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74阅读:1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蟑螂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卫生装置,特别是一种蟑螂捕捉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人类的天敌,现有技术中捕捉蟑螂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喷放药毒法、粘胶诱捕法、直接烫、拍消灭等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捕捉效率低,污染环境、人工操作频繁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简单可靠蟑螂捕捉器。这种蟑螂捕捉器主要部件为具有进出通道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诱饵座、止回通道傍板和止回通道刚柔件,还可以在止回通道刚柔件下方设置止回通道平板,壳体的尾部设有可与壳体拆卸配合的收集袋,止回通道傍板、止回通道刚柔件和止回通道平板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作为诱捕部分的诱饵座位于困捕部分的后方,装置的尾部的收集袋形成收集部分;一个壳体内可以同时设有一个以上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捕捉效率高、环保安全、外界条件限制少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依附图所示,这种蟑螂捕捉器主要部件为具有进出通道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诱饵座2、止回通道傍板4、止回通道刚柔件6,以及在止回通道刚柔件6下方设置的止回通道平板5,壳体1的尾部设有可与壳体1拆卸配合的收集袋3,止回通道傍板4、止回通道刚柔件6和止回通道平板5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作为诱捕部分的诱饵座2位于困捕部分的后方,装置的尾部的收集袋3形成收集部分。将诱饵置放在诱饵座2上吸引蟑螂的到来,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具有一定柔性的刚柔件6起着单向通道的作用,只需要一个较小的由外向里的推力即可使之向上变形而形成一小开口,在蟑螂爬过后即可恢复原来的闭合状态,以防蟑螂的回爬,蟑螂则会前行到收集袋3中。由于采用了物理方式进行捕捉,对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蟑螂捕捉器,其主要部件为具有进出通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诱饵座(2)、止回通道傍板(4)和止回通道刚柔件(6),还可以在止回通道刚柔件(6)下方设置止回通道平板(5),壳体(1)的尾部设有可与壳体(1)拆卸配合的收集袋(3),止回通道傍板(4)、止回通道刚柔件(6)和止回通道平板(5)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作为诱捕部分的诱饵座(2)位于困捕部分的后方,装置的尾部的收集袋(3)形成收集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壳体(1)内可以同时设有一个以上由止回通道傍板(4)和止回通道刚柔件(6)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壳体(1)内可以同时设有一个以上由止回通道傍板(4)、止回通道平板(5)和止回通道刚柔件(6)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卫生装置,特别是一种蟑螂捕捉器。这种蟑螂捕捉器主要部件为具有进出通道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诱饵座、止回通道傍板和止回通道刚柔件,还可以在止回通道刚柔件下方设置止回通道平板,壳体的尾部设有可与壳体拆卸配合的收集袋,止回通道傍板、止回通道刚柔件和止回通道平板所形成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作为诱捕部分的诱饵座位于困捕部分的后方,装置的尾部的收集袋形成收集部分;一个壳体内可以同时设有一个以上的单向通道成为该装置的困捕部分。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捕捉效率高、环保安全、外界条件限制少等。
文档编号A01M1/00GK2836468SQ20052011491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何坤生 申请人:何坤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