损伤甚至引起病菌的侵入。寻找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来控制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危害,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成虫是该害虫唯一裸露的虫态,也是具有取食、交配、林间扩散等群体活动的虫态;成虫具有昼夜活动规律,即晚上上树活动,清晨爬回树干基部。成虫必须上树取食以满足生殖生存对营养的要求。因此,在成虫上树过程中,研制一种诱捕器对其进行捕杀是完全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成虫活动习性,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永久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且诱虫效果好的成虫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桶体及设置于其底部并与之连通的锥体构成,锥体顶部形成一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上设有绑带,锥体顶部设一小园筒与桶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底直径为21±0.5cm,高为18±0.5cm。锥体顶端的小圆筒直径为3.9±0.1cm,高为4±0.1cm,绑带宽度约为4±0.2cm,长7±1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及绑带由铁皮制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林间一次性安装,可永久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诱虫效果好。在成虫产卵高峰前(约5月下旬)诱杀掉成虫,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虫害。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6粒,卵存活率达90%,到幼虫阶段,就变成32头幼虫,用人工砍开树皮捕捉32头幼虫,即费工费时,还损伤树木。在林间使用诱捕器的结果证实,每个每周诱捕器可以诱到6头成虫(其中近半是雌虫),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减轻了大量人力、物力,保护了森林。除可诱捕萧氏松茎象,还能兼诱杀松墨天牛、吉丁虫,思茅松毛虫,松瘤象等其他重要害虫,起到保护森林的良好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直径15、高为13的塑料制成的桶体1及设置于其底部并与之连通的由铁皮制成的底直径为21cm、高为18cm的锥体2构成。锥体2顶部形成一缺口3。锥体2上设有用铁皮制成的宽度为4cm、长7cm的绑带4,顶部设有一直径为3.9cm,高为4cm的小园筒5与桶体1相连通。锥体2里外和小圆筒5内全部漆黑。锥体2在底直径17.5cm处垂直被剖开。
使用时将锥体连塑料桶体用钉子固定在树干1.5m左右的高处。用绑带对折成≤90°,将这些对折的绑带成斜形钉在锥体周围的树干上形成封闭的环,使成虫从任何方向都能通过铁皮环诱导进入锥体,然后进入桶体。桶体内放入新鲜树枝,效果更佳。在锥体顶端的小圆筒外侧面涂上滑层或截小段直径3.9±0.1cm,高4±0.1cm的PVC管套在圆筒上,PVC管外表面涂上滑层,使进入塑料桶的成虫不得逃逸。
实现该发明的最好方式1、10月开始使用,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成虫。次年2月成虫羽化出孔后,可以继续诱捕。成虫5月份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高峰期,因此,有近3个月的时间诱捕未产卵的成虫,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2、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林间安装诱捕器,效果更佳。
3、用于萧氏松茎象的预测预报,在发生程度不同的林间安装,根据捕到的成虫数量,结合林间寄主,植被等状况,可以掌握成虫种群动态,预测下一代发生趋势。
权利要求1.一种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由桶体(1)及设置于其底部并与之连通的锥体(2)构成,锥体(2)顶部形成一缺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上设有绑带(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顶部设一小园筒(5)与桶体(1)相连通,小园筒(5)罩住缺口(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底部垂直剖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底直径为21±0.5cm,高为18±0.5cm;锥体(2)在底直径17.5cm处垂直被剖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顶端的小圆筒(5)直径为3.9±0.1cm,高为4±0.1cm;其外侧涂有滑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绑带(4)宽度为4±0.2cm,长7±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锥体(2)和小圆筒(5)由铁皮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绑带(4)由铁皮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诱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器,由桶体及设置于其底部并与之连通的锥体构成,锥体顶部形成一缺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体上设有绑带,锥体顶部设一小圆筒与桶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林间一次性安装,可永久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诱虫效果好。在成虫产卵高峰前诱杀掉成虫,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虫害。在林间使用诱捕器的结果证实,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减轻了大量人力、物力,保护了森林。除可诱捕萧氏松茎象,还能兼诱杀松墨天牛、吉丁虫,思茅松毛虫,松瘤象等其他重要害虫,起到保护森林的良好效果。
文档编号A01M23/00GK2757575SQ200420110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
发明者温小遂 申请人:温小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