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9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有独轮驱动整体船板结构的插秧机已经推广应用十多年,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其缺点如下 插秧机在田间工作时,对水田整地要求高,要求在老稻田(至少种过一年以上的稻田)里插秧,并且一般要求水田沉淀一周后才能进行插秧,如果沉淀不好,容易造成壅泥、壅苗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发生陷车;在新的旱田改水田的地里基本不能进行工作,影响插秧机的适应性和工作性能。由于秧船底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整个插秧机的通过性能不好,通过田埂时非常费力,需要至少三人帮忙,前拉后推才能通过。
插秧机在田间工作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储秧装置,用户只能将秧苗放在秧船的船板上,工作时操作者要弯腰低头去取秧苗,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工作起来非常不方便。一般插秧机要求秧苗成“毯状”,根部应交织盘错在一起,并且带有苗床土,这样容易缓苗,提高成活率,但是当把秧苗直接摆放在船板上时,插秧时水会漫上秧船,冲掉苗床土,造成秧苗松散,这样就会影响插秧机的工作质量,减缓秧苗生根,延长缓苗期。
现有独轮驱动整体船板仿形结构的插秧机转向装置的结构,操纵装置与牵引部直接连接,采用把式操向盘驾驶,控制机体转向的时候,受到田间的阻力比较大,因此操纵力大,转向费力,劳动强度大,对水田地表平整度要求严格。使用这种把式操向盘反应灵敏度低,操作不灵活。而多数用户由于缺少必要的平地机械,将水田多分割成小块,这样更增多田间转弯次数,使用这种把式操向盘使驾驶者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也影响了该类插秧机的推广。
如图5、图6、图7所示,目前插秧机的横向送秧机构都是采用在工作链箱5上通过滚轮支架55设置固定滚轮56,下滑道62为“U”形钢板结构,上部结构在支撑架51上焊接固定支架52,然后通过一组滚轮53与秧箱联接,联接处的轨道也为“U”形钢板结构,由于上下滑道都为“U”形钢板结构,而固定滚轮的轴线又不相平行,要求零件制造精度高,稍有偏差就会造成滚轮不同心,秧箱横向移动困难,并且无法调整,而且遇到质量差的秧苗也无法调整秧箱的角度,影响插秧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水田沉淀情况控制升降、防止壅泥、壅苗和陷车现象、并方便插秧操作的改进的插秧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插秧机,包括插秧牵引部,铰接于牵引部后部的插秧工作部,位于所述插秧工作部底部的秧船,固定于所述秧船上的工作链箱,通过上横轨道装置和下横轨道装置安装在工作链箱上的秧箱,其中 所述秧船下方设有两个秧船辅助撑板,所述插秧工作部的机架和秧船辅助撑板之间设有辅助撑板的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插秧工作部上还设有高于所述秧船表面且方便抓取秧苗的储秧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位于秧船辅助撑板前端的铰接点,位于秧船辅助撑板后端和机架之间的升降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缸升降装置或丝杠升降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储秧架设置在所述秧箱的后上方。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插秧工作部的机架上固设有控制牵引部转向的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方向盘,所述助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牵引部的驱动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装置包括由所述方向盘驱动的若干变速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方向盘的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且固定在所述插秧机牵引部)上的摆动齿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导轨,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的撑臂上的滚轮臂,所述滚轮臂上安装有固定滚轮,所述固定滚轮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上导轨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圆形的上导轨相对于固定滚轮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固定于滚轮臂上;所述下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下导轨,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上的下滚轮架,所述下滚轮架上安装有下固定滚轮,所述下固定滚轮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下导轨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的插秧机,包括插秧牵引部,铰接于牵引部后部的插秧工作部,位于所述插秧工作部底部的秧船,固定于所述秧船上的工作链箱,通过上横轨道装置和下横轨道装置安装在工作链箱上的秧箱,所述秧船下方设有两个秧船辅助撑板,所述插秧工作部的机架和秧船辅助撑板之间设有辅助撑板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插秧工作部上还设有高于所述秧船表面且方便抓取秧苗的储秧架;本发明在水田间工作的时候,可以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使插秧机主要的压力通过秧船辅助撑板作用在较硬的土层上,大大减少了插秧机对水土混合的泥层的压力,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插秧机压力造成的壅泥、壅苗等现象,防止对插好秧苗的损坏。并且秧船辅助撑板使插秧机通过田埂提供了一个支撑力,增大了插秧机通过田埂的能力,还能有效防止插秧机的下陷;储秧架的设置,站在所述秧船上操作者不需要弯腰去取原来放置在秧船上的秧苗,伸手即可拿到位于所述储秧架上的秧苗,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秧苗的摆放位置高于秧船表面一定距离,水不能冲刷到秧苗,保护了秧苗苗床土,易于秧苗成活,充分发挥插秧机的工作性能。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方向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上横轨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处下横轨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上横轨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处下横轨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附图1所示,改进的插秧机,包括插秧牵引部1,铰接于牵引部后部的插秧工作部2,位于所述插秧工作部2底部的秧船21,固定于所述秧船21上的工作链箱5,通过上横轨道装置和下横轨道装置安装在工作链箱5上的秧箱6,其中 所述秧船21下方设有两个秧船辅助撑板22,所述插秧工作部2的机架23和秧船辅助撑板22之间设有辅助撑板22的高度调节装置24;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4包括位于秧船辅助撑板22前端的铰接点24a,位于秧船辅助撑板22后端和机架23之间的升降装置24b。所述升降装置24b为液压缸升降装置或丝杠升降装置。
本发明在水田间工作的时候,可以调节高度调节装置24的升降装置24b,根据所需可以使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以位于秧船辅助撑板22前端的铰接点24a为中心转动,这样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与所述升降装置24b相连接的后端先接触到地面泥层下的较硬的土层,将插秧机撑起。因此插秧机主要的压力作用在较硬的土层上,大大减少了插秧机对水土混合的泥层的压力,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插秧机压力造成的壅泥、壅苗等现象,防止对插好秧苗的损坏。现有插秧机由于庞大而且船板底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整个插秧机的通过性能不好,过田埂非常费力,需要多人前拉后推才能通过,并且插秧机底部直接与泥层接触,很容易陷车。本发明因为具有所述升降装置24b,使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支撑在较硬的土层,为插秧机通过田埂提供了一个支撑力,增大了插秧机通过田埂的辅助力,可以帮助插秧机很容易的通过田埂,同时由于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先支撑在土地的硬层上,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插秧机下陷。
本发明所述的升降装置24b可以采用液压缸升降装置,所述液压缸升降装置的进油管与插秧机控制部分的操纵器连接,插秧机使用工作时由所述操纵器控制液压缸升降装置进油管的进油量,改变液压缸升降装置的高度,调节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本发明所述的升降装置24b还可以采用丝杠升降装置,直接调节调节所述秧船辅助撑板22。
所述插秧工作部2上还设有高于所述秧船21表面且方便抓取秧苗的储秧架3,所述储秧架3设置在所述秧箱6的后上方。
现有技术中插秧机储秧架装置,包括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插秧机前方牵引装置的秧船21,位于所述秧船21上方的秧箱6,站在所述秧船21上工作时使用者需要弯腰去取放置在秧船21上的秧苗,工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专门的储苗装置储秧架3,用户可以将秧苗放在所述储秧架3上。所述储秧架3具有一定高度,站在所述秧船21上工作的使用者不需要弯腰去取原来放置在秧船6上的秧苗,伸手即可拿到放置在所述储秧架3上的秧苗,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秧苗的摆放位置高于秧船21表面一定距离,水不能冲刷到秧苗,保护了秧苗苗床土,易于秧苗成活,充分发挥插秧机的工作性能。
如附图2所示,所述插秧工作部2的机架上固设有控制牵引部1转向的助力装置4,所述助力装置4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方向盘41,所述助力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牵引部1的驱动装置42。所述助力装置4包括由所述方向盘41驱动的若干变速齿轮4a、4b;所述驱动装置42包括所述方向盘41的输出齿轮4c,与所述输出齿轮4c啮合且固定在所述插秧机牵引部1上的摆动齿轮1a。
本发明在现有插秧机的基础上,将把式操向盘改为方向盘,转动方向盘驱动所述变速齿轮4a、4b,进而传动给所述助力装置4的输出齿轮4c,所述输出齿轮4c控制摆动齿轮1a,最终控制与所述插秧工作部2铰接的牵引部1的转动,达到整个机体转向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合理的传动比配置,减小了操纵力,操作者可以用合适的操作力进行田间转向,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整机的操作舒适性。
如附图3所示,所述上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6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导轨61,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的撑臂51上的滚轮臂52,所述滚轮臂52上安装有固定滚轮53,所述固定滚轮53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上导轨61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圆形的上导轨61相对于固定滚轮53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滚轮54,所述限位滚轮54固定于滚轮臂52上; 所述下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6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下导轨62,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上的下滚轮架55,所述下滚轮架55上安装有下固定滚轮56,所述下固定滚轮56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下导轨62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
如附图4所示,上横轨道装置和下横轨道装置都采用圆截面导轨,固定滚轮的外圆周表面具有与半圆形凹槽,这样两导轨都能和滚轮接触,克服了“U”形钢板结构与固定滚轮之间的多个自由度限制,无论是制造、装配,还是调整,都非常方便,并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所述滚轮臂5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的撑臂51上,这样,通过调整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的撑臂51上的滚轮臂52的倾角,秧箱6可以以下横轨为转动中心,改变倾斜角度,以满足不同秧苗的插秧需要。
本发明具有防陷、抓取秧苗方便、方向便于控制和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是对现有技术插秧机的突破性的重大改进。
权利要求
1.改进的插秧机,包括插秧牵引部(1),铰接于牵引部后部的插秧工作部(2),位于所述插秧工作部(2)底部的秧船(21),固定于所述秧船(21)上的工作链箱(5),通过上横轨道装置和下横轨道装置安装在工作链箱(5)上的秧箱(6),其特征是
所述秧船(21)下方设有两个秧船辅助撑板(22),所述插秧工作部(2)的机架(23)和秧船辅助撑板(22)之间设有辅助撑板(22)的高度调节装置(24);
所述插秧工作部(2)上还设有高于所述秧船(21)表面且方便抓取秧苗的储秧架(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4)包括位于秧船辅助撑板(22)前端的铰接点(24a),位于秧船辅助撑板(22)后端和机架(23)之间的升降装置(24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升降装置(24b)为液压缸升降装置或丝杠升降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储秧架(3)设置在所述秧箱(6)的后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插秧工作部(2)的机架上固设有控制牵引部(1)转向的助力装置(4),所述助力装置(4)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方向盘(41),所述助力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牵引部(1)的驱动装置(4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助力装置(4)包括由所述方向盘(41)驱动的若干变速齿轮(4a、4b);所述驱动装置(42)包括所述方向盘(41)的输出齿轮(4c),与所述输出齿轮(4c)啮合且固定在所述插秧机牵引部(1)上的摆动齿轮(1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插秧机,其特征是
所述上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6)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导轨(61),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的撑臂(51)上的滚轮臂(52),所述滚轮臂(52)上安装有固定滚轮(53),所述固定滚轮(53)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上导轨(61)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圆形的上导轨(61)相对于固定滚轮(53)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滚轮(54),所述限位滚轮(54)固定于滚轮臂(52)上;
所述下横轨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秧箱(6)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圆形的下导轨(62),安装在所述工作链箱(5)上的下滚轮架(55),所述下滚轮架(55)上安装有下固定滚轮(56),所述下固定滚轮(56)的外圆周面具有与圆形的下导轨(62)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插秧机,它包括插秧牵引部,铰接于牵引部后部的插秧工作部,位于所述插秧工作部底部的秧船,所述秧船下方设有两个秧船辅助撑板,所述插秧工作部的机架和秧船辅助撑板之间设有辅助撑板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插秧工作部上还设有高于所述秧船表面且方便抓取秧苗的储秧架;通过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使插秧机主要的压力通过秧船辅助撑板作用在较硬的土层上,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插秧机压力造成的壅泥、壅苗等现象,防止对插好秧苗的损坏;储秧架的设置,站在所述秧船上操作者不需要弯腰去取原来放置在秧船上的秧苗,伸手即可拿到位于所述储秧架上的秧苗,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保护了秧苗苗床土,易于秧苗成活。
文档编号A01C11/02GK1939112SQ20061006868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4日
发明者王金富, 武崇道, 焦中元, 王乐刚, 张月波, 张桂萍, 张丽艳, 王小平 申请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