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害虫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4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灭害虫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杀昆虫的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灭害虫灯。
背景技术
随着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就为蚊子等害虫提供一种良好的生存空间,现在有一些户外灭害虫器,但灭害虫效果差,安全性能不高,难清除害虫尸体,而且结构也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灭害虫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和易清理卫生的灭害虫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灭害虫灯,包括引诱光源、电击网、防护罩,还包括一伞罩和一底座,伞罩位于防护罩上端,底座位于防护罩下端,防护罩与底座固定,在伞罩与底座之间设有引诱光源,引诱光源的外圈设有一透明防水罩,电击网设在透明防水罩的外圈。
上述目的还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完善。
所述引诱光源为双光源,上方为白光灯固定在伞罩下方,下方为紫光灯固定在底座上方。
在白光灯和紫光灯的灯座位置各设有一块绝缘板,上下两块绝缘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螺杆套有绝缘瓷管,绝缘瓷管的外侧张紧有一圈圈不锈钢丝形成电击网,电击网与设在底座或伞罩内的高压变频变压器电联接。
所述底座底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泄孔。
所述底座可安装在立柱上。
所述伞罩顶端可设挂勾。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方便,可由立柱支承或吊挂安装,安全环保,防水防蚀,拆卸清理方便,适用各种环境下的户外使用。


附图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合附图,一种灭害虫灯,包括白光灯1和紫光灯2双引诱光源,防护罩3,伞罩4和底座5,伞罩4位于防护罩3上端,底座5位于防护罩3下端,防护罩3与底座5固定,底座5安装在一立柱6上。白光灯1固定在伞罩4下方,紫光灯2固定在底座5上方,白光灯1和紫光灯2的外圈设有一透明防水罩7。在白光灯1和紫光灯2的灯座位置各设有一块绝缘板8,上下两块绝缘板8之间通过八根螺杆9连接,每根螺杆9套有绝缘瓷管10,绝缘瓷管10的外侧张紧有一圈圈不锈钢丝形成电击网11,电击网11与设在立柱6内的高压变频变压器(图中未示出)电联接。
底座5底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泄孔12,用于排泄害虫尸体和雨水。
权利要求1.一种灭害虫灯,包括引诱光源、电击网、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伞罩和一底座,伞罩位于防护罩上端,底座位于防护罩下端,防护罩与底座固定,在伞罩与底座之间设有引诱光源,引诱光源的外圈设有一透明防水罩,电击网设在透明防水罩的外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害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光源为双光源,上方为白光灯固定在伞罩下方,下方为紫光灯固定在底座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灭害虫灯,其特征在于在白光灯和紫光灯的灯座位置各设有一块绝缘板,上下两块绝缘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螺杆套有绝缘瓷管,绝缘瓷管的外侧张紧有一圈圈不锈钢丝形成电击网,电击网与设在底座或伞罩内的高压变频变压器电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害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害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可安装在立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害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罩顶端可设挂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杀昆虫的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灭害虫灯。它包括引诱光源、电击网、防护罩,还包括一伞罩和一底座,伞罩位于防护罩上端,底座位于防护罩下端,防护罩与底座固定,在伞罩与底座之间设有引诱光源,引诱光源的外圈设有一透明防水罩,电击网设在透明防水罩的外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方便,可由立柱支承或吊挂安装,安全环保,防水防蚀,拆卸清理方便,适用各种环境下的户外使用。
文档编号A01M1/04GK2785367SQ200520057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
发明者阮洪基 申请人:阮洪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