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可分为三类背负式、牵引式和自走式。自走式机型自带动力,机动性强,但成本高;牵引式机型需拖拉机提供行走和工作动力,因工作机和拖拉机分离,机动性差,且不能自行开道;背负式机型工作部件安装在拖拉机上,机动性强,成本低。现有背负式机型有单行机、双行机和多行机,单行机不能自行开道,且作业效率低,对土壤压实严重;双行机配套拖拉机动力均在37.5kW以上,且自行开道困难;多行机配套拖拉机动力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以四轮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动力机型小,可自行开道和与拖拉机逆向配置,操向灵活,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收集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该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分禾器、拨禾装置、卧式摘穗装置组成的摘穗台及前端位于卧式摘穗装置下方,向后上方斜向升起的果穗输送装置,摘穗装置后下方的空间位置安装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该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上逆向安装在提供动力的拖拉机上。
在果穗输送装置的尾部下方安装有果穗收集箱。
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的后下方配置新型秸秆粉碎装置,在玉米秸秆倒地前完成粉碎工作,大大节省了动力,动力机型小,可自行开道,配套拖拉机动力在22.5kW以上,即可顺畅在田间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与拖拉机逆向配置,减轻了转向轮的负荷,操向灵活。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保证收获效率≥3亩/时;总损失≤2%,秸秆粉碎合格率≥98%,性能优异,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和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新型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分禾器1、拨禾装置2、卧式摘穗装置3组成的摘穗台及前端位于卧式摘穗装置3下方,向后上方斜向升起的果穗输送装置5;摘穗装置3后下方的空间位置安装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4;在果穗输送装置5的尾部下方安装有果穗收集箱6。该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上逆向安装在提供动力的拖拉机上。
工作时,随着收获机的前进,在分禾器1和拨禾装置2的引导作用下,田间玉米被分成两行进入卧式摘穗装置3,摘穗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两对摘穗辊,每对摘穗辊由两个转向相反的摘穗辊组成,进入摘穗装置的玉米处于转向相反的摘穗辊之间,并随着摘穗辊的转动,沿摘穗辊的周向和轴向运动,同时玉米穗逐渐向摘穗辊靠近。玉米穗因直径远大于摘穗辊间隙而被摘掉,落入果穗输送装置5送至果穗收集箱6。摘穗后的玉米秸秆继续沿摘穗辊的周向和轴向运动,同时,位于摘穗装置后下方的新型秸秆粉碎还田装置4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还田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该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分禾器(1)、拨禾装置(2)、卧式摘穗装置(3)组成的摘穗台及前端位于卧式摘穗装置(3)下方,向后上方斜向升起的果穗输送装置(5),摘穗装置(3)后下方的空间位置安装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该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上逆向安装在提供动力的拖拉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在果穗输送装置(5)的尾部下方安装有果穗收集箱(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背负式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包括分禾器(1)、拨禾装置(2)、卧式摘穗装置(3)组成的摘穗台及前端位于卧式摘穗装置(3)下方,向后上方斜向升起的果穗输送装置(5),摘穗装置(3)后下方的空间位置安装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4)。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的后下方配置新型秸秆粉碎装置,可在玉米秸秆倒地前完成粉碎工作,大大节省了动力,配套拖拉机动力在22.5kW以上即可顺畅在田间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与拖拉机逆向配置,减轻了转向轮的负荷,操向灵活。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保证收获效率≥3亩/时;总损失≤2%,秸秆粉碎合格率≥98%,性能优异。
文档编号A01D45/00GK2896840SQ2005200314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
发明者师清翔, 刘师多, 倪长安, 王国欣, 王显仁, 姬江涛, 高春艳, 庞靖, 丁慧玲, 周学建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