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36998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或畜牧业,具体涉及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新麦草(PsathyrostaehysjunceaNevski)是禾本禾斗多年生优质牧草,属短根茎下繁禾草,再生性强,且品质好,抗寒抗旱,青草期长,耐牧,是一种适于放牧利用的优良牧草,又可用于建植人工草地或者退化草地的补播,以及草地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等。在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中,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对于次年的种子产量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收获后管理可以促进种子生产潜力的发挥,提高种子产量。例如,种子收获后的秋季施肥,与增加禾草潜在生殖枝数目以及相应地提高种子产量有关。然而,高施氮量造成叶片生长过多,并象禾谷类作物一样,易于早期倒伏并出现病害,从而影响种子的结实和发育。在美国俄勒冈州研究施氮对多年生黑麦草作用,结果是施氮时间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国内外对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有较多研究,科学合理的收获后管理可以促进潜在种子产量的建立和形成,为次年的种子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种子收获后的残茬处理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收获后利用刈割、放牧和火烧等措施清理残茬,可以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改善植株基部的光照条件,对于禾本科牧草分蘖的形成、枝条感受低温春化、生殖枝的增加和次年种子产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放牧也可以提高新麦草、冰草等长寿命牧草草地的生长活力和利用年限。但是,对新麦草的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研究较少。而在生产实践中,各地新麦草种子收获后田间管理方式各异,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各年种子产量潜势。近年来,各地牧草种子需求量也因此稳步上升,但是由于牧草种子生产长期不受重视,牧草种子生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较少,种子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牧草种子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巿场需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釆用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其中,所述对新麦草收割后的地块进行管理进一步包括,刈割残茬时留茬l-5cm,所述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是在2030天内。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图l是本发明新麦草种子生产和残茬管理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第一步、整地择在地势平坦、开旷、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地段,要求pH为6.97.2的壤土或轻壤土。对所选田块要深翻或深松20—30cm,夏季赤地中耕可以消灭5cm土层中的杂草幼苗,再用圆盘耙或丁齿耙,耙出杂草根茎,耙碎土块,混拌土肥,达到地表面平整,然后再耱实土壤,耱碎土块,使土块粒径在5mm以下,粗细均匀,达到质地疏松,最后进行镇压,达到土层压紧,上虛下实,达到保墒效果。整地时施农家肥1530吨/公顷或过磷酸钙1.52.25口屯/公顷。第二步、破除种子休眠所使用的新麦草种子应该达到GB6141—1985规定的一级种子标准,即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对当年收获的新麦草牧草种子,要在常温下(20°C-35°C)存放3个月;播种前,要在510'C的条件下保持7天时间;种子用0.02~0.1%的硝酸钾(KN03)溶液拌湿处理,以破除种子休眠。第三步、播种春播,釆用行距4060cm的条播,播种深度为12cm,播种量为每公顷16~28公斤。每公顷需基肥(含纯氮160~230公斤,含五氧化二嫌110~165公斤),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播种当年灌水5次,土壤含水量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当年抽穗率不超出10%。第四步、施肥次年返青后14天内,在灌溉返青水前13天,每公顷需施入氮、磷肥分别要求含纯氮140~22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0公斤。第五步、灌溉灌溉次数为45次,分别在返青期、孕穗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溉水量为每公顷300-900立方米。土壤含水量要求在返青期孕穗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5%,在拔节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5%,在抽穗期开花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5%,在开花期灌浆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在成熟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70%。第六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孕穗期拔节前期,叶面喷施2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P33),两次间隔57天,浓度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8-2.1公斤,喷施时间为早晨(上午10时前)或傍晚(下午16时后)。第七步、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每天下午1416时,用人工或机具于田地两侧,拉张一绳索或线网从草丛上掠过,连续进行3天。第八步、收获种子新麦草种子在成熟期利用康拜因或人工进行收获,此时种子颜色呈现白黄色,种子含水量在38~44%。在种子收获打碾凉晒后,种子含水量降到915%时,测定种子产量;种子贮存3个月渡过休眠期后,在实验室控制标准条件下对种子质量进行检测,按照GB/T2930.4—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发芽试验。计算公式如下试中G/——发芽率,%;iV—一供试种子数;M—一发芽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的种子数。第九步、种子收获后的管理种子收获后,及时刈割残茬,留茬l5cm,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2030天内,火烧残茬。按照上述技术进行新麦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的田间管理,新麦草种子产量平均提高3060%;种子发芽率8095%。实施例1: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管理技术在甘肃酒泉肃州区上坝乡(东经98°30',北绊39°37,,海拔约1480m),进行了连续5年(20022006)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管理技术试验。该地的年平均气温7.3'C,最冷月(l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5.6"C和28.7°C,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为-31.6。C和38.4°C。年降雨量85.3mm,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蒸发量2148mm。年日照时数3033h,平均无霜期(1958-1980年)130天,80%保证率无霜期为119天,210。C积温2954°C。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2。试验区选择在地势平坦、开旷、中等肥力的地段(pH为6.97.1)的轻壤土,深翻25cm,耙出杂草根茎,耱碎土块,达到质地疏松,最后镇压,施农家肥18P屯/公顷。国标一级新麦草种子,在51(TC的条件下保持7天时间。选择平坦、开旷、肥力中等,pH为6.97.2的轻壤土地块上播种;播种前,种子用0.020.1%的硝酸钾(KN03)溶液进行拌湿处理;行距45cm的条播,播种深度为12cm,播种量为每公顷1628公斤。每公顷施基肥(含纯氮16023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5公斤),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播种当年灌水5次,土壤含水量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当年抽穗率不超出10%。次年(第2年)返青后14天内,在灌溉返青水前13天,每公顷施入氮、磷肥分别为含纯氮14022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0公斤。而后灌溉返青水每公顷400650立方米。全年分别在孕穗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各l次;每次灌溉水量为每公顷600900立方米,以维持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要求。在孕穗期拔节前期,进行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P33)2次,两次间隔7天,浓度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8-2.1公斤,喷施时间为早晨(上午10时前)或傍晚(下午16时后)。在盛花期(6月4~7曰),每天下午1416时,人工拉绳辅助授粉,连续进行3天。6月27日到30日种子成熟,种子含水量在3844%,人工进行收获。在种子打碾凉晒15天后,种子含水量降到915%时,测定种子产量(表1);待种子贮存渡过休眠期后,在实验室按照GB/T2930.4—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标准发芽试验(表l)。种子收获后,及时刈割残茬,留茬l5cm,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2030天内,火烧残茬。同时,采用当地常规新麦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技术作为对照,进行了连续5年生产试验(2002~2006),从第2年(2003)起,开始实施本发明技术,第3年(2004)以后各年均大幅度提高了种子产量(表1)。各年种子产量结果如下表l。表l.在本发明技术实施下,新麦草各年种子产量和质量<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对照种子产量(kg/hm2)087998510121453提高产量(%)4.749.831.158.6标准发芽率(%)095939095对照标准发芽率(%)091929189上述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实施例2:新麦草种子田高产定植技术实施20032007年,按照上述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管理技术,在河北沽源鱼儿山牧场进行连续5年实施。试验区选择在地势平坦、开旷、中等肥力的地段(pH为6.97.1)的轻壤土,深翻25cm,耙出杂草根茎,耱碎土块,达到质地疏松,最后镇压,施农家肥18口屯/公顷。国标一级新麦草种子,在51(TC的条件下保持7天时间。选择平坦、开旷、肥力中等,pH为6.97.2的轻壤土地块上播种;播种前,种子用0.020.1%的硝酸钾(KN03)溶液进行拌湿处理;行距45cm的条播,播种深度为12cm,播种量为每公顷16~28公斤。每公顷施基肥(含纯氮16023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5公斤),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播种当年灌水5次,土壤含水量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当年抽穗率不超出10%。次年(第2年)返青后14天内,在灌溉返青水前13天,每公顷施入氮、磷肥分别为含纯氮14022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0公斤。而后灌溉返青水每公顷400650立方米。全年分别在孕穗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各l次;每次灌溉水量为每公顷600~900立方米,以维持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要求。在孕穗期拔节前期,进行叶面喷施植t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P33)2次,两次间隔7天,浓度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82.1公斤,喷施时间为早晨(上午10时前)或傍晚(下午16时后)。在盛花期(6月4~7日),每天下午1416时,人工拉绳辅助授粉,连续进行3天。6月27日到30日种子成熟,种子含水量在38~44%,人工进行收获。在种子打碾凉晒15天后,种子含水量降到9~15%时,测定种子产量(表1);待种子贮存渡过休眠期后,在实验室按照GB/T2930.4一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标准发芽试验(表1)。种子收获后,及时刈割残茬,留茬15cm,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2030天内,火烧残茬。同时,釆用当地常规新麦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技术作为对照,进行了连续5年生产试验(20022006),从第2年(2003)起,开始实施本发明技术,第3年(2004)以后各年均大幅度提高了种子产量(表2)。各年种子产量结果如下表2。,所得各年种子产量、质量与当地新麦草种子常规生产技术(对照)相比,结果如下表2。表2.在本发明技术实施下,新麦草各年种子产量和质量年份2003(播种)2004200520062007种子产量(kg/hm2)0174354329317对照种子产量(kg/hm2)0189271243202提高产量(%)030.635.456.9标准发芽率(%)096989596对照标准发芽率(%)090928995上述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以上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刈割残甚时留茬l-5c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在返青前2030天内进行。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本发明是采用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对新麦草收割后的地块进行管理进一步包括,刈割残茬时留茬1-5cm,所述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是在20~30天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文档编号A01G1/00GK101194568SQ20081005597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申请日期2008年1月3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3日发明者健崔,张铁军,王佺珍,王贇文,韩建国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