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73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人工降雨系统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降雨技术则是改善环境的措施之一。
现阶段人工降雨技术是在降雨概率出现时将化学药剂用高射炮打入空中,从而促使降雨出现的过程。这种人工降雨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实施,时间上受限止。
2)、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3)、降雨的强度及地点不能得到准确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该系统具有可以随时、可控、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装有多个喷水装置的供水管道,以及连接在供水管道与水源之间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水装置按一定间距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并架设到预先设定高度的建筑物或支撑物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为供水管道的水增加压力的加压装置及控制加压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现有的建筑物或新建的支撑物把一套按需要实施人工降雨的地区形状设计的喷水装置和配套的连接管路架设到空中预定的高度,连接管路和有压力的水源连接在一起,在水源压力不足时通过加压装置和稳定的水源联系在一起,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向需要或预定的区域实施人工降雨的一个系统。本实用新型有以下良好效果1)、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人工降雨。
2)、降雨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3)、降雨的强度可以被准确控制。
4)、降雨可以吸附空气中浮游颗粒,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5)、降雨过程中可以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6)、降雨可以对地面的植物进行灌溉,促进其生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实施例1包括多个喷水装置3、供水管道4、加压装置5、远程控制装置7;其连接关系为多个喷水装置3按一定间距安装在供水管道4上,供水管道4与加压装置5相连,加压装置5通过传输线缆与远程控制装置7相连。本实施例为应用于一般住宅小区各楼房1周围的局部人工降雨的系统,如图1所示。图中,装有喷水装置3的供水管道41安装在楼房1顶层周边的位置,其余没有喷水装置的供水管道42沿楼房侧面向下与安装在地面的加压装置5(例如水泵)相连;加压装置5再通过管道与市政(或小区)供水管网6相连;远程控制装置7可设置在一控制室内;远程控制装置7通过传输线缆与加压装置5相连并控制其工作(也可在现场设置加压装置5的电源开关,通过人工控制加压装置5的工作)。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装置7使加压装置5工作,把供水管网6中的水增加到一定的压力后即可通过供水管道4把输送到水喷水装置3处,再通过喷水装置3把水喷洒到指定的区域。
本实施例的各装置均可选用常规产品,喷水装置的数量可根据人工降雨的面积而定、加压装置(水泵)的功率可根据喷水装置安装的高度及流量确定(若供水管网的水有足够的压力则可省去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实施例2是应用于当两个建筑物1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的区域进行人工降雨的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两个建筑物1的装有喷水装置3的两段供水管道41之间增加连接两段水管的支撑架9及安装在支撑架9上的多段装有喷水装置3的供水管道43,供水管道43的两端分别与两段供水管道41相连通并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装有多个喷水装置的供水管道,以及连接在供水管道与水源之间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水装置按一定间距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并架设到预先设定高度的建筑物或支撑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可包括为供水管道的水增加压力的加压装置及控制加压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为水泵,所述控制装置为水泵的电源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局部范围内人工降雨系统,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系统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装有多个喷水装置的供水管道,以及连接在供水管道与水源之间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水装置按一定间距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并架设到预先设定高度的建筑物或支撑物上。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降雨系统具有可以随时、可控、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15/00GK2812558SQ200520114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王卫国 申请人:王卫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