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5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轮式增氧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浮球支臂。
背景技术
目前,叶轮式增氧机的浮球支臂大多由钢管支架、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组成,所述钢管支架、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固定板以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钢管支架的一端,钢管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架,浮球固定环为开口型,浮球固定环通过其开口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由于其全部采用金属管焊接而成,而该叶轮式增氧机的浮球支臂需要长时间地浸在水中,这种采用金属材料焊接而成的浮球支臂就很容易生锈,在焊接点处还比较容易断裂,将直接影响到浮球支臂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当浮球支臂处于海水中工作时,会更容易受到海水的腐蚀,其使用寿命将更短,另外,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浮球支臂,其重量大,不灵活,同时会给安装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重量轻,耐腐蚀且为整体式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主要由桁架、固定板和设置有开口的浮球固定环构成,在所述浮球固定环的开口处安装有紧固螺栓,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分别位于桁架的两端,所述桁架、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为注塑成形的整体式结构。
所述浮球固定环通过其环体与桁架连接。
所述浮球固定环由开口的环状筒体构成,筒体上设置有环状加强筋。
所述桁架的截面呈“П”形、“I”形或“U”形。
所述桁架外还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将桁架、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采用模具整体式一次性注塑而成,并且在桁架和固定板等受力位置处设置加强筋,使得该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在大大降低了整体重量的情况,还可以很好地抵抗水的腐蚀,从而大大沿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给安装和维护带来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P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主要由桁架1、固定板2和设置有开口4的浮球固定环3构成,在所述浮球固定环3的开口4处安装有紧固螺栓5,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分别位于桁架1的两端,所述桁架1、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是采用模具整体式一次性注塑而成,其中所述浮球固定环3是通过其环体与桁架相连接,桁架1、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采用的塑料最好是增强型PP塑料,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便于浮球的固定,浮球固定环3由开口的环状筒体构成,筒体上设置有环状加强筋,所述桁架1的截面呈“П”形,如图3所示,桁架1的截面还可以呈“I”形或者是“U”形,桁架1外还设置有加强筋6,固定板2上也设置有加强筋7。这样就可以使得该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在大大降低了整体重量的情况,还可以很好地抵抗水的腐蚀,从而大大沿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给安装和维护带来方便。
权利要求1.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主要由桁架(1)、固定板(2)和设置有开口(4)的浮球固定环(3)构成,在所述浮球固定环(3)的开口(4)处安装有紧固螺栓(5),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分别位于桁架(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为注塑成形的整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固定环(3)通过其环体与桁架(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固定环(3)上开口的环状筒体构成,筒体上设置有环状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截面呈“II”形、“I”形或“U”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桁架(1)外还设置有加强筋(6)。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加强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主要由桁架(1)、固定板(2)和设置有开口(4)的浮球固定环(3)构成,在所述浮球固定环(3)的开口(4)处安装有紧固螺栓(5),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分别位于桁架(1)的两端,所述桁架(1)、固定板(2)和浮球固定环(3)为注塑成形的整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桁架、固定板和浮球固定环采用模具整体式一次性注塑而成,并且在桁架和固定板等受力位置处设置加强筋,使得该叶轮式增氧机浮球支臂,在大大降低了整体重量的情况,还可以很好地抵抗水的腐蚀,从而大大沿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给安装和维护带来方便。
文档编号A01K63/04GK2788554SQ20052005769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
发明者周浩年 申请人:周浩年, 何晓立, 廖玉伦, 廖金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