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8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饲料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养牲畜的饲料槽。技术背景目前广大农村的养殖户通常利用铁制方行槽和混凝土方行槽来饲养生猪。 由于铁制方行槽和混凝土方行槽上部为开放式结构,生猪在吃词料的过程中头 部会前后来回晃动,经常将方行槽中的食物带至槽外,造成词料的无谓浪费, 同时也增加了生猪的饲养成本。其次,在使用方形.槽喂养生猪时, 一次最多投 喂一槽词料,如果过量投喂会使饲料流出方行槽造成饲料的污染,故此一天要 多次投喂从而大大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词料槽,能节省饲料和降低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槽体,槽体下部设料室,槽体前部 设用料口,槽体上部设装卸孔,槽体顶部设入料口,入料口下方设隔板,隔板 与槽体上部形成的空腔为存料室,寸料室的下部设出料口,料室内设护料圈。槽体侧壁上设手抠。料室内设斜面体,其上端伸入出料口。护料圈的下方设弧面体。料室后部设有排水孔。两个槽体并联。两个以上的槽体并联。所述的部件固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在料室内采用护料圈,使生猪在进食过程中不会因其头部的摆 动,而将料室中的饲料带出饲料槽,进而减少了饲料的浪费。同时,由于在料室上部设置存放饲料的存料室,随着料室内饲料的不断消耗,存料室中存放的 饲料通过出料口不断进入料室中,以补充被生猪消耗的饲料,就不需要饲养人 员一天多次投喂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


图l为本实用新型饲料槽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饲料槽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饲料槽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饲料槽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呈箱形的槽体包括侧壁板9,后背板 L3,面板,底板。面板分为上面板14和下面板15,且下面板的上沿为凹弧形。 上面板14与侧壁板、后背板以及隔板10围成的空腔为存料室1。隔板为上折板 和下折板组成,上折板和下折板一端连接,且两板间呈钝角。上折板前部与上 面板连接,两侧与侧壁板连接。下折板前部与上折板连接,两侧与侧壁板连接, 后部与后背板间隔开。存料室的顶部为开放式,开口为入料口 12。存料室的底 部开口为出料口 11。出料口的下方是由下面板与侧壁板、后背板以及底板围成 的料室3。槽体前部上、下面板间为用料口。槽体上面板和后背板对应位置上开 有装卸孔7,方便饲料槽的起吊和运输。将饲料通过入料口注满存料室l,随着 生猪通过用料口吃饲料,存料室中的饲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顺着隔板通过 出料口下滑到料室内,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添加词料的劳动强度。料室内用料 口 2下方的下面板上以及侧壁板上设护料圈6。护料圈6为在下面板、两侧侧壁 板下部固定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连续突起,生猪吃饲料摆动头部时会因为头部 皮肤与护料圈表面的摩擦作用,从而不会向槽体外随意携带饲料。槽体侧壁板 上开凹槽,作为方便短距离移动槽体的手抠4。料室内设斜面体17,其上端伸 入出料口内,以方便词料滑入料室。护料圈的下方的底板上设弧面体16,以便 生猪能够接触到料室底部的饲料。料室后部开有连通料室的排水孔8,方便饲养 人员对槽体内部进行清洗。所述的部件固为一体,是指将所有部件按照其外形 制作内筋,再用混凝土整体浇筑。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将三个槽体并联,以供多头生猪同时进食。
权利要求1.一种饲料槽,包括槽体,槽体下部设料室(3),槽体前部设用料口(2),槽体上部设装卸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顶部设入料口(12),入料口下方设隔板(10),隔板与槽体上部形成的空腔为存料室(1),存料室的下部设出料口(11),料室内设护料圈(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词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侧壁板上设手抠(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词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室内设斜面体(17),其上端伸入出料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料圈的下方设弧面体(16)。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词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室后部设有排水孔(8)。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伺料槽,其特征在于两个槽体并联。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饲料槽,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槽体并联。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词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养牲畜的饲料槽,包括槽体,槽体下部设料室,槽体前部设用料口,槽体上部设装卸孔,槽体顶部设入料口,入料口下方设隔板,隔板与槽体上部形成的空腔为存料室,寸料室的下部设出料口,料室内设护料圈。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省饲料和降低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01K5/02GK201119342SQ20072009305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9日
发明者郑随平 申请人:郑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