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折叠屋,特别是一种可适于宠物休息、寄养的折叠屋。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宠物休息、寄养的宠物屋一般采用以吹塑方式制成,这种折叠屋可以由几部分构成,包括底板、侧壁板、屋顶和前后板。使用时,需要利用工具。如螺丝刀等将底板、侧壁板、屋顶和前后板进行组合装配,对于喜爱宠物的儿童或老人,装配这样的折叠屋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难度也较大。另外,这样的宠物屋由于零部件较多,导致分立的包装件多,整体包装面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藏储。
所以,在本技术领域内,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折叠屋,不仅可适于宠物休息、寄养,也可用来存放物品,甚至作为儿童玩耍的道具。
本设计人根据多年的本技术领域的研发经验,终于凭借创造性的工作,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屋,它无需工具可简便组装和收合,并且具备整体包装体积小的特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屋,其中所述折叠屋具有一个底板,两侧壁板可插接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的两侧壁板分别由四块壁板板体构成,所述折叠屋具有一个屋顶板,所述屋顶板具有四块屋顶板板体,且所述壁板板体和屋顶板板体的各相邻板体间具有贯通连接两板体的可折叠的薄形连接部;所述两侧壁板的两端与屋顶板板体相连接,所述折叠屋具有与之可拆卸地连接的前门板和后墙板。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三壁板板体的内下棱与第四壁板板体的内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二壁板板体的外下棱与第三壁板板体的外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的内下棱与第二壁板板体的内上棱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屋顶板的第二和第三屋顶板板体相互可折叠地连接,所述屋顶板的第一屋顶板板体、屋顶板的第四屋顶板板体的外上棱分别和第二屋顶板板体、第三屋顶板板体的外上棱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插接口,两侧壁板的第四壁板板体和后墙板的下端设有可插入所述底板的插接口的插接榫。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前门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凸柱,所述两侧壁板的对应位置设有凹口,该前门板两侧的凸柱与所述两侧壁板上设置的凹口构成铰接连接结构。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前门板下端及与之对应的底板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开口。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凸柱,所述屋顶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凹口,该侧壁板两侧的凸柱与所述屋顶板上设置的凹口构成铰接连接结构。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两侧壁板和所述屋顶板上可设有止挡前门板和后墙板的楔形挡块。
如上所述的折叠屋,其中,所述第一屋顶板板体和第四屋顶板板体两侧设有止挡两侧壁板的楔形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特点是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的部件少,整体化的程度高,从而装配这样的折叠屋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简便容易,特别适宜儿童或老人;
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收放十分方便,收放状态下,其最大面积不大于折叠屋底板的面积,为运输和藏储带来便捷;3、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结构合理,功能周到,不仅可适于宠物休息、寄养,也可用来存放物品,甚至作为儿童玩耍的道具,可以采用吹塑、注塑、热塑等工艺制造,成本低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A处内侧局部分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B处部件分离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c处部件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装配及收放状态下的说明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壁板板体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照附图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的具体实施例。
首先,请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具有一个底板1、两侧壁板2、3、一个屋顶板4、前门板5和后墙板6。其中所述折叠屋的底板1为一长方形,所述底板1上设有多个插接口7,请参见图4。两侧壁板2、3可插接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所述的两侧壁板2、3分别由四个可折叠的壁板板体s1、s2、s3、s4构成,所述折叠屋的屋顶板4由四个可折叠的屋顶板板体r1、r2、r3、r4构成,且所述壁板板体s1、s2、s3、s4和屋顶板板体r1、r2、r3、r4的各相邻板体间具有贯通连接两板体的可折叠的薄形连接部13,请配合参见图2、3、6。
所述两侧壁板2、3的两端与屋顶板板体r1、r4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折叠屋的前门板5与两侧壁板2、3为可拆卸地相铰合固定连接。
参见图4,其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C处部件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所述两侧壁板2、3的第四壁板板体s4的下端设有可插入所述底板1的插接口7的插接榫8,所述底板1上设有的插接口7与插接榫8对应设置。
请见图5A、5B、5C,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装配及收放状态下的说明图。装配及收放状态为可逆的操作。其中5A为装配状态、5B为中间状态、5C为收放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屋的所述两侧壁板2、3的第三壁板板体s3内下棱与第四壁板板体s4的内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2、3的第二壁板板体s2的外下棱与第三壁板板体s3的外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s1的内下棱与第二壁板板体s2的内上棱相连接。所述屋顶板的第二和第三屋顶板板体r2、r3相互可折叠地连接,所述屋顶板的第一屋顶板板体r1、第四屋顶板板体r4的外上棱分别和第二屋顶板板体r2、第三屋顶板板体r3的外下棱相连接。利用这种连接关系,如图所示,屋顶板板体r1、r2、r3、r4和壁板板体s1、s2、s3、s4可顺势开合,在收合时,4块屋顶板板体r1、r2、r3、r4和4块壁板板体s1、s2、s3、s4叠置在所述底板1上,使其最大面积不大于折叠屋底板1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如图5A、5B、5C所示,由图5C的折叠状态,经图5B至图5A处于打开状态后,可装配折叠屋的前门板5和后墙板6。
参见图3和4,所述折叠屋的前门板5在其两侧设有与所述两侧壁板2、3相连接的凸柱9,在所述两侧壁板的对应位置设有凹口10,将凸柱9与凹口10配合,使前门板5与所述两侧壁板2、3构成铰接连接。在所述两侧壁板2、3和所述屋顶板4上可设有楔形挡块11,通过该楔形挡块11构成前门板5的定位与固定。所述折叠屋的前门板5下端和与之对应的底板1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开口12,便于对折叠屋的清理。
如图6所示,所述屋顶板的后墙板6的下端设有可插入所述底板1的插接口7的插接榫8,该后墙板6的下部具有一可折叠部,该折叠部由贯通连接相邻两板体的薄形连接部13构成,使所述后墙板6在折叠状态下,其底端与底板1插接设置,而后墙板体可通过该薄形连接部13平置于底板上,组装时,将该后墙板6抬起直立,通过与上述前门板同样的结构,即在所述两侧壁板2、3和所述屋顶板4前后端上设置的止挡后墙板的楔形挡块,构成后墙板6的定位与固定。所述第一屋顶板板体和第四屋顶板板体两侧设有止挡两侧壁板的楔形挡块,该两侧壁板的顶部与该楔形挡块相配合定位与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壁板的壁板板体s1、s2、s3、s4,所述屋顶板的屋顶板板体r1、r2、r3、r4均为一体的可折叠结构,所述各板体间具有贯通连接相邻两板体的薄形连接部13构成,与图6中所示的薄形连接部13为同样的结构。
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s1上部设有与所述屋顶板的第1和4屋顶板板体r1、r4接合的接合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屋顶板相连接的凸柱,所述屋顶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嵌设第一壁板板体的安装槽,在安装槽的两端设有与凸柱相配合的凹口,凸柱和凹口组成铰接件,构成铰接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上还设有可开合的窗户12,如上下开合,如图1所示,为了说明方便,一个窗户为开的状态,另一个窗户为合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可以采用吹塑、注塑、热塑等工艺制造,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其附图的说明,本领域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等同替换应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屋具有一个底板,两侧壁板可插接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的两侧壁板分别由四块壁板板体构成,所述折叠屋具有一个屋顶板,所述屋顶板具有四块屋顶板板体,且所述壁板板体和屋顶板板体的各相邻板体间具有贯通连接两板体的可折叠的薄形连接部;所述两侧壁板的两端与屋顶板板体相连接,所述折叠屋具有与之可拆卸地连接的前门板和后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三壁板板体的内下棱与第四壁板板体的内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二壁板板体的外下棱与第三壁板板体的外上棱相连接,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的内下棱与第二壁板板体的内上棱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的第二和第三屋顶板板体相互可折叠地连接,所述屋顶板的第一屋顶板板体、屋顶板的第四屋顶板板体的外上棱分别和第二屋顶板板体、第三屋顶板板体的外上棱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插接口,两侧壁板的第四壁板板体和后墙板的下端设有可插入所述底板的插接口的插接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凸柱,所述两侧壁板的对应位置设有凹口,该前门板两侧的凸柱与所述两侧壁板上设置的凹口构成铰接连接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下端及与之对应的底板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板的第一壁板板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凸柱,所述屋顶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凹口,该侧壁板两侧的凸柱与所述屋顶板上设置的凹口构成铰接连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板和所述屋顶板上可设有止挡前门板和后墙板的楔形挡块。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顶板板体和第四屋顶板板体两侧设有止挡两侧壁板的楔形挡块。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屋,具有一个底板,两侧壁板可插接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的两侧壁板分别由四块壁板板体构成,所述折叠屋具有一个屋顶板,所述屋顶板具有四块屋顶板板体,且所述壁板板体和屋顶板板体的各相邻板体间具有贯通连接两板体的可折叠的薄形连接部;所述两侧壁板的两端与屋顶板板体相连接,所述折叠屋具有与之可拆卸地连接的前门板和后墙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的部件少,整体化的程度高,装配简便容易,特别适宜儿童或老人;收放方便,在收放状态下,其最大面积不大于折叠屋底板的面积,方便运输和藏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屋结构合理,功能周到,采用吹塑、注塑、热塑等工艺制造,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01K1/03GK2751544SQ20042011790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8日
发明者陈主荣 申请人:来福太(厦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