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海两用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19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海两用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海两用钓鱼器。
背景技术
钓鱼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多钓到鱼。如果动作不够迅速,起杆较慢或动作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咬钩鱼脱钩的现象,造成遗憾。一些岁数较大的钓鱼者,常因存在这些问题而出现出去钓鱼乘兴而去、空手而归的局面。另外,在海边钓鱼时,由于架杆多、甩线距离远,人的观察能力不及,所以常常不能及时发现有鱼上钩,造成咬钩鱼脱钩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或人工触动起杆的手海两用钓鱼器,以尽量减少咬钩鱼的逃脱,满足钓鱼者的钓鱼乐趣。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手海两用钓鱼器是在一活动框架的上部连接有调控手柄和带渔杆托架的上支架,在活动框架中装有驱动上支架触发弹起的弹力机构,在活动框架下部通过轴连接有下支架,在下支架内装有限位机构,在下支架外侧设有与限位机构通过销轴连接的触发机构。
首先将本钓鱼器在岸边固定好,在甩钩后,将手杆或海杆固定在本钓鱼器的渔杆托架上,通过按压调控手柄,使活动框架中的弹力机构在限位机构的限位锁定下,保持绷紧状态,并同时达到调整好渔杆倾角位置的作用。
当有鱼咬钓后,通过人工触动或是通过海杆上的渔线的自动触发,即可使触发机构动作,使下支架内的限位机构脱离限位状态,绷紧状态下的弹力机构弹力释放,拉动活动框架及上支架以连接轴为轴转动,从而使上支架上的渔杆托架转动,带动渔杆的前端同时向上甩起,瞬间将鱼钩住,由此完成自动起杆钓鱼的动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可夹持各种类型的渔杆,适于陆海两用,满足了手杆、海杆的不同使用需要——在海域使用时,不仅可自动完成钓鱼起杆过程,还可对渔杆的架设角度进行微调,以使渔杆按需要没入水面;在内陆河流、湖泊使用时,可以采用手拉、脚踏、腿碰等多种形式,及时触发渔杆的起钓,减少咬钩鱼脱钩的现象发生。使用本钓鱼器无需钓鱼者持杆,一个人可同时照顾多根渔杆,既能真正达到放松、休闲的目的,还可提高钓鱼效率,从中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起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是一个由顶面和两个侧壁制成的、起转动作用的活动框架9,活动框架9的顶面连接着上支架5和调控手柄1。在上支架5的顶部固接渔杆托架3。渔杆托架3为半圆管状,内衬橡胶软垫,以托架渔杆。渔杆托架3后部有一截圆管,用于固定渔杆的端部。在上支架5侧面上部可设置绳带及卡扣机构,以进一步固定渔杆托架3上的渔杆。
在活动框架9中装有驱动上支架触发弹起的弹力机构。一种简捷有效的弹力机构实现方式如图1、图2所示,是在活动框架9的连接轴8上缠绕扭簧7,钩挂扭簧的拉杆6上端连接在上支架5上。连接轴8是活动框架9与下支架5之间的转动连接件,卷绕在连接轴8上的扭簧7通过拉杆6向上支架5施加一个使上支架5和活动框架9沿连接轴8向后下方旋转的拉力。图1中,拉杆6上端固定或穿接一根活动杆,活动杆的两端穿接在上支架5两侧壁上的条形槽孔4中。活动杆在条形槽孔中的前后位置不同,可适当调整弹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小,以在钓大鱼或小鱼时配合选择使用。
在活动框架9下部通过轴连接有下支架13。下支架13是一个由前壁和两个侧壁弯制成的框架,两侧壁的后部上凸,在上边角处通过连接轴8与活动框架9的两个伸入的侧壁转动连接,以实现活动框架9相对下支架13的转动。
图3中,在下支架13的侧壁边沿下部还设有插管16,固定插杆10的上端插接在插管16内,固定插杆10的下端用于插入岸边的泥土中或海边的礁石缝隙中,以固定整个钓鱼器。
在下支架13内装有限位机构,图1中给出的一种限位机构,是在下支架13内设有止动拨叉15,连接止动拨叉中部的支点轴固定在下支架13的侧壁。在活动框架9的弧形边沿开有若干可与止动拨叉叉端接触的斜齿,在止动拨叉末端的下部设有一个底端与下支架13侧壁轴连接的支杆12。支杆12中部有连接销轴穿过下支架13侧壁上的弧形条孔17与下支架13外侧的触发机构相连接。
图1中,由于弹力机构中扭簧7的作用,使活动框架9保持顺时针旋转的态势。在下支架5内安装的止动拨叉15是依杠杆作用原理工作的,即其末端通过下部支杆12的支撑,使叉端稳定地插入活动框架9弧形边沿上的斜齿内,阻止活动框架9的转动,使其保持稳定状态。当触发机构动作时,与之连接的支杆12随动,其上端顺时针转动,在接近止动拨叉15的中部支点轴时,对止动拨叉15的支撑作用消失,止动拨叉15的限位作用消失,上支架5和活动框架9即在扭簧7的弹力拉动作用下,迅速转动,带动渔杆托架3顺时针旋转,实现自动起杆的动作效果。活动框架9弧形边沿上的多个连续的斜齿设置,是为便于通过调控手柄1调整止动拨叉15的叉端在活动框架9上的限位位置,进而达到调整渔杆倾角或使其没入水面的目的。在支杆12上绕接有钢丝扭簧11,钢丝扭簧的另一端卡接在下支架13侧壁下部的定位小孔中。钢丝扭簧11的作用就是使支杆12在常态下保持在图1中所示的右端位,以可靠地顶住止动拨叉15的末端,保证可靠地限位。
如图3所示,在下支架13外侧设有与限位机构通过销轴连接的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包括一倒A形摆块18和在摆块两伸出臂上分别连接的触发拉环19与触发摆杆14。摆块18下角与限位机构中支杆12的底端同轴连接(图1),支杆12中部的连接销轴穿过下支架13侧壁上的弧形条孔17接在摆块18的中部,达到同步转动。触发拉环19用以拴系触发拉线,触发拉线的另一端可系在钓鱼者所坐的板凳腿上,也可接一木柄把手,供钓鱼者手握拽拉。触发摆杆14是供海杆使用的,即当在渔杆托架3上插入海杆时,将海杆绕线轮上的鱼线绕过触发摆杆14的长臂端部后甩出,在鱼咬钩游动逃窜时,拉动鱼线,拉动触发摆杆14,使触发机构动作。
图3中,无论是通过触发拉线拨动触发拉环19,还是触发摆杆14受动触发,都可使摆块18逆时针偏转(在图1中就是顺时针转动),带动支杆12偏转,使止动拨叉15对活动框架9的限位作用消失,弹力机构动作,带动渔杆托架3旋转,使渔杆向上弹起(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框架9、上支架3和调控手柄1可以作成一体结构,但为携带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三者组合连接的结构方式。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活动框架9的顶面设有相对的插槽,上支架5的底面有外伸沿插入插槽,调控手柄1的后端沿活动框架9的顶面插入上支架5内,紧固螺钉2穿过调控手柄1,旋接在活动框架9上。这种插接配合的组合连接方式,拆卸、组装和携带均十分方便,利于钓鱼者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特征在于在活动框架(9)的上部连接有调控手柄(1)和带渔杆托架(3)的上支架(5),在活动框架(9)中装有驱动上支架触发弹起的弹力机构,在活动框架(9)下部通过轴连接有下支架(5),在下支架(5)内装有限位机构,在下支架(5)外侧设有与限位机构通过销轴连接的触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力机构是在活动框架(9)的连接轴(8)上缠绕扭簧(7),钩挂扭簧的拉杆(6)上端连接在上支架(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是在下支架(5)内设有止动拨叉(15),连接止动拨叉中部的支点轴固定在下支架(5)的侧壁;在活动框架(9)的弧形边沿开有若干可与止动拨叉叉端接触的斜齿,在止动拨叉末端的下部设有一个底端与下支架(5)侧壁轴连接的支杆(12);支杆(12)中部有连接销轴穿过下支架(5)侧壁上的弧形条孔与下支架(5)外侧的触发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一倒A形摆块(18)和在摆块两伸出臂上连接的触发拉环(19)与触发摆杆(14);摆块(18)下角与限位机构中支杆(12)的底端同轴连接,支杆(12)中部的连接销轴穿接在摆块(18)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特征在于在活动框架(9)的顶面设有相对的插槽,上支架(5)的底面有外伸沿插入插槽,调控手柄(1)的后端沿活动框架(9)的顶面插入上支架(5)内,紧固螺钉(2)穿过调控手柄(1),旋接在活动框架(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海两用钓鱼器。其结构是在一活动框架的上部连接有调控手柄和带渔杆托架的上支架,在活动框架中装有驱动上支架触发弹起的弹力机构,在活动框架下部通过轴连接有下支架,在下支架内装有限位机构,在下支架外侧设有与限位机构通过销轴连接的触发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夹持各种渔杆,适于陆海两用。本实用新型可及时触发渔杆的起钓,减少咬钩鱼脱钩的现象发生。使用本钓鱼器无需钓鱼者持杆,一个人可同时照顾多根渔杆,既能达到放松、休闲的目的,还能提高钓鱼效率,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文档编号A01K97/10GK2838279SQ20052014319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4日
发明者范建巍 申请人:范建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