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及其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8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及其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二) 背景技术由于岩质边坡,特别是陡峭的岩质边坡,土层瘠薄,水分不易保存, 植物难以生根发芽。为了使植物能在岩质边坡面层成活与生长,提供必 要厚度的植生层、保证边坡防护层的植生条件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岩质边坡上采用的是植生混凝土工艺,方法是先在岩质边坡 上挂网,再采用特定配方的含有草种的植生混凝土,用喷锚机械设备及 工艺喷射到岩坡上,植生混凝土凝结在岩坡上后,草种从中长出,覆盖 坡面。但植生混凝土在岩质边坡上难易稳定,长期暴露在大气后,容易 受到降雨侵蚀、温差作用等长年影响,导致开裂、坍塌、滑坡等边坡破坏现象;另外,岩质边坡因土层瘠薄或山坡坡度较大,依赖于植生的土 层厚度一般难于得到保证,而且土层也难以自立堆积在坡面上。因此, 虽然植生混凝土提供了草种生长的植生层,但植生层的稳定性还需进一 步得到完善和提高。另外,为了使植物在岩质边坡上持续生长,应提供一个使植物根茎 繁衍的生长环境,也就是说要提高土壤的存水量确保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水分。综上,在岩质边坡上用合理的绿化技术制造一个比较稳定而存水 量充足的土层,对于植物在该土层上生根茂盛很有必要。(三)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的岩质边坡上的植生层稳定性差、容易滑坡、土层存 水量低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提高植生层稳定性和存水量的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对岩质边坡进行坡面处理,清除草根、杂木;(2) 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在岩质边坡上进行位置放样,并做坡 面整形;(3) 在岩质边坡上开挖空洞,在空洞中埋设保水袋;(4) 在埋设有保水袋的岩质边坡表层铺设底层坡面网;(5) 用销柱将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栅体固定在铺设有底层坡面网 的岩质边坡上,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地布置成两道连续+血 J回S(6) 在两列折线型连续墙之间填筑生根基层并适当地进行压实, 压实后的生根基层与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等高;(7) 在两列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的顶部之间铺设顶层坡面网;(8) 在铺设有顶层坡面网的生根基层上注入草木种子或者植树。 优选的,所述的生根基层为土壤、客土、肥料拌和的混合物。 进一步, 一种专用于岩质边坡绿化方法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包括栅体单元,所述的栅体单元包括框架,框架内连接有格网,框架的一 端有凸出的插件,框架的另一端设有供相邻栅体单元的插件插入的插 槽,相邻栅体单元的插槽与插件之间通过销柱铰接,销柱的底端插入岩 质边坡内。进一步,所述的框架的四边设有穿孔,棕绳或玻璃丝绳穿过所述穿 孔在框架内编织成格网。进一步,所述的销柱为钢筋棒。优选的,所述的栅体单元的高度为20 30cm。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布置在岩质边坡上,在边坡面上形成两道连续墙,两列格栅体的底部之间布设底 层坡面网,两列格栅体的顶部之间布设顶层坡面网,生根基层填充在底 层坡面网、顶层坡面网与两列格栅体围合的空间内,利用格栅体的阻拦 作用增强植生层的稳定性,利用岩质边坡内埋设的保水袋提高植生层的 的保水量,再在该植生层上进行植树或铺草皮等绿化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岩质边坡上的植生层的稳定性和存水(四)


图1是本发明的栅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栅体单元的俯视图。图3是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和保水袋的布置图。图5是本发明的保水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5: —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对岩质边坡l进行坡面处理,清除草根、杂木;(2) 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在岩质边坡1上进行位置放样,并做 坡面整形;(3) 在岩质边坡1上开挖空洞,在空洞中埋设保水袋3;(4) 在埋设有保水袋3的岩质边坡1表层铺设底层坡面网4;(5) 用销柱5将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栅体固定在铺设有底层坡面 网4的岩质边坡上,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地布置成两道连 续墙;优选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的纵向垂直于岩质边坡的下倾方向。(6) 在两列折线型连续墙之间填筑生根基层6并适当地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生根基层6与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2等高;(7) 在两列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的顶部之间铺设顶层坡面网7;(8) 在铺设有顶层坡面网7的生根基层上注入草木种子或者植树。 一种专用于岩质边坡绿化方法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包括栅体单元15,所述的栅体单元15的高度为20 30cm,所述的栅体单元15包 括框架8,框架8的四边设有穿孔9,棕绳或玻璃丝绳穿过所述穿孔9 在框架内编织成格网10,框架8的一端有凸出的插件11,框架8的另 一端设有供相邻栅体单元的插件11插入的插槽2,相邻栅体单元的插槽 2与插件11之间通过销柱5铰接,所述的销柱5为钢筋棒,钢筋棒的底 端插入岩质边坡1内。所述的插件11为连接在框架8 —端的单叶固定端,所述的插槽2 为连接在框架8另一端的双页固定端,单叶固定端和双页固定端上设有 配合的插孔,钢筋棒插入所述插孔中将相邻的栅体单元连接。钢筋棒插入岩质边坡的长度,可根据岩质边坡的风化程度确定,岩 石中等风化以下时考虑lm深度,岩石完全风化时根据需要适当加长考 虑。如图5所示所述保水袋3为横截面直径60 100mm的圆柱体, 保水袋3由双层薄膜构成一密封体,所述的双层薄膜由透水率高的外层 薄膜和小透水率的内层薄膜构成。下雨时保水袋内可贮臧水量,由于袋 身整体的渗水速度相当缓慢,而且向外渗水速度比向内渗水速度更弱, 因此,保水袋能起到长时间的保水作用。在干旱时期,贮臧在保水袋内 的雨水可从内膜向外缓慢的渗水,这样可促进边坡上的植物的成活和生 长。具体地,所述的保水袋3由袋盖12、袋底13、袋身14和固定片16 等四部分组成,固定片16将袋盖12粘接在袋身14上,袋底13与袋身14之间、袋盖12与袋身14之间均采用粘胶剂进行粘合,具有必要的密 封性。所述保水袋3在边坡面上按梅花型布置,如图4所示。梅花型布置 可提高保水袋的贮藏水分的效果,同时将相邻的保水袋间隔一般设置为 1 1.5m,以提供岩质边坡植物生长的所需水量。对于坡度较陡的边坡, 保水袋的设置间隔可相应縮短至0.5 1.0m。降雨时,小部分雨水透过生根基层流入底部的保水袋3内进行储藏; 大多雨水在生根基层内沿边坡面往低处流动,框架内设置的网格结构能 避免雨水在格栅体内大量积聚。使用时,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布置在岩质边坡1上,在 边坡面1上形成两道连续墙,两列格栅体的底部之间布设底层坡面网4, 两列格栅体的顶部之间布设顶层坡面网7,生根基层填充在底层坡面网、 顶层坡面网与两列格栅体围合的空间内,利用格栅体和坡面网的阻拦作 用将生根基层稳定在岩质边坡上,形成稳定的植生层,再在该植生层上 进行植树或铺草皮等绿化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岩质边坡进行坡面处理,清除草根、杂木;(2)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在岩质边坡上进行位置放样,并做坡面整形;(3)在岩质边坡上开挖空洞,在空洞中埋设保水袋;(4)在埋设有保水袋的岩质边坡表层铺设底层坡面网;(5)用销柱将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栅体固定在铺设有底层坡面网的岩质边坡上,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地布置成两道连续墙;(6)在两列折线型连续墙之间填筑生根基层并适当地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生根基层与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等高;(7)在两列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的顶部之间铺设顶层坡面网;(8)在铺设有顶层坡面网的生根基层上注入草木种子或者植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生根基层为土壤、客土、肥料拌和的混合物。
3、 一种专用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方法的岩质边 坡绿化格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栅体单元,所述的栅体单元包括框 架,框架内连接有格网,框架的一端有凸出的插件,框架的另一端设 有供相邻栅体单元的插件插入的插槽,相邻栅体单元的插槽与插件之 间通过销柱铰接,销柱的底端插入岩质边坡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框架的四边设有穿孔,棕绳或玻璃丝绳穿过所述穿孔在框架内编 织成格网。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销柱为钢筋棒。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体单元的高度为20 30cm。
全文摘要
一种岩质边坡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岩质边坡进行坡面处理,清除草根、杂木;(2)将格栅体在岩质边坡上进行位置放样,并做坡面整形;(3)在岩质边坡上开挖空洞,在空洞中埋设保水袋;(4)在埋设有保水袋的岩质边坡表层铺设底层坡面网;(5)用销柱将所述的绿化栅体固定在铺设有底层坡面网的岩质边坡上,将岩质边坡绿化格栅体双列折线型地布置成两道连续墙;(6)在两列折线型连续墙之间填筑生根基层并适当地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生根基层与所述的格栅体等高;(7)在两列格栅体的顶部之间铺设顶层坡面网;(8)在生根基层上注入草木种子或者植树。本发明可提高岩质边坡上的植生层的稳定性和存水量。
文档编号A01G1/00GK101213908SQ200710307248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征文, 李林永, 杨仲元, 王建林, 倩 薛, 郭发忠, 金仲秋, 凯 陈 申请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