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10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海竿钓鱼,为了及时得到鱼咬钩的信息,通常做法是在渔竿的前端置 一铃铛,在垂钓时,当垂钓者听到鱼咬钩时铃铛发出的响声,及时提起渔竿,一 旦提竿时机稍有迟缓,鱼便会溜跑。尤其是多竿看管或是夜间垂钓,铃响后不易 判清是哪个竿的鱼咬钩,造成误提现象。当鱼咬钩机会较少时,垂钓者守侯时间 较长,容易造成精神疲劳。目前,市场上公开的钓鱼自动提钩钓具,总体上可分 为提竿式和提线式两类。提杆式是在固定渔竿的支架上设有提竿机关,当鱼咬钩 时靠提竿机关中弹簧的张力将竿举起,这类钓具一般结构复杂,而且比较笨重, 携带使用都不方便。提线式钓具多是在绕线轮部位加设发条、棘轮、棘爪和扳机。 这类钓具的缺陷是结构复杂,造价高,携带不方便,而且甩线受限制。同时, 其自动提钩机构的灵敏度不能根据钓鱼的大小调整,钓的鱼小时则因过于迟钝而 失灵,达不到自动提钩的目的,钓的鱼大时则容易出现提钩过早,鱼易脱钩溜跑。 《钓鱼》杂志2006年第10期公开了一种海竿自动提钩器,其结构是在渔竿的 第2、 3节中间增设一个导线环,提钩激发装置用橡皮筋挂在绕线轮手柄上,直接 钩线提钩。这种提钩器虽有改进,但其穿线环节多,而且提钩组件的灵敏度无法 调整,不能适应钓鱼大小的情况变化,收竿时第3节渔竿不能縮回,因而携带不 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随时进行灵敏度调整,且性能可靠、钓中 率高、轻巧灵活、方便快捷的弹拉式海杆钓鱼自动提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是由配装在海竿 竿体上的连接构件、弹性拉力件、提线钩和插栓组成,其中,连接构件可设置1~3 个,间隔安装在渔竿上手把位置的前部,弹性拉力件的后端可直接与连接构件挂 装连接,前端带有钩体和用于钩线的提线钩,钩体在弹性拉力件拉伸后可通过插 栓连接在渔竿导线环的支架上,靠近导线环处,装有可方便夹持在渔竿上用于悬 挂插栓的自由夹。
所述连接构件可采用带有连接环并套装固定在渔竿上的卡箍或是便于拆装的 自由锁紧卡带或是缠绕带。
所述弹性拉力件采用弹力橡胶带或弹簧构件。 所述钩体前端的角度为70 130d
所述插栓可以采用横插式,其一端为直杆状或端头带圆环的横插针,另一端 设有一个以上的挂线凹槽,也可以采用竖插式,是在直杆状的橫插针上活动穿接 有一与横插针相互垂直的竖插针。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弹拉式海杆钓鱼自动提钩装置,由于采用直接弹线的弹 拉提钩方式,不仅使提钩装置结构大大简化,而且可根据钓鱼的大小,通过渔线 穿装在插栓上不同位置的挂线凹槽可对弹线灵敏度的大小进行调整,提线的力度 也可通过调整弹性拉力件的挂接距离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结构 简单、轻巧灵活、操作简便、提钩可靠、造价低、钓中率高等优点。而且垂钓者 可以轻松的进行多杆看管,惬意地休息、看书、游玩,只须间隔地巡视,不会出 现鱼脱钩溜跑现象。另外,该装置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各种海竿配合使用,无须对 渔竿加任何改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竖插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由锁紧卡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
图1、图2、图3,图中的各标号分别为渔竿竿体l、绕线轮2、绕线 轮手柄3、渔线4、连接构件5、自由夹6、导线环7、钩体8、弹性拉力件9、提 线钩IO、插栓ll、竖插针12。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提钩装置包括配装在海竿竿体1上的连接构件5及一个弹 性拉力件9、提线钩10和插栓11,其中,连接构件5可设置1~3个,间隔安装在 渔竿上手把位置的前部。连接构件5可采用尼龙带或金属片制成的自由锁紧卡带 (参见图3),能够方便地紧箍在鱼竿上或解开取下;也可采用固接在鱼竿竿体l 上并带有连接环的卡箍或直接利用缠绕带将连接环固定在渔竿上,通过连接环与 弹性拉力件9连接。弹性拉力件9的后端可直接与连接构件5挂装连接,前端带 有钩体8和用于钩线的提线钩10,钩体8的前端为环状,便于插栓11的插入, 钩体8在弹性拉力件9拉伸后可通过插栓11与渔竿导线环7的支架挂接, 一般在 晴好天气钓鱼时,钩体8可钩挂在渔竿后部第一或第二导线环7上;在风浪较大 的情况下钓鱼时,可将渔竿收缩,将钩体8钩挂在前端套竿的导线环上。钩体8 前端的角度设置在70 130°之间,既能保证钩体挂接时的稳度,又可实现鱼咬 钩时灵敏的脱挂。
插栓11为杆状结构, 一端带有直杆状或端头带圆环的直插针或垂直穿装一活 动的竖插针12,(参见图2)另一端弯有1 3个挂线凹槽,可通过穿挂不同的挂 线凹槽调整提钩装置的灵敏度,插栓11上通过挂绳系接有自由夹6,自由夹6可
方便快捷地夹持在渔竿上,以防止使用时插栓ll弹落丢失,也可将挂绳直接拴接 在鱼竿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提钩装置在使用时,可在鱼钩甩至目标位置后,先将连接
构件5根据提钩弹力大小的需要,紧箍在渔竿手把前部的适当位置,将自由夹6 夹持在渔竿上钩体钩挂导线环7的近处,将弹性拉力件9的钩体8钩挂在导线环 7的支架上,再将横插针或竖插针12插装在钩体8与导线环7支架之间,然后根 据钓鱼的大小灵敏度的选择要求,将渔线穿挂在所需位置的插栓11的挂线凹槽 内,将提线钩10钩在挂线凹槽与导线环7之间的渔线4上,并将渔线4绷直,即 可自由的休息、看书、游玩。当鱼咬钩时拖动渔线4并通过渔线4带动插栓11, 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使插针脱离钩体8,同时在弹性拉力件9的回位弹力作用 下,提线钩10将渔线4迅速回拉,通过调整弹性拉力件9的挂接距离,可使弹力 大小适当,既能将鱼嘴牢牢钩住,又不致使鱼嘴挂叉。钓者只需间隔地进行巡视、 收鱼即可。在收杆时,只要将连接构件5解开连同弹性拉力件9取下,再取下自 由夹6及插栓11,装入存放袋内即可。
该自动提钩装置拆装、支竿、收竿都非常快捷简便,存放、携带也很方便, 其钓中率在95%以上,而且可以进行多钓竿看管,无论白天、夜间、晴天、风雨 天使用都十分方便,钓者无须在渔竿旁守侯,只要间隔性地巡视即可,不会出现 提竿朱误,钓者可以惬意地休息、看书、游玩、活动,充分享受垂钓的偷悦。同 时,该装置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各种海竿配合使用,无须对渔竿加任何改造。
当使用固定在渔竿上的连接构件5为卡箍结构时,则无须将提钩装置取下, 收竿时,只要将弹性拉力件7上的钩体8钩挂在渔竿后端的挂环上,即可与渔竿 一体收存,更加节省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配装在海竿竿体上的连接构件及一个弹性拉力件、提线钩和插栓组成,其中,连接构件可设置1~3个,间隔安装在渔竿上手把位置的前部,弹性拉力件的后端可直接与连接构件挂装连接,前端带有钩体和用于钩线的提线钩,钩体在弹性拉力件拉伸后可通过插栓连接在渔竿导线环的支架上,靠近导线环处,装有可方便夹持在渔竿上用于悬挂插栓的自由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连接构件可采用带有连接环并套装固定在海杆上的卡箍或是便于拆装的自由锁紧 卡带或缠绕带。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弹性拉力件采用弹力橡胶带或弹簧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特征在于所述 钩体前端的角度为70 130° 。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插栓可以采用横插式,其一端为直杆状或端头带圆环的横插针,另一端设有一个 以上的挂线凹槽,也可以采用竖插式,是在直杆状的横插针上活动穿接有一与横 插针相互垂直的竖插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拉式海竿钓鱼自动提钩装置。其主要特点是该装置是由配装在海竿竿体上的连接构件及一个弹性拉力件、提线钩和插栓组成,其中,连接构件可设置1~3个,间隔安装在渔竿上手把位置的前部,弹性拉力件的后端可直接与连接构件挂装连接,前端带有钩体和用于钩线的提线钩,钩体在弹性拉力件拉伸后可通过插栓连接在渔竿导线环的支架上,导线环近处设有可方便夹持在渔竿上用于悬挂插栓的自由夹。该装置采用直接弹线的提钩方式,使垂钓者可以轻松的进行多杆看管,不会出现鱼脱钩溜跑现象。
文档编号A01K97/11GK201001346SQ200620130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0日
发明者悦 王, 王彦龙 申请人:王彦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