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7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网,特别是一种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具体来讲就 是一种类似张网类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结构的改进,更确切的说是对一种用于 捕捞鳗苗等种苗类海洋作物的定置张网类渔网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浙闽一带的渔民捕捞鳗苗等种苗类海洋作物的方法一直采用把渔网长期放 在海里,随海流的流动被动式的捕捞。虽然这种捕捞方法被动,但其布网多、 捕捞产量高、船只不用跑动、节省油料等优点,这几年来已渐取代过去的主动 式捕捞。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所有以袋状为主网体的渔网都需要横竿(框竹)、 浮子(浮漂)、坠子、沉石等辅助工具才能让网体纵向、横向完全张开。这种结 构的渔网作业繁杂,放网和收网都极不方便。特别是对于捕捞鳗苗等种苗类海 洋作物的定置张网类渔网,它更是需要海流的冲击力最大化的进入网身,分解 冲击力,保证渔网作业时的稳定性,防止定置张网在海里因潮向的变化网囊从 网口中倒吐出来的反爵问题,同时又要让种苗类海洋作物的捕捞在捕捞过程中 特别给予保护,提高种苗类海洋作物的捕捞成活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具 体来讲就是对一种用于捕捞鳗苗等种苗类海洋作物的定置张网类渔网结构的改 进。该渔网不需借助横竿、浮子、坠子等辅助性工具就能让网体纵向、横向完 全张开,同时又能解决当前定置张网普遍存在的当潮向发生变化时网囊从网口 中倒吐出来的反爵问题,还能解决海洋作物的过滤捕捞,让种苗类作物和其他
作物区分捕捞,还有网身的独特设计能让渔网作业时的稳定性更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 所述主网体包括一个桶状网体的网身和一个放置主捕捞作物的网囊,在所述网 身部位沿网身内部增设,排废组合;排废组合的开口处沿网身内围设置且完全覆 盖网身内围横截面,rf废组合的排废口与网身连接,或作延伸状。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一,在所述网身部位沿网身开口处一周 增设框网,所述框网50°/。以上由无网孔或网孔极小的网布制作,框网的总面积 是入水口面积的100%以上。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二,在所述框网的外围增设网纲和拉绳, 成为一种张网。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三,所述排废组合由滤嘴布、入废口、 排废网身、排废口构成;滤嘴布沿网身内围设置,滤嘴布和入废口一起完全覆 盖网身内围横截面;滤嘴布上所设入废口与排废网身连接,排废口与网身连接, 或作延伸状形成独立的排废网囊。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三,所述滤嘴布设置在网身分节点的交 界处或网身开口处上。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网身呈筒状,横截面为多面形; 网身使用一种有一定网眼的无结网布分4大片以上缝制,分上下两节;上节网 眼稍大由无结交布制作,下节网眼稍小由无结平布制作;网身开口处的切角为 65到85度,相邻的两大片之间中片方向和中片方向连接,另外一斜边方向相连, 网身在斜边方向未连接时网身开口处呈起伏状。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之五,在所述网囊中增设内替,内替釆用
网眼较大的无结网布制作,内替的一头连接网身中的后部,另一头固定一条扎 替绳,网囊的长度大于内替。本实用新型是在一种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在普通袋状 主网体的渔网网身内部加设本排废组合就能实现网体的区别捕捞问题;在普通袋状主网体的渔网网身开口处一周增设本框网技术方案就能实现当前袋状主网 体的渔网都需要依赖横竿、浮子、沉子等辅助工具才能让网体张开的技术问题; 在对普通袋状主网体的网身进行本网身技术方案修改就能实现鳗苗等种苗类作 物在捕捞中更顺流的优势;同时采用上述所有技术方案组合的渔网就是一种用 于捕捞鳗苗等种苗类海洋作物的定置张网类渔网的改进,它能使海流的冲击力 最大化的进入网身,分解冲击力,同时能避免采用横竿、浮子、沉子等辅助性 工具才能让网口张开的麻烦,也不会因海水流向的变动而产生的反嚼现象,更 重要的是种苗和其他海洋杂物的区分捕捞,有效的提高种苗捕捞成活率,同时 放网、收网也比较省力、方便。因此,具有操作方便,在较急海流中网口张开 平稳,入水量大,区分捕捞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不会浪费竹材资源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鳗苗网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网和在其外围增设的网纲和拉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废组合在网身内围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滤嘴布和入'废口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网身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网身由4大片网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鳗苗网在双网囊设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鳗苗网在海中作业时的示意图。图中,A、框网,B、网身,C、排废组合,D、网囊,1、网身开口处,2、 入水口, 3、网纲,4、拉绳,5、锚绳,6、系网孔,7、滤嘴布,8、入废口, 9、 排废网身,10、排废口, 11、上排废网身,12、下排废网身,13、网身分节点, 14、延长的排废网身,15、排废组合的开口处,16、上节网身,17、下节网身, 18、中片,19、斜边,20、边片甲,21、边片乙,22、切角,23、内替(内网 嚢),24、扎替绳,25、扎尾绳,26、拉尾绳,27、收网绳,28、结,29、提示 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有技术方案构成的一种用于捕 捞鳗苗等种苗类海洋作物的定置张网类渔网(以下称鳗苗网),由框网A、网身 B、排废组合C和网囊D依次连接而成,网身B和网囊D构成主网体。如图2、图3所示,框网A最好由网眼在80目以上的网布沿网身开口处l 外围设置,框网八的总面积是入水口2面积的250%到350%之间,框网A起阻挡 水流让网体张开的作用,沿框网A的外围增设网纲3和拉绳4;本实施例框网A 呈环形状,由8个梯形构成,梯形的上底边连接网身开口处l,下底边连接网纲 3;在框网A的作用下,鳗苗网经水流冲击便能自动展开,同时从网身B中反爵 出来的水流在框网A的作用下使得框网A成为伞形状支撑网体,这种设计让渔 网作业时不需要占据太大海域面积就能实现网体纵向和横向的完全张开,同时
这种框网A结构作业时能起到网口扩张的同等效果;网纲3为一条沿框网A外围设置的绳子或带子,目的是让框网A整体受力,相邻网纲3之间留有裸露的 网纲绳,形成系网孔6,系网孔6上系有拉绳4,拉绳4和锚绳5连接。如图4、图5所示,排废组合C由滤嘴布7、入废口 8、排废网身9、排废 口10依次连接而成;滤嘴布7沿网身B内围设置,滤嘴布7和入废口8—起完 全覆盖网身B内围横截面;滤嘴布7上所设入废口 8与排废网身9连接,排废 口 10与网身B连接,或作延伸状14;本实施例滤嘴布7设置在网身分节点13 的交界处上,滤嘴布7和网身B的连接处用过度网布过度连接;入废口 8设在 滤嘴布7上,排废口 IO开设在网身B上,排废网身9的一头连接入废口 8,另 一头连接排废口 10,连接时让排废网身9的开口处多节折叠,然后用缝纫机和 入废口8及网身上的排废口 IO分别缝合,也可以用布料过度连接,布料过渡的 作用是提高连接处的牢固度。入废口 8的孔径大小根据滤嘴布7的比例大小设 定, 一般的直径为0.5m左右,分布在滤嘴布7中间的位置上。在框网A的作用 下,鳗苗网经水流冲击便能自动展开,同时水流会穿过滤嘴布7向网身B集中, 杂物会随潮流向入废口 8集中,经排废网身9由排废口 IO排出。正当水流向框 网A、滤嘴布7流动时,种苗类的海洋鱼类自然也会随水流穿过滤嘴布7,进入 网身B,而其它杂物就自然随流由排废组合C排出。排废网身9分两节设置,包 括上排废网身11和下排废网身12,上排废网身11紧靠入废口 8,下排废网身 12紧靠排废口 10,上排废网身11网眼较大,下排废网身12的网眼较小,目的 是既让少部分随潮流进入排废组合C的种苗类海洋作物能顺利的在上排废网身 ll中穿过,进入网身B中,又保证其他杂物随水流进入网身B后能从排废口 10 排出。排废口10设在网身B氺,同时根据渔民的需要可以延长排废网身9,延 伸的排废网身14在网体外形成独立的排废网囊,在排废网囊上系有扎绳,或作
业时打个结使用,目的是形成种苗和其他海洋作物同时分开捕捞。如图6、图7所示,网身B呈筒状,截面为多面形;网身B使用一种有一定网眼的无结网布分4大片以上缝制而成,由上下两节构成,上节16网眼稍大由 无结交布制作,下节17网眼稍小由无结平布制作;网身B开口处1的切角22 为65到85度,相邻^两大片之间中片18方向和中片18方向连接,另外一斜 边19方向相连,网身在斜边19方向未连接时网口呈起伏状。本实施例网身B 使用一种有一定网眼的无结网布分4大片以上缝制,每大片分2节;上节网眼 稍大由1X2或2X3无结交布制作,下节网眼稍小由1X1无结平布制作;上节 又分中片18、边片甲20、边片乙21,中片18、边片甲20和边片乙21依次连 接-,中片18呈直角梯形状,切角22为65度到85度,边片甲20呈梯形状,切 角22为65度到85度,下底连接中片18的上底,长度和中片18的上底相同; 边片乙21呈三角形状,切角22为65度到85度,底边连接边片甲20的上底边, 长度和边片甲20的上底边相同,下节17呈直角梯形状,梯形的下底连接中片 18,长度和中片18的宽相同,上底连接网囊D,相邻的两大片之间中片18方 向和中片18方向连接,另外一斜边19方向相连,网身B在斜边19方向未连接 时网身幵口处(1)呈起伏状。如图8所示,网囊D呈筒状,由网眼很小的无结网布制作。本实施例网囊 D中增设了内替23,内替23采用网眼较大的无结网布制作,作用在于过滤杂物, 使种苗类鱼类,特别是像鳗苗这样的作物能穿过内替23进入网囊D;内替23 的一头连接网身B中的后部,另一头固定一条扎替绳24,扎替绳24的作用在于 当鳗苗网下海时扎牢内替23,保证杂物不会掉到网囊里,当然也可打结使用; 网囊D的一头连接网身B的后部,网囊D的另一头固定一条扎尾绳25,当然也 可打结使用;网囊D的长度大于内替23;网囊D和网身B连接处固定一条拉尾 绳26,拉尾绳26的另一端连接提示浮漂29,渔民在捕捞鳗苗等种苗类鱼类时 拽住提示浮漂29,然后顺着拉尾绳26把内替23和网囊D —齐拉上来。以下简要介绍本鳗苗网的作业过程如图9所示,鳗苗网作业时先用一条 收网绳27沿系网孔6—周穿好,然后收网绳27两头打个结28,同时收网绳打 结处28连接拉尾绳26,收网绳打结处28距框网A的最下端垂直距离和拉尾绳 26长度相同,收网绳27、拉尾绳28—起连接提示浮漂29。放网时先让网囊D 进入水中,然后是网身B和排废组合C一齐进入水中,接着放入框网A,在框网 A经水流的作用下慢慢张开时抛出锚和锚绳5及拉绳4;渔民在使用本鳗苗网捕 捞时只需顺着拉尾绳26提起网囊D,松开扎尾绳25,取出海洋作物。渔民在收 起本鳗苗网时只需提起提示浮漂29,收网绳28在拉力的作用下就会让框网A 慢慢合拢,此时进入网身B的潮流就慢慢减少,海水中的渔网就慢慢变轻,最 后在潮流的冲击下自然会让鳗苗网飘浮到海面上。本鳗苗网的收网比起当前使 用的张网普遍要沿网囊、网身依次在起重机的帮助下生拉硬拽才能收网,来的 方便很多。
权利要求1、一种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所述主网体包括一个桶状网体的网身(B)和一个放置主捕捞作物的网囊(D),其特征是在所述网身部位沿网身(B)内部增设排废组合(C);所述排废组合(C)的开口处(15)沿网身(B)内围设置且完全覆盖网身内围横截面,排废组合(C)的排废口(10)与网身(B)连接,或作延伸状(1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网身(B) 部位沿网身开口处(1) 一周增设框网(A),所述框网(A) 50%以上由无网孔或 网孔极小的网布制作,框网(A)的总面积是入水口 (2)面积的100%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框网(A) 的外围增设网纲(3)和拉绳(4)。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排 废组合(C)由滤嘴布(7)、入废口 (8)、排废网身(9)、排废口 (10)构成; 滤嘴布(7)沿网身(B)内围设置,滤嘴布(7)和入废口 (8) —起完全覆盖 网身(B)内围横截面;滤嘴布(7)上所设入废口 (8)与排废网身(9)连接, 排废口 (10)与网身(B)连接,或作延伸状(14)形成独立的排废网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滤嘴布(7) 设置在网身(B)分节点(13)的交界处或网身开口处(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排废网身(9) 分两节设置,包括上排废网身(11)和下排废网身(12),上排废网身(11)网 眼较大,下排废网身(12)的网眼较小。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框网《A)由网眼在80目以上的网布沿fel身开口处(1)外围设置,框网(A)的总面积是 入水口 (2)面积的250%到350%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框网(A) 呈环形状,由若干个梯形构成,梯形的上底边连接网身开口处(1),下底边连 接网纲(3)。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是所述网 身(B)呈筒状,.横截面为多面形;网身使用一种有一定网眼的无结网布分4大 片以上缝制,分上下两节;上节(16)网眼稍大由无结交布制作,下节(17) 网眼稍小由无结平布制作;网身开口处(1)的切角(22)为65到85度,相邻 的两大片之间中片(18)方向和中片(18)方向连接,另外一斜边(19)方向 相连,网身在斜边方向未连接时网身开口处(1)呈起伏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1或2或3所述的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其特征 是所述网囊(D)中增设内替(23),内替(23)采用网眼较大的无结网布制作, 内替(23)的一头连接网身(B)的后部,另一头固定一条扎替绳(24),网囊(D)的长度大于内替(23)。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袋状主网体的渔网,主网体包括一个桶状网体的网身和一个放置主捕捞作物的网囊,在所述网身部位沿网身内部增设排废组合;排废组合的开口处沿网身内围设置且完全覆盖网身内围横截面,排废组合的排废口与网身连接,或作延伸状。该渔网不需借助横竿、浮子、坠子等辅助性工具就能让网体纵向、横向完全张开,同时又能解决当前定置张网普遍存在的当潮向发生变化时网囊从网口中倒吐出来的反爵问题,还能解决海洋作物的过滤捕捞,让种苗类作物和其他作物区分捕捞,还有网身的独特设计能让渔网作业时的稳定性更好。
文档编号A01K69/00GK201029376SQ20072014192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罗明江 申请人:罗明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