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解体蟹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6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自动解体蟹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用蟹笼。
技术背景蟹笼是根据蟹类特有的行为特点,通过引诱捕捞对象进入笼具, 达到捕捞蟹类资源的专用渔具。我国的蟹笼渔具于20世纪90年代在 浙江北部地区获得试验成功,从此,蟹笼与刺网等渔具一样成为用于 专业捕捞蟹类资源的渔具之一,并得到了大规模发展,至今在我国沿 海各地均有分布。据统计,仅东海区目前从事蟹笼生产作业的渔船约 有3000艘,各船携带蟹笼具数量与渔船功率呈正比,渔船功率越大, 单船携带蟹笼具数量也增加, 一般情况下,200马力的渔船携带蟹笼 具数量为1000-1500只,350马力的渔船携带蟹笼具数量为2000-3000 只,500马力的渔船携带蟹笼具数量为4000-5000只不等,目前单船 携带蟹笼具数量最多的可达5000-6000只。按东海区现有的蟹笼渔船 统计,整个海区蟹笼具超过1000万只。蟹笼渔具以底层捕捞作业为 主,其结构包括一个上圈状体、 一个下圈状体和连接上、下圈状体的 多根竖杆构成的框架,框架的周围和上、下圈状体绷网衣构成笼具, 笼具的侧面制有一个或多个诱入口 ,诱入口内沿连接口径逐渐收缩的 漏斗网。常用的蟹笼成圆柱状,直径为0. 6m、高0. 265m,重约3. 5kg。 使用时,蟹笼中放置饵料盒。由于蟹笼作业区域往往与拖网等拖曳性渔具相近,笼具作业过程 主要设置于海底不易被其他作业发现,容易遭到拖曳作业干扰挂断, 发生笼具丢失事故。据统计,我国年平均每艘笼捕渔船丢失笼具数量超过100只,按此计算,每年约有30万只笼具被丢失在海底,而丢 失的渔具一方面仍具笼具的捕捞功能,继续捕捞蟹类资源,由于被捕 的蟹类无法及时得到利用,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国际上被称为 "幽灵捕捞",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笼具丢失后,仍继续捕捞蟹类,造成资源破 坏和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上、下圈状体和连接上、下圈状体 的竖杆构成的框架,框架的周围和上、下圈状体绷网衣构成笼具,笼 具的侧面制有一个或多个诱入口 ,诱入口的裁剪边缘连接口径逐渐收 縮的漏斗网,其特征是笼具网衣的拼合边用可降解网线编织或缝合。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网衣的拼合部位采用可降解网线编织或缝合 结构,当笼具被丢失后,可降解网线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降解,导致 该拼合边的网衣解体,达到释放笼具中被捕捞对象的目的,有效解决 "幽灵捕捞"的问题。

图1表示的是圆拄状蟹笼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的是方形框架蟹笼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笼具的框架由上、下圈状体l、 2和竖杆3连接构成,上、下圈 状体通常采用的是圆形圈(见图l),但是圆形圈构成的圆柱形框架存 在堆叠固定较难和不能充分利用储放空间的缺陷;采用方形圈构成的 方形框架(图2)具有便于搬移、堆叠固定,充分利用储放空间的优点;按框架规格剪裁网衣,然后将剪裁的网衣4绷扎在框架周围和 上、下圈状体l、 2上构成笼具;在笼具网衣的拼合边采用可降解网 线缝合连接,或在网衣的拼合边采用可降解网线编织一路拼合网目; 可降解网线由生物降解纤维(aliphatic polyester: ENP0L)制成;笼具的侧面剪制一个或多个均布的诱入口,按笼具的大小规格采 用4个或3个或2个诱入口 ,诱入口的裁剪边连接口径逐渐收縮的漏 斗网5,漏斗网5与诱入口网衣可采用可降解网线缝合连接;漏斗网5或诱入口周边的网目均可采用可降解网线编织,当笼具 丢失后,可降解网线(目)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降解,导致该处的网衣 解体,达到释放笼具中被捕捞对象的目的;
权利要求1. 可自动解体蟹笼,包括由上、下圈状体和连接上、下圈状体的竖杆构成的框架,框架的周围和上、下圈状体绷网衣构成笼具,笼具的侧面制有一个或多个诱入口,诱入口的裁剪边缘连接口径逐渐收缩的漏斗网,其特征是笼具网衣的拼合边用可降解网线编织或缝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解体蟹笼,其特征是上、下圈状体 为方形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解体蟹笼,其特征是漏斗网为 可降解网线编织网。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解体蟹笼,其特征是诱入口周 边的网目为可降解网线编织网目。
专利摘要可自动解体蟹笼,涉及渔用蟹笼,需要解决笼具丢失后,仍继续捕捞蟹类,造成资源破坏和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上、下圈状体和连接上、下圈状体的竖杆构成的框架,框架的周围和上、下圈状体绷扎网衣构成笼具,笼具的侧面制有一个或多个诱入口,诱入口的裁剪边缘连接口径逐渐收缩的漏斗网,其特征是笼具网衣的拼合边用可降解网线编织或缝合。本实用新型用于捕捞蟹类资源的专用渔具。
文档编号A01K69/08GK201091158SQ20072007275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冯春雷, 周爱忠, 勋 张, 徐宝生, 汤振明, 郁岳峰, 陈雪忠, 黄洪亮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