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果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8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果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水果摘果器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果采摘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对高枝类水果进行釆摘的高枝 水果摘果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高枝水果进行采摘的高枝水果摘果器一般由长杆,与长杆相连的u形支架,装置在u形支架上的果袋圈,盛果果袋,位于果袋圈上部的剪刀,以及控制剪刀开合的拉线构成。用这种摘果器采摘高枝水果时,只需将剪刀对 准果实的枝茎,用手拉动拉线使剪刀开合,即可切断果实的枝茎,使水果掉入盛果 袋中。其优点是可完成对高枝水果的采摘且不伤果实,不足的是使用时须一手执长 杆使剪刀对准果实的枝茎较费力和费事。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会损伤 果实,其结构也较为简单的高枝水果摘果器。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高枝水果摘果器,它包括长杆,与长杆相连的矩形果袋圈,以及与果袋圈 相连的盛果袋,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还包括一个脱果装置,该脱果装置 由一根安装于果袋圈边侧可滑动的打果杆、打果杆回位弹簧、拉索及拉索滑轮构成。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的果袋圈上还设有一根与打果杆平行的护杆。所述的打果杆一端设有U形定位钩。所述的果袋圈下侧还设有挂钩。所述的盛果袋呈套筒状,在其中部的边侧设有松紧带,使盛果袋折合成两节, 上节部分为落果袋,下节部分为输果道。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采摘位于高枝上的水果时,只需要在地面用水果摘果器上的
果袋圈对准被摘水果,再一拉拉索,就可将水果采下,使用十分方便,且本水果摘 果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是果农生产的好帮手。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果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打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脱果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l所示用金属材料成一个矩形的果袋圈2,在其一侧的壁杆上,套装 打果杆4,使打果杆4能在壁杆上自如滑动,用弹簧3与打果杆4配合,果袋圈2 壁杆上与安装打果杆4相对应的另一侧装上拉索滑轮9,打果杆4的尾端设拉索桩 13,拉索8固定在拦索桩13上,并能过滑轮9沿长杆1下挂。与安装打果杆4相 邻的果袋圈1壁杆上固定上长杆套,其上套装上木质的长杆l。果袋圈1壁杆下端设挂钩5,盛果袋挂于这个挂钩5上。盛果袋用布质材料或塑料制成,呈筒状。在其中段的一侧设有松紧带ll,使盛 果袋弯折成两节,上节部分为落果袋6,下节部分为输果道7。使用时,将果袋圈2对准高枝上的水果,使水果入袋后,拉动拉索8,水果就 可落入盛果袋上部的落果袋6,待在落果袋6积蓄了三、五只水果后,只要拉动盛 果袋下部,输果道7即与落果袋6直通,落果袋6内的水果就可沿输果道7送入采 摘框中。2、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中的果袋圈2用圆形钢丝制作而成,为了防止打果 杆4沿果袋圈2边壁作垂直方向的滑动,在与安装打果杆4的壁杆相邻的两壁杆上 再装一根与安装打果装置的边壁平行的护杆10,以使打果杆4不下垂,保证打果杆 4处于工作状态位置。3、 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中的打果杆4尾端制成U形定位钩12,使其U形 定位钩12处卡入与装有打果杆4壁杆相的对的另一面的壁杆,保证打果杆4处于 工作状态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高枝水果摘果器,它包括长杆(1),与长杆(1)相连的矩形果袋圈(2),以及与果袋圈(2)相连的盛果袋,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还包括一个脱果装置,该脱果装置由一根安装于果袋圈(2)边侧可沿果袋圈平面滑动的打果杆(4)、打果杆回位弹簧(3)、拉索(8)及拉索滑轮(9)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其特征还在于在果袋圈(2)上还设 有一根与打果杆(4)平行的护杆(1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打果杆(4) 一 端设有U形定位钩(12)。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果袋圈下侧还设 有挂钩(5)。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盛果袋呈套 筒状,在其中部的边侧设有松紧带(11),使盛果袋折合成两节,上节部分 为落果袋(6),下节部分为输果道(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高枝类水果进行采摘的高枝水果摘果器,这种摘果器由长杆,与长杆相连的矩形果袋圈,以及与果袋圈相连的盛果袋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枝水果摘果器还包括一个脱果装置,该脱果装置由一根安装于果袋圈边侧可滑动的打果杆、打果杆回位弹簧、拉索及拉索滑轮构成。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采摘位于高枝上的水果时,只需要在地面用水果摘果器上的果袋圈对准被摘水果,再一拉拉索,就可将水果采下,使用十分方便,且本水果摘果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是果农生产的好帮手。
文档编号A01D46/22GK201022277SQ200720107559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6日
发明者徐雨球 申请人:徐雨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